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石塔是中国佛塔中最普遍和最具代表性的佛塔类型,中国佛塔的历史由它开启。楼阁石塔从一开始便有深刻“中国制造”的烙印,它的灵感来源和制造根基为中国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据记载我国最早的佛塔为东汉初年河南洛阳白马寺的佛塔,此塔为平面四方形的楼阁样式,《魏书.释老志》中记载:“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认为石塔图片样式是结合印度佛塔的样式重构形成的,在楼阁建筑的基础上将印度佛塔形式置于顶端。因此,佛塔并非完全摆脱印度佛塔的影响,而是在楼阁式佛塔的顶端呈现出来,但是楼阁的样式依然占主导。
一、佛塔之楼阁石塔的图片形制
古印度佛塔没有以其原貌在中原生根发芽,首先是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当佛塔传入中原之时正是木建筑风靡时期,如秦之阿房宫、汉之未央宫都是木构形式的高楼大厦,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高大巍峨的楼阁式建筑象征着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也是当时人们审美的归止,印度佛塔本身虽并不高大,但作为一种向上发展的建筑,将其嫁接在最为流行的高大楼阁类建筑上再合适不过。佛塔跟随佛教是作为一种宗教建筑传入,自然会受到崇佛人士的礼遇,中国向来有高楼台榭以迎候仙人的观念,佛塔作为佛陀的象征用高楼来承载是情理之中的。从当时的建筑发展水平、人们的审美取向以及对宗教的态度等非佛教思想史视角看来,佛塔跨越了古印度佛塔形式直接到楼阁式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佛塔毕竟是佛教发展的一种表征,其形式样态的变化及发展还是应该从佛教发展状况,以此为原点进行解读。
二、楼阁石塔的发展
楼阁石塔自从产生以来便普遍流传,从发端至今未曾中断,当它涤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变化, 亦或是在不同时代因碰撞出火花而不断地创新,所以楼阁塔根据不同历史时代可被分作不同的阶段。然而,有关分阶段的说法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梁思成先生认为,“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拙时期,即方塔时期(约500 -900) ;繁丽时期,即八角塔时期(约1000-3000) ;杂变时期(约1280-1912)”,这三个阶段所对应的朝代为,第一阶段即北魏、北齐、隋、唐,第二阶段即五代、两宋及辽金,第三阶段为从元朝直到清朝覆灭。
罗哲文先生认为楼阁塔的历史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只是这三个阶段为从东汉初年到李唐初年,从盛唐到宋辽金,从元至清,第一个阶段是冲撞磨合期,第二个阶段完成了“中国化”,第三个阶段由高潮不断回落。关于楼阁塔分阶段的问题,我们长城石雕作为石塔佛塔追踪厂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从佛教思想史角度来看,佛教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不同,对楼阁塔的形态也就产生不同的影响,汉魏两晋南北朝是以中国建筑文化为基础的楼阁塔,从隋唐至清,楼阁塔从中国化建筑形态占主导的样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回归异域特色,从而出现品类繁多,类型各异的楼阁塔。
从佛教思想史角度看来,汉魏两晋南北朝与隋唐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分水岭,其根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性质的改变。汉魏两晋南北朝是佛教初传与中国文化碰撞和探索传播的时代,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佛教思想能否本然呈现,人们理解这种新思想的程度如何。新思想的传入毕竟要经历一个过程,思想的全然呈现和人们的正确理解就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完成的,因此汉魏两晋南北朝意味着中国佛教的象形时代。隋唐之后佛教是在被正确理解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与印度佛教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兼容中国本土的思想精华,但是它并没有偏离佛教之所以为佛教的源头。中国佛教的分水岭也可以认为是对佛教思想理解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佛教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直接导致其表现形式的差异,佛塔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作为思想表现形式,佛塔在分水岭前后两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楼阁塔虽然具有- -段悠久的历史,但是笔者认为此种类型塔的根本内涵在之于其成形阶段,即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特色体现楼阁塔之精髓。楼阁塔并没有经历漫长的演变,而是在时代特色中一气呵成,随后阁楼的样式便一直延续下来,当时佛教发展程度和文化氛围对其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楼阁佛塔之所以为楼阁塔最关键的内涵即在当时的思想潮流中,即便日后楼阁石塔样态随朝代不断的变迁,但是都没能突破楼阁之基本形制,也就意味着楼阁形成最原初的思想蕴含其中。
舍利塔
从建筑学视角看楼阁塔在每个时代变迁都是有意义的,然而从佛教思想史视角思考塔建,研究类型塔发端之形态更具价值,楼阁石塔的精气神就是在发端之时被注入的。因此,我们长城石雕对楼阁塔的研究主要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佛教思想史中找寻答案,对应楼阁塔发展的第一阶段。
公 司:嘉祥县石牌坊、村口门楼、石大门门牌牌匾制作厂家,敬业的雕刻厂家。
联 系:欧阳经理
手 机:13176197913
地 址: 山东 济宁 嘉祥县 石雕城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5268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