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中对“浮雕”一词的解释为:“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种雕塑,依表面突起的厚度不同,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等,也有二者结合的形式。”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均比较丰富多彩,这点与雕塑、绘画一样。既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又可依附于某种载体。在建筑及建筑构件,上的使用受关注较多,常用的有广场浮雕、公园浮雕、道教浮雕、佛教观音佛像浮雕、二十四孝浮雕等,还有山水浮雕,比如清明上河图浮雕等。
下面再谈谈浮雕创作中的“雕”。“雕”乃浮雕中之骨架,之所以被归类在雕塑艺术的范畴中就是因为浮雕的也是需要有体积的变化才可称其为“雕”的。浮雕创作中体积的变化是丰富的,它可高可底,可片断可完整,但对于造型的处理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摸索的。你可运用高浮雕的手法让其造型完整近乎于圆雕,也可运用压缩空间减弱起伏的浅浮雕进行制作。可这些“雕”通常为世人道作“雕虫小技”但往往小道大成,更何况当“下的雕塑意义远远超出了传统手工材料,石、竹、木铜及陶瓷等的范畴,有更丰富多样的压缩空间和体量的手法去表现更广阔的内容。说到这不得不提的是塑造浮雕时材料上的选择与研究,在通常的雕塑塑造技法主要为两种就“加法”或“减法”而真正影响选择何种技法的诱因便是材料的限制。
浮雕材料的硬度,密度会使作品传达出的意义发生巨大的改变,我自己在浮雕创作过程中曾尝试将一件雕塑作品同时翻制成不同的材料,然后再去欣赏它们,得到的结果简直就像是看到不同的作品。只不过是此时摆在我面前的材料的不同的同件作品对于我个人来说最中意的还是最初的材料选择。在选择材料摇摆不定时听从你创作的初衷,自然会选择出最符合作品气质的材料。最终浮雕壁画作品的呈现不但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看到的世界,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它凭借着形式、色彩、空间的配合,形成了一个有着自己形象,自己感情的小宇宙,在这小宇宙中是自给自足的,圆满的它内部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因此无论是颜色的选择,造型的设计还是材料的选取都会转化成为最和谐的作品。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