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州大地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上,普陀山为何最终被选择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遐尔的观音信仰与朝拜中心,是目前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就目前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佛经渊源普陀山__观音道场的由来有"佛指名山"、"佛选名山"两说。前者是根据《华严经》的记载。经文说,"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陀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普陀山古称补恒洛迦,系梵语音译,意译为"小白华"。
从经文中所描述的相关内容分析,正好与普陀山的诸多特点不谋而合,在佛教信徒眼里,这是冥冥中一种注定的佛缘使然。
又据宋代《高丽图经》(以下简称《图经》)、《宝庆四明志》以及日本的《元亨释书》等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日本僧慧锷入唐求法,见观音像貌端雅,恳求请归其国,舟过昌国梅岑山(今普陀山),触新罗礁,漂至潮音洞一带,船上人十分恐惧。于是,在新罗贾客等人协助下,置像于洞侧,礼拜祈祷而去,被称为"不肯去观音",意为菩萨不肯去日本,选中了梅^山作为显化道场,从这个意义上说,选中普陀山作为道场,可谓是"佛选名山"。
二、早期舟山观音信仰的广泛传播观音信仰在*的广泛传播,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酝酿了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从印度传来的观音佛教文化在汉化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使得观音菩萨拥有了更加符合*民众文化特点的诸多基因。
其一,观音菩萨是*和蔼和最受欢迎的菩萨;
第二,处于苦难中的众生要求得观音菩萨的帮助,念观音名号即可,方法最为简单;
其三,观音能深入广大人民群众。观音自身拥有的这些特质,决定了观音信仰在*的广泛传播,被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这也正是普陀山观音道场形成的社会文化条件。
观音道场的形成,离不开观音信仰文化长久积淀而形成的社会历史传统因素。慧锷置观音像于普陀山,这只是普陀山观音道场形成的漫长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插曲,它同时也是一个偶然事件,其背后的必然是——普陀山在此之前巳经有了好几百年的观音文化传播现象和观音信仰的历史传统。
作者:欧阳广彬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1794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