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悠长,碑榜庄严。以考古发现论,铭刻文化比书法文化时代久远。就农村石碑而言,名碑佳迹,贞石证史,除却天不爱宝,人祸所致。石碑虽然原位原貌迴异,但得益于其材质之坚固,其用途之彰显,吾碑尚能睹物沉思,进而发远古幽思,穿透时空的隧道,追问其时之风华。下图是现代农村石碑、墓碑图片样式。
石碑的作用
*古代石碑在环境空间中的序列,因时移世易,碑之原位,多存于记忆和典籍之中。现存之石碑,大多已物似人非。而立碑之事,尤其是集中了重大寓意和事件的碑,其刊刻都极为慎重,与“连之不朽”的诉求相一,其在环境空间中的位置亦顺有讲究。孔林石碑数千,孔庙、岱庙,乾陵、昭陵、十三陵等等碑石庄严,石碑虽然不是这些群体建筑中的核心要素,但在空间的布局中,亦能有画龙点晴、锦上添花之功。加之历代愆变,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立碑纪事,更多丰富了对主体环境空间的文化叠加。另一方面,屹立空间的碑也能生发更多的民间尊崇。位于汤山的“阳山碑材”虽维形略各,但憾未能立于天地间。仅如此,也留下了“十万骆驼拉不起”的概叹;嵩阳书院《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巍然数十米,做立于台基之上,“智立唐碑”在民间广为流传;曲阜寿丘宋《万人愁碑》,其故事在民间也流传颇广…。以此看,碑自在某一空间树立之际,即成为诸多文化信息的聚集体。再则,石碑的平面空间,也就是碑面版式设计,叶氏等诸多金石典籍是从碑文布版的角度展开。若从现代平面版式设计的角度看,碑之表面的有无界栏、有无花栏,碑文中随着尊讳等禁忌导致的“尊字顶格”等版式的变化:碑文正文、题首、落款等丰富的变化等等,诸如此类,构成了历代碑版丰富的变化。本章主要即对碑在环境空间中的视序、位序之变,以及碑体本身平面布局的意蕴略加思辨。
农村石碑图片详解
下图是农村石碑图片,碑头雕刻的是龙头,也叫作龙头碑,雕刻祥龙背有凸起规则鳍,凸鳍与龙体表面配饰云纹,其余部位雕刻鱼鳞纹。尾部较粗,盘卷与前肢。肢体造型与宋元时有明显的不同,外侧前肢屈踏于碑面前侧边沿,这个现代农村墓碑图片造型与古代宋元墓碑雕刻龙凤还是有区别的;内侧后肢以碑额之形为中心对称弯曲,捧托宝珠。通观整体龙纹的形象,在力度与气势上也不错,略加之使用云纹,正好属于农村石碑系列。
古代墓碑-孔子后人碑图片简介
此石碑立于孔林,刻于光绪七年(1881)。在清朝石碑中,龙首石碑是大类,但此石碑也代表了清朝墓碑的另一种倾向,即龙头上扬抱珠进行构图。此石碑首近似方形,条盆龙相交,一改隋、宋、元、明时的表现形式,龙不再口衔石碑侧边沿,而是两条龙头相对昂首于额题上端,身体的前半部分随着龙头的摆动呈“S”形,后半部躯体则沿碑首两侧边向上攀卷,于龙头之上相交缠绕。内侧前肢对称上举,捧托火焰宝珠,外侧前肢踏于碑额处。后肢力图与前肢共同构成龙首对火珠的聚焦之势。龙尾伸展在碑顶之上,略显纤弱。尾端雕刻成叶状纹。龙长须张嘴,口吐长舌,獠牙短小呈三角状,眼睛直视前方。如意云纹式的鼻子呈瘤状隆起,纤细的毛发向上飘动。颈部较细,身躯相对较粗,背部的凸脊雕刻成锯齿状。与早期石碑首雕刻的龙相比,此石碑的龙在神态上已无气势可寻,在外形上更趋于装饰性和形式化,随意性较强,不做细部处理,筋骨不再明显,形象也欠生动,力量显示也弱。
小结:通过比较以上几通古代石碑和现代农村墓碑的碑首龙纹雕刻可以看出,在外形上,时代越早,碑首抹角越明显,弧度越大,且龙头探出碑身:时代越晚,碑首抹角弧度越小,几乎呈方形龙头与碑身齐。在雕刻上,早期的写实性强而生动,各部位都精雕细刻,尤其是双目传神,獠牙尖锐,鼻细长突出,爪甲锋利,身体比例匀称,骨肉均匀,尾部灵动,身尾缠绕充满动感;晚期的龙则鼻头较大,眼略无神,躯体臃肿,肢体显得笨拙,尾部气韵尽失。在石碑装饰上,早期主要以变化有致的鱼鳞纹为主,晚期的出现云纹、叶纹。另外,就碑首龙的数量来看,唐以前的多雕刻六条,而晚期的碑则多雕四条龙、双龙,甚至有三龙组合等(御碑除外)。
作者:欧阳广彬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415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