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雕山门起源
古代寺院多建于山林之中,故其正面石头制作的楼门一直被称为“石雕山门、或者石头大门”。久之,造于市井与平地中的寺院楼门亦被称为“山门”。古代寺院山门通常设有三座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无作门,左边为无相门。空门意指所有事物无一物是常存的,故称空门,又叫解脱门。无作门意指不恶业就能脱离受苦之报,努力做善事就能不受轮回之苦而自得解脱。无相门意指无四相的存在,其中无四相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意,源自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这三座石雕大门通常建成殿堂形式,或至少将中间的空门建成殿堂,因此古代寺院楼门又称为“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一般塑有两大金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部”)像。现如今不少寺院在营造过程时仅设空门,但仍可称为石头三门,也叫作石头山门。
2、湖南寺院石头大门、石雕山门样式
牌坊式山门是诸多正门类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由石头棂星门简化而来的。该种形式以石雕制作的仿木结构为基础,起源于汉阙,并在唐宋明清时期逐渐发展起来。
石牌坊式山门并不是独立的山门形式,而是一种结合牌楼形式的山门入口,因此这种山门与牌楼或牌坊的形式比较接近。牌楼作为一种纪念性碑式建筑,通常用于坛庙、寺院、宫殿、陵墓、祠堂等公共建筑中。
石牌楼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着一根横梁组成的很大但很原始的门,另外在石牌楼柱侧通常还安置可开合的门扇。坊门式山门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较为常见的山门形式,在湖南地区,麓山寺、开福寺、南岳庙、上封寺、祝融殿、祝圣寺、昭山寺、龙兴讲寺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山门入口。(如下图)
例如,长沙麓山寺采用五开间坊门式山门,通面阔 26.1 米,明间7.8 米,次间和梢间分别为 4.8 米和 4.5 米,其中梢间与院墙形成 45 度斜角,我们嘉祥县长城石雕厂把这个湖南长沙麓山石头山门用设计图表达一下,可以看得更清楚明白,另外次间和梢间还形成了内塾形式,扩大了正门的使用空间。山门牌楼上方均饰有狮子、松树等装饰纹样,以黄色为基调,这使得整座山门呈现出庄严富贵的特征。
3、湘西少数民族寺院石头神秘特色
除汉族寺院的山门外,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少寺院也做成了石头牌楼形式,体现出汉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融合结果。其中沅陵龙兴讲寺的正门便是坊门式与门塾式相结合的形式。该寺山门为三开间,通面阔为 8.4 米,次间设内塾,进而扩大了正门使用空间。虽次间还设有双扇花纹隔扇窗,牌楼的整体风格却接近湘西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飞檐出挑较远,形成一种灵动之美。牌楼整体色彩为砖红色,而门头则以白色与之结合,稳重大气。在装饰方面以龙纹图案与麒麟为主,整体庄重而又轻盈门楼式门楼式山门建筑一般有一层或两层,其中第一层主要为门塾或内外廊部分,第二层为重檐或楼阁部分。这种石头山门形式相对坊门式而言并不是太多,在湖南寺院中保留较为完整的主要是大庸普光禅寺和湘乡云门寺。石门夹山寺和浏阳石霜寺的山门虽也属门楼式,但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故其研究价值不是很大。
大庸普光禅寺的石头门楼式山门采用重檐歇山顶,三开间,通面阔为 10.2 米,明间宽4.2 米,次间宽 3 米,另外次间与寺院院门成 45 度角。与门坊式石头山门不同的是,次间并未形成门塾,而是在外廊部分形成了独立空间。此外,该石雕山门的屋顶起翘角度较大,颇具湘西少数的民族建筑特色。
作者:欧阳广彬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1422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