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是佛教中的佛、菩萨、护法、诸圣形象的艺术表达,其中救苦救难观音菩萨雕像、观音浮雕在*倍受欢迎。*的观音信仰非常盛行,其中与《法华经》的翻译和弘扬密切相关,在《法华经》中与观音信仰有关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依据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功能符合人们的需要和信仰,因此在*拥有非常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基础,观音浮雕深刻的内涵、广泛的题材、多样的形式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观音,也就是我们所熟识的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著名的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在*是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是观音普及于广泛民众之中的写照,所以自古以来*创造的观音浮雕壁画造像数不胜数,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据唐代《法苑珠林》记载,东晋义熙四年(408),太原郡郭宣之被执于狱,因归心于观音而获感应,在梦中得见观音圣像,放光照狱。获救后即按照梦中所见形象造观音像供奉,并在寺院修建了观音照壁、大型观音浮雕壁画,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观音浮雕、观音造像,此像是救苦救难观音信仰的典型。现存世最早的观音浮雕造像则是北魏皇兴四年(470)的金铜莲华手观音像,北魏时期还出现了单个观世音像,浮雕造像用金铜制作,如山东博兴出土的太和二年(478)落陵委造观世音立像。该像立于覆莲座上,下为四足方座。头部略大,袒上身,高宝髻,披巾自双肩绕于射部,右手上举莲蒂,左手下放执宝瓶。此像同太和八年(484)乐陵人丁柱所造金铜莲华手观音像非常接近,其中北齐的造像中又出现了许多双尊观音像。北齐武平二年(571)的一组观音像还夹侍二立菩萨。
当然观音救苦救难信仰的造像在各大石窟和博物馆中也是遗存数量众多。
密教传入*很快被*民众接受并流传开来。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流行的密教观音形象是“六观音浮雕”,分别是千手千眼观音浮雕、十一面观音壁画、如意轮观音石雕壁画、不空绢索观音浮雕、马头观音浮雕、准提观音浮雕。
密教观音信仰最先是在朝廷中流行,后来才普及于一般的信徒,从此逐渐渗透到民间。由于密教观音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同时又具有简便易行,所以,唐宋时期在民间非常流行。在敦煌出土的佛教写经中发现的许多《大悲心陀罗尼经》
就是例证。当然观音造像除了在民间流行之外,在*各个石窟中也是唐宋时期的常见题材。如敦煌莫高窟,根据统计盛唐时期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分布在214窟、79窟、148窟和113窟等。中唐时期的千手千眼观音浮雕造像分布在176窟、386窟、258窟114窟、231窟和238窟等。晚唐时期的千手千眼观音浮雕壁画造像分布在82窟、232窟、470窟、54窟、30窟、161窟等,当然还有伯希和剥去的敦煌画像现在流失到国外的许多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四川地区的石窟中也有很多千手观音浮雕壁画造像,如四川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第113窟、第40窟和安岳卧佛院第45窟、四川大足北山的千手千眼观音浮雕造像等等。关于十一面观音造像*也是分布广泛,遗存众多。
佛教传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音信仰不管是身世还是道场都逐渐*化,经过*本土文化的吸收融合,再加上民众意愿的需要,因此*不断创造出新的神灵供人们信仰和崇拜。水月观音和泗州大圣就是*人根据需要自创的两种信仰和造像,是*本土的观音图像与信仰。这两种信仰与图像在*发展很快,南宋时期的观音信仰基本以水月观音浮雕造像为主要流行图像,而这种造像又与《华严经》有不可分的联系,于是就形成了以观音菩萨为主尊的“东方三圣像”。
观世音除了有救苦救难的功能,还有满足众生生儿育女愿望的功能,正因为观音的这一功能,送子观音信仰在*极盛,送子观音浮雕造像非常丰富。如保存在山西省荣县博物馆的隋代仁寿三年(603)的浮雕观音壁画造像,这尊观音造像为左手拿净瓶,瓶上有一男孩儿,右手持莲花,莲盘上也有一裸体幼童,意思是连生贵子。总之,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既能满足人们各种愿望,又能解救人间疾苦大慈大悲的菩萨,因此广受民众喜爱。随着浮雕观音壁画信仰的发展从而逐渐*化、世俗化,在*化的过程中*人又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因此送子观音信仰在*倍受欢迎。图像和信仰的相辅相成,一种信仰的产生必然会有一种图像随之出现,送子观音浮雕壁画的造像随着送子信仰的兴盛越来越多。
作者:欧阳广彬
版权属于: 长城石雕厂(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2942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