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佛像下面的佛台就属于须弥座,还有寺院的石经幢底座大部分采用须弥座形式。下图是须弥座台基各个部分结构比例图。
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有莲接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一般单层须弥座,到唐中后逐渐增多,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
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宋李诫《营造法式》定下须弥座的规范:“叠砌须弥坐之制:共高一十三砖,以二砖并立,以此为例。自下一层与地平,上施单混肚砖一层,次上牙角砖一层,比混肚砖下龈收入一寸。次上罨牙砖一层,比牙角出三分。次上合莲砖一层,比罨牙砖收入一寸五分。次上束腰砖一层,比合莲下收入一寸。次上仰莲一层,比束腰出七分。次上壶门柱子三层,柱子比仰莲收入一寸五分。次上罨涩一层,比柱子出一分。次上上方涩平两层,比涩出五分。”上下逐层外凸部分,称为叠涩,中间凹入部分称束腰,其间隔以莲瓣。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壹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明清成为定式。
小结:现代我们制作的须弥座代表佛教建筑的特色,现在的须弥座雕刻工艺有精湛的艺术创新和广泛影响力,具有佛教标志性建筑的特色,以上须弥座图片结构显示了十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须弥座的工艺之复杂,技术要求之高,效果之精美,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反映了*传统须弥座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长城石雕公司-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725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