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柱子下脚与碟墩之间埋置石础,又称面外面的部分,清代称为“古镜”。有的柱墩石似由鼓的形象演变过来的,也叫作柱脚石。宋式建筑的柱墩石一般比清式古镜的装饰丰富一些,从宋代开始柱础石是正规叫法,柱顶石和柱脚石是大众化叫法,遗存至今的许多实例有宝装莲花样式柱墩石、仰覆莲样式柱顶石图片等多种形式,其中也有一种叫“覆盆”的,比较简单,。我国南方建筑的柱可使柱脚与地面距离大一些,更利于防潮,形式很多,不少极富有装饰趣味。
传统的古建筑柱墩石样式都是圆形,或者石狮子柱墩、其他神兽柱墩石,以及花鸟、梅兰竹菊等浮雕样式的圆形柱墩,下图是方形柱墩石,这样的方形柱墩石价格多少钱呢?这样的石柱礅一个也就几百元,青石柱墩石方形的价格便宜还好看,请看下图我们嘉祥县长城石雕厂制作的方形柱墩石图片。
- 覆斗式柱顶石
覆斗式柱顶石出现于西汉时期,是最早成型的柱础形式,但其形式并未被后世所继承,只在汉魏晋时期流行了一段时间,而后世罕见有覆斗形式的柱顶石。覆斗式柱顶石上下底面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上部侧面形状为四个等腰梯形,因其形状酷似斗口朝下放置的护斗,故称覆斗。覆斗式上小下大,符合增大柱子承压面分散柱子荷重的作用。柱顶石常与柱头的护斗相呼应,一仰一覆。
覆盆式柱顶石也于汉代出现,但起源时间稍晚于覆斗式,因其形状像是倒扣的盆子,因而称之为“覆盆”。覆盆式与覆斗式同是一种比较古老,比较重要的柱顶石形式之一。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柱顶石分为两部分,其下为方形底座,上部分呈圆盘状隆起,覆盆与覆斗的区别在于一个圆一个方。覆盆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施雕饰的素覆盆,另一种在覆盆上做各式纹样的雕饰。宋代时期,素覆盆仅作为一种低等的柱础形式使用,明代的鼓镜式与其形式颇为相似,应该是由其演化而来。
- 鼓式柱脚石
鼓式柱顶石造型来源于乐器一“鼓”,因其上下常常做连珠雕饰,又称作算盘珠式柱础。圆鼓是人们用来庆祝活动的一种乐器,也是古时军队在战场用来发号施令的器具。鼓声能让人振奋,有胜利、欢乐、辟邪的象征。鼓式柱顶石有三种形式,其一表面素平没有纹饰非常朴素实用,其次是上下缘处饰有连珠花纹,表面做浅浮雕,这是一种完全仿照鼓的做法,最豪华的鼓身做高浮雕或镂雕,饰满吉祥纹饰。鼓式础的出现时间不明确,从汉代起就有面大而扁的鼓盘状柱顶石,自明代开始成为民间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柱顶石图片样式。鼓形这种样式作为柱顶石,非常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鼓状上下面小而中间凸出的样子给人强烈的张力感,仿佛柱础承受着柱子荷载而微微膨胀,极具动感,却有显得非常稳定有力。
鼓镜式柱顶石为素覆盆柱础变形而来,一般不加以雕饰,豪华的做法是在古镜柱顶边缘做一圈二方连续的浅浮雕。其造型简单却不失优雅端庄,因此在明代被作为官方建筑的柱顶石。最明显的特征是采用古镜柱顶,并从古镜上缘开始做抛物线状缓缓向下方底座延伸至柱础的边缘。鼓镜式柱础最早出现在明朝初期南京的官式建筑上,明迁都北京后,鼓镜式柱础成为了明代官式建筑柱础的统一风格,清代官式建筑因多数为明代所遗留下来,故同样继承了明代的鼓镜式柱顶石。
小结:柱墩石结构作为重要的建筑构件,历史悠久,不仅具有结构承重功能,不同时期柱墩石样式的装饰体系又能体现时代的艺术特色,所以柱墩石装饰艺术是建筑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柱式样式,比如古建筑民间和官方柱墩石其结构和装饰形态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如在民间雕刻里常用的柱墩石一般雕刻花鸟等浮雕,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莲花因出于污泥而不染,有“花之君子”之称,也是柱墩石常用题材,民间柱墩石的梅、兰、竹、菊纹样,体现了主人对儒家美学的钟爱,柱墩石厂家依据主人的意愿,以梅、兰、竹、菊、松为题材进行创作,所体现出的是常氏主人对德性和人品的不懈追求。
作者:欧阳广彬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270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