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梵语stupa,音译窜堵婆,也称佛图、浮图、佛塔。石雕制作的佛塔也叫作石塔或者石雕佛塔,石塔的作用有高显处、功德聚、圆冢、冢、塔庙、归宗等含义。在石塔、舍利塔等佛塔浮雕有很高的人文艺术价值,也是石塔浮雕艺术的一种价值体现。石塔浮雕的装饰工艺上除了极高的雕刻水平的展现,还有雕刻内容宽广的涉猎面,每一座佛塔的雕刻,都是一部历史史实记述,每座塔塔身与须弥座部分的雕刻内容都会包含很多当时当地的风情面貌、和当时现场的直观影像记录。石塔浮雕上记载了民间传说及吉祥寓意的延伸、各种植物的变形纹样等。这些雕刻艺术品不仅全面生动的展现着佛教艺术的风格与特征,还展示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及雕塑水平的精湛,是现存的辽代雕刻艺术的珍品,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佛塔原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以砖石为构造的建筑物,后来多与“支提"(梵caitya)混同,而泛指佛陀诞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涅粲处、过去佛之经行处,以及有关佛陀本生谭圣地、辟支佛窟,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堆土、石、砖、木等筑成,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根据摩诃僧只律卷三十三、法华义疏卷十--等记载,有佛陀舍利者,称为塔;无佛陀舍利者,称为支提。
佛塔一般又分为化身舍利塔和法身舍利塔。如《浴佛功德经》云:‘当供养舍利。然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
修建精美的和尚石塔,看到后可以带来一种精神重生的美好幻想,其途径就是熄灭人内心各种浴火,求得内心安宁之后所达到的境界,此种境界就是磐涅,即“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粲”。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涅架境界来代指佛教徒摆脱痛苦,获得新生、永恒、成佛的出路。因此,涅粲也就成为佛教理论的根本归宿,正如佛陀自己所说的,“像大海的水一样,只有一种味道-盐的味道,我的教义也只有一种味道-解脱的味道。”《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提到佛临磐涅时,就明确嘱咐他的弟子阿难要在他磐涅之后收取舍利,建石塔以资纪念,他说:
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毡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第二大铁椁中,旃檀香次重于外,积重名香,厚衣其上而阁维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石塔庙,表刹悬缯,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造化。
这里具体提到了如何处理佛陀遗体、如何入棺、火化的记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收取舍利,建石雕佛塔以资纪念。日本学者松本文三郎认为建石塔以存舍利,目的在于延长佛身,也就是说,佛的肉身死了,但佛的精神还在,而肉身火化而成的舍利则成了佛的法身,见佛舍利,就如见佛的真身,建石塔以存舍利,塔如佛身,见塔就如见佛,这也是佛教不得已而为的一种补救措施。
其一,相传佛门弟子问如何才能表达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忠心,释迦牟尼没有答话,只是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把化缘钵倒扣在方袍上,成了“覆钵”,然后再把锡杖竖立在倒扣的覆钵上,于是,一座佛塔的雏形就出现了。佛祖涅檠后,弟子们将其肉身火化后出现的颗粒,梵语称为“舍利”的所谓神物筑塔埋葬,这就是所谓“覆钵塔”的由来。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这个传说。
其二、在佛经《菩萨投身饲虎起塔因缘经》中记载,古印度摹诃国国王的第三个王子摩诃萨多(即佛祖释迦牟尼),在看望父母回山修道的路途中,看到在山下绝崖深谷之中,有一虎母新产七子。时天降大雪,虎母抱子已多日不得求食,奄奄一息。王子决心用自己的肉身拯救饿虎,于是即解鹿皮之衣以缠头目,舍身投虎于前,但饿极了的母虎却没有力气舔食王子的身体,于是王子刺破全身,血流满身来到饿虎身边,使母虎得以舔食,母虎舔食王子的血液后力气渐增,最后吞食了王子的身体,救活了幼虎。王子则留下一片狼藉的白骨,被其父母火化后,收取舍利以宝器盛之,即于其中起七宝塔,用种种宝物加以装饰。此石塔四面纵广十里,周围有华果流泉浴池环绕左右,显得端严净洁。国王经常派遣四部伎人,昼夜供养娱乐此塔。
这两则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但都与佛祖的涅粲有关,而建造佛塔则是为了埋葬佛祖的“舍利”,从中可以看出佛塔类似于*的坟墓,只是*的坟墓文化意象基本是“事死如生”,而佛塔则是佛的化身,是信众信仰、崇拜的对象。
这得益于佛骨“舍利”的尊贵和神圣,何谓“舍利”?在佛经中有详细的记载:《法华玄赞》卷二日:“梵云设利罗,体也。舍利者,讹也。”《资持记》卷下四之一日:“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国《玄应音义》卷六日:“舍利,正音设利罗,译云身骨,舍利有全身者,有碎身者。”舍利(sarira)近代译为“设利罗”、“室利罗”,在印度是“死尸”的总称。《俱舍光记》卷八日:“驮都,即佛身界也。亦名设利罗。唐言体,佛身体也。旧云舍利,讹也”。
但是“舍利”在汉传佛教则一直被视为佛教的专用名词,与死户有别。《秘藏记》日:“天竺呼米粒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粒,是故曰舍利也。”中“全身舍利”者,如多宝佛之舍利是也;“碎身舍利”者,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是也。
《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为难得,最上福田”。
可见,在印度佛教与“汉传佛教”中对“舍利”的称呼和所指是有很大区别的:印度是指没有经过火化的“死尸”:而“汉传佛教”则指佛陀尸身火化后所剩的形如米粒状的遗物,可分为骨舍利,其色白;发舍利,其色黑;肉舍利,其色赤。《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为难得,最上福田”及“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婆罗蜜功德所重”中。因为“舍利”难得,又能给人们带来无上的功德和福佑,具有灵验性,因此,舍利就成为佛教的圣物。修建石塔收藏舍利者的佛寺,最为有名,人们见了佛塔,就如思慕佛陀本人一样。
佛塔不光收藏佛骨舍利,后来还发展到收藏佛教的重要经卷、大和尚、高僧的遗物以及各种各样珍贵的法器。所以无论供养法身舍利还是生身舍利都需修建石塔。
石塔、佛教舍利塔作为雕刻艺术的载体,对于雕刻的艺术表现、构成语言、表现手法以及装饰工艺等有既有雕刻艺术本身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工艺美术、宗教演变、风土人情和歌舞曲艺等方面的文化艺术价值。
作者:长城石雕公司-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616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