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坟墓前立石碑,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在寺庙前立碑以拴祭祀用牲的记载。战国时期又在冢墓前立墓碑作“引棺入穴”,此时的墓碑仅起引棺椁入穴的支架作用。而名副其实的墓碑则始于汉代,盛行于东汉。据《文心雕龙》记载:“后汉以来,碑碣云起。”不但将木碑改为石碑,而且碑形的雕造益加精致,出现了“螭首龙蚨”的造型。螭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用在碑首起装饰作用。南北朝时期还明确规定将墓碑作为陵墓制度加以规范。在明清帝陵中有许多碑刻,以墓碑和功德碑为主,分别恭贮在明楼和碑楼中。不但镌刻墓主的庙号、谥号,还记述其“丰功伟业”,以为纪念。
在我墓碑规格中,除帝王陵外,文武官员同样是按品级定碑首及基座式样。唐代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可用螭首龙蚨也就是龟驼碑,七品以上官员可用圭首方蚨。以后历朝均有不同规定,不可僭越。墓前立碑成了私有制度下一个人身份、地位、等级、差别的标志。初始墓碑上的文辞仅镌刻墓主姓氏族属而已,后来逐渐演变成隐恶扬善,歌功颂德的“功德碑”了。清昭陵的功德碑始于康熙六年,康熙皇帝为其父顺治皇帝立“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此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列帝死后也都循祖制享此殊荣。唯道光皇帝旻宁,由于鸦片战争惨败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觉得无颜见先帝于地下,遂以自己治国之功不及列祖列宗为由,遗命其死后不得建功德碑。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国势更加衰败,从此也就免立功德碑了以上为墓碑和神功圣德碑的历史来源,下面为神功圣德碑的独特性。
墓地墓碑文化园
一、神功圣德碑有碑亭,而一般墓碑没有
清昭陵神功圣德碑楼坐落在正红门内神道正中的北部,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黄琉璃顶,檐下内外梁枋满施彩绘。朱红墙面,四面各辟一拱形券门,须弥座台阶,四出踏跺,显得四平八稳,庄严而壮观。
墓碑款式设计图
二、神功圣德碑文比一般墓碑文意义丰富
碑文,顾名思义是指刻在各种碑上的文字。我国制碑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
碑,本是指竖石而言的,相传秦始皇就在泰山玉皇顶竖有无字碑。刻在碑上的文字,叫碑文,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的。不是为立碑而作的文章,虽刻在碑上,不能叫碑文。
农村好看的坟墓图片
秦汉以后,树碑是为了刻文,有碑必有文,就不重视无字碑了,久而久之,文与碑合二为一,说到碑就是指碑文。
碑文的种类繁多、庞杂。今天有些过去的碑文已经消亡,有的得到了发展,也诞生了一些新的碑文。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的情况。
昭陵神功圣德碑,建于康熙二十七年。因为昭陵为皇太极皇帝的陵墓,所以碑形为龙首龟趺,高6.67米,碑身宽1.76米,厚0.71米,大理石质。碑身正面(即“碑阳")的正面刻有碑文,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合壁刻写,右侧阴刻楷书汉字21行,汉字共1810字,左侧阴刻满文26行,碑文是清圣祖玄烨亲撰,歌颂清太宗皇太极的丰功伟绩。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在格式上与一般墓碑基本一样,由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不过,昭陵神功圣德碑在内容上却有其独特的地方。根据《盛京通志》卷3、《奉天通志》卷259的注录,现将碑文抄录如下:
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天以神器,畀异我国家。洪惟皇祖太宗文皇帝,智通神圣,光昭太祖高皇帝,丕绪帝铉皇纲,是廓是恢,斡不庭方,构造鸿业,重裕皇考世祖章皇帝大一统之基、贻祺亿万无疆之休。维予小子,赞承圣绪,念陵寝宜有功德之碑,敬勒贞珉,昭示无极。叙日: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
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第八子也。母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生而神灵,狗齐明敏,龙行虎步,颜如渥丹,严寒不栗,举止非常。太祖皇帝特钟爱焉既长,英武豁达。孝弟恭敬,慈爱和顺,秉心宽弘,好观书史,一有见闻,终身不忘。沉机果断,群望攸属。天命十一年八月,太祖皇帝升遐,诸贝勒大臣咸推我皇祖才德冠世,宜赞成帝业,以九月朔,嗣登大位,建元天聪。时年三十五。践阼之后,爱养人民,抚绥中外,崇俭务业,修政任贤,仁声义问,无远弗届。除匿讨贰,用整六师,乃击蒙古,执一十四贝勒,奏岂八纛下。遒征朝鲜,克义州,进拔汉山城,人安州,抵平壤。朝鲜王李倧遁江华岛,遣其弟觉来行成,遂尽返所收地,与盟而还。进征察哈尔,翦多罗特部落,编俘获为氓。遒伐明,自遵化临北京,略良乡。斩其将满桂,孙祖寿,擒其将黑云龙,麻登云,还拔永平,遒收大凌河,降其将士.....
于是孔有德、耿仲明等这篇洋洋近两千言的碑文,是对皇太极一生文德武功的高度概括和颂扬。碑文落款“玄烨谨述”,表示这是康熙帝御笔亲题。对此,许多介绍昭陵的史书都深信不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篇御制文的真正撰写者是清代的几位着名文臣,康熙帝只是假以其名而已。皇帝的御制文,大都出自文臣们的手笔。这在宫廷史上本来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具体出自哪位大臣之手,史书都秘而不宣,特别是像神功圣德碑这样极为重要的御制文,更是守口如瓶。有关专家据历史档案记载考证认为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由张英、高士奇两人撰写的。
道观墓碑龟驼碑
三、神功圣德碑比一般墓碑多一小兽
不仅碑文意义深远,其驮碑的动物也别有殊荣,有人称它为“龟”,但其实它是龙的一个儿子,名叫“巅员”,又称“龙趺”。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有别。
其九子分别为:巅员,好负重,为碑下龟蚨;蒲牢,好吼,为钟之纽;狴犴,有威,立于狱门;睚眦,好杀,为金刀背上龙吞口;螭吻,好望,为屋上兽头;霸.下,好水,立于桥柱;狻猊,好火,立于香炉;椒图,好闭,立于门首;饕餮,好食,故立于鼎盖。“巅员” 为龙的九子之貌似海龟,好负重,力大无穷,所以用它驮神功圣德碑。昭陵神功圣德碑赖员的下部是一。块刻满海水波纹的“地袱”,“地袱”四角各有一漩涡,漩涡中分别雕有真龙天子最忠诚的“侍卫”其他鱼、虾、鳖、蟹,雕刻技艺高超,活灵活现。
祠堂宗祠寺院龟驼碑
四、神功圣德碑比一般墓碑用料考究
昭陵神功圣德碑的用料也与一般墓碑不同,它的石材来自千里之外的河北顺天府。并且,此石材沿途不许用牲畜拉运,只能靠人力,以体现对皇祖陵寝的尊重。
因此,运输要选在严冬滴水成冰的季节,石料装于特制木车上,沿途每隔数里打一口水井,浇路成冰。历经十载,才运至昭陵。在立昭陵神功圣德碑时,还有一段比较神奇的故事:当工匠们束手无策时,有-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工匠忙求教有何良策时,老人笑答:“我已是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还能有什么妙策?”匠人思量再三,恍然大悟,于是就用土将“巅员”埋起来,形成土坡,然后将碑用人力牵拉上去,去土即成。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必深究,但使用“堆土立碑法”是可能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综上所述,证明了昭陵神功圣德碑的独特性与皇权性。它不论在选材上、碑文上、外形上还是在位置上都是一般墓碑无法比拟的。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反映了当时帝王唯我独尊的意识形态。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清昭陵神功圣德碑以其完整性与独特性在所有墓碑中独树一帜,独揽风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