东汉末年伴随着大乘佛教的传入,密教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在以后佛教的发展中,中外高僧也不断地传译有关佛顶部的经典,修持佛顶法。唐代武则天时期,佛陀波利携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华,此后此经逐渐广泛传播开来,伴随着此经的流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也在全国各地树立起来。通过上文的梳理,我们发现仅在邢台开元寺一寺之内,就有经幢残体或经幢构件14件,其中属于唐代的有11件。另在邢台的天宁寺内还有一座晚唐时期的陀罗尼经幢。仅在这两寺之内就存有这么多唐代的经幢残件,由此可见在唐代《佛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很是流行。关于尊胜经幢在唐代流行的原因,我们长城石雕作为石经幢制作厂家、认为有以下原因:
五台山文殊信仰
在北朝末年,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就已经兴盛起来,到了唐代时期,五台山信仰更是发展到极盛。高宗武后时期,皇后武则天笃信佛教,并且武则天需要利用佛教为其称帝寻找依据,因此一改唐初的“道先佛后”的宗教政策,下达“佛先道后”的诏令,佛教地位开始上升,五台山信仰也得到了帝王的大力提倡。龙朔年间(661-663),西京会昌寺沙门会賾共内侍掌扇张行弘等受到高宗武后的派遣,“往五台山, 检行圣迹”, 唐高宗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派人去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的帝王。武则天称帝以后,更是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五台山顶礼膜拜,敕造佛塔以及设斋供养,长安二年(702) ,武则天“遣使于五台山大孚灵鹫寺前,采花万株移于禁掖。…..万善寺尼妙胜,于中台造塔。….遣内侍黄门金守珍,就山供养,显庆设斋,乃供一万菩萨,是日忻代诸处,巡礼僧数盈一万。….台山复兴”,并且武则天还在这一年,命人雕刻了她的一尊玉像,用以代替他前往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这个玉像雕刻成功以后,全国的僧尼.上奏希望把玉像送到五台山供养,虽然武则天没有同意,可是她却诏令在五台山建立佛塔和石碑,设斋供养。武则天的这些举动更加扩大了五台山信仰的影响力。五台山信仰得到了皇室的大力推崇和提倡,社会各阶层也开始礼敬尊崇五台山文殊信仰,五台山信仰发展繁荣兴盛。
佛陀波利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携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来到中国,并且以其在五台山的传奇经历上达天听,于是使得此佛教经典在传入中国之后,即刻受到皇帝的重视,并且得以批准译成汉文,予以流传。佛陀波利和顺贞共同译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以后,便携带其梵本重新回到五台山,此后便一直居住在五台山的金刚窟内,再也没有出来。但是有关佛陀波利的传奇却并未停止,更甚者又加入了不少新的灵异传说。据《宋高僧传》中记载,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 ,僧人法照去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时就曾看到佛陀波利,并且“文殊普贤-万菩萨及佛陀波利居在一处”。 而且后来佛陀波利更是被人们称为菩萨,在一个建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71) 的经幢铭记中就被称为“应真菩萨”。佛陀波利的携经来华的传奇也愈演愈烈,成为了众多五台山灵异事迹中的一个。波利在五台山遇到的老人被人们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波利所代表的梵僧形象也一再出现后来的关于五台山的灵异事迹中。
石经幢大小设计原理和视线分析
唐代武彻在《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记》中所叙述的三则故事中传授主人公,全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不是老翁就是梵僧。在敦煌洞窟和敦煌遗书中也.有一些关于佛陀波利携经来华的图画,形象生动的展现了这一灵迹。
在唐代高宗武后时期,统治者有意提高佛教的地位,五台山信仰也因受到帝王的扶持再一次兴盛起来,逐渐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佛陀波利的传奇成为五台山信仰的灵迹之一,借助五台山信仰的影响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众多佛教经典中脱颖而出,在传来之初就受到皇帝的重视,准许汉译并且得以迅速流传起来。由于此经的广为流行还衍生出了经幢这一新的佛教建筑。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