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牌坊,作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有旌表褒奖之用,后经历朝历代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以泰山中路登山盘道**级台阶至红门段的四座石制牌坊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的属性、尺度与营造三方面探究其在空间环境中的语意表达,以期为山地型风景区的牌坊设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泰山石牌坊;石牌坊;景区牌坊 景区大门
石牌坊,作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有旌表褒奖之用,后经历朝历代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泰山的牌坊,因其独特的泰山文化及古朴的造型工艺成为景区之中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景观之一,在历史人文展示、空间营造、造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石牌坊空间艺术的探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为小型建筑物与其他构景元素的关系,在传承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发挥它在景观营造中的美学价值。
一、泰山风景区石牌坊概况
泰山自古有三重分界之说,即地府、人间、仙境。其中泰城渿河以西以南属于阴司地狱,以蒿里山为主,泰城东半部为繁华热闹的人间,而岱宗石牌坊至一天门石牌坊,是由凡入圣的转折点,登山盘道漫漫六千余级台阶,经一天门、中天门至南天门到达“天庭”。沿线共有石头大门牌坊约20 处,作为空间界定及标识,与其它景观要素形成多变的景观序列,让游人登临天庭的情感不断得以强化。
泰山中路为登山主干道,即自红门宫经中天门至岱顶一线。我们嘉祥县长城石雕厂选取登山盘道**级石阶至红门飞云阁一段,该区段是整个“朝天”乐章前奏部分,全长不足200 米,高程由225 米升至253 米,却分布有四座大门牌坊,形成大门牌坊群,分别为:一天门石牌坊、天阶石牌坊、孔子登临处牌坊及红门宫石牌坊。它们均为明清时期建造,空间布局间距约20 米,沿盘道紧密排列,远远望去好似倒挂的天梯,与周围庙宇形成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本研究基于对牌坊建造位置、分类及功能的考量,从空间的属性、尺度及营造三方面入手,探讨该牌坊群在泰山景区中的空间艺术表现。
1、泰山景区石牌坊的特色
使用激光测距仪、GPS、皮尺等工具对研究区段内的四座牌坊进行实地测量,包括牌坊实地通高、面阔,牌坊所在小场地,台阶数量及其踏面、踢面等,并对牌坊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现场拍照,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探讨该牌坊群的空间艺术特色。
2.泰山大门牌坊群的基本属性
景区石牌坊按建筑材料划分为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砖牌坊等类型,按建造位置及功能用意分为陵墓牌坊、庙观牌坊、胜景胜迹牌坊、宅第牌坊及门式牌坊、标志牌坊、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研究区段内的景区牌坊均为石制材料,因地处风景名胜区故为胜景胜迹牌坊,其中,红门宫大门牌坊与建筑墙体紧密相连,装有门扇,兼具装饰性与象征性,故为大门式牌坊,其余三者具有标志、纪念的功能。研究区内的四座大门牌坊,孔子登临处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形制规格最高,反应出儒教文化在泰山的重要地位,其余三座均为二柱单间式,也就是现在农村牌坊中的一门牌坊、单门牌坊图片样式。
3.景区石牌坊空间艺术分析,大门牌坊空间属性:实体与情感
《道德经》中“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指出了“空间”之辩证存在的属性。以空间的“有”、“无”为依据将其分为“实体”与“情感”两类。所谓“实体”,即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情感”则以人的心理感受为基础。任何一处景观都应是这两种空间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对于空间艺术的分析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于牌坊而言,其“门”字形的结构在实体空间营造中的独特之处值得探寻,而作为视觉吸引要素,其在游人穿牌坊而过时所预设的情感空间更是不容忽视。
4、牌坊样式的大门是实体空间:景观元素围合
古典园林中空间的围合有赖于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实体景观元素的搭配组合,各类限定物形态、体量、质感的差异导致所营造出的空间大小、容量与性质各不相同。牌坊,作为门式构筑物,在外观和功能上与“门”有相似之处,由在竖向上支撑和传递荷载的立柱与横向上联系的梁枋架构而成,亦具备门户建筑独有的旌表功能,诗句“宅院小墙庳,坊门贴榜迟”所传达的就是这种“嘉德懿行,特旨旌表”的表闾文化。这一点也体现在泰山牌坊的额枋题字之中——“一天门”、“中天门”、“龙门”等含有的“门”字,一方面暗示了其作为山门牌坊的属性,一方面也取义于其如门似洞的外观形态,虽似门,却一般不与周围建筑物相连,在建筑构造和视觉观感上都是相对独立的。
漫长的盘道本体具有强烈的立面效果,牌坊的分割,又使立面层次更加丰富。宏观而言,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穿插关系,加之自然古朴的泰山石与所借山势,共同构成的巍峨壮阔的景象是一般庭院园林和其他建造位置的牌坊所无法比拟的;泰山之上,翠影婆娑,古树葱郁,漫山的松柏与牌坊相互掩映,既隔又透,使空间更加幽深,植物在质感上对牌坊形成一定的软化作用,并在色彩上给游人舒服的视觉感受,如孔子登临处坊就有古藤缠绕,游人至此,定会收获一份幽香。
5、泰山景区大门牌坊的情感空间:基于游人情感
情感空间可认为是基于游人登山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感受而划分的空间,与实体空间不同的是,在情感空间中更看重的是情绪,而这情绪正是身处其中的人所赋予的。不然,怎会有“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的震撼,“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的意境以及“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的感叹。这样的空间氛围一方面由高耸的山势、规整的建筑物以及跨道而建的牌坊实体所营造,一方面登山者对于泰山文化的理解及认知也放大了对这些拔地而起的山石产生的敬畏心理。如游客从“一天门”坊下过时会有“朝天”之旅正式开始的心理暗示,由凡入圣的期待使其顿然产生咫尺仙境、飘然升仙的感受,此为在相同的景观元素所营造出的实体空间下,因游人感受不同石牌坊大门而产生了两种意境,好似进入了另一境界,故实体空间与情感空间重叠在一起才完整表达了整个景观的空间语意。
6、泰山大门牌坊空间尺度
比例与尺度是空间量化的两个基本概念,承袭实体空间与情感空间的属性分类,将大门牌坊与周围建筑物及山体、植物等自然元素搭配组合而形成的实体空间比例,看作物- 物相较,单从各构景元素的长度、宽度、进深而言,是绝对的;而尺度则是从人的视角出发,来感受大门牌坊与不同景观元素搭配组合在一起,所营造的不同内涵的意境,此为人物相较,在这一范畴里,探讨的是人对物的心理感知,是相对的。
7、泰山大门牌坊比例:物和物相较
园林空间就是各种尺度彼此嵌合的空间,从整体到局部,乃至台阶、山石、坐凳等细部处理,都显示出它们是构成园林整体及其风格的参照物,牌坊更是如此[5]。若将研究区段视为线形场地空间,那么跨道而建的三座石牌坊(一天门石牌坊、孔子登临处坊石牌坊、天阶石牌坊)就应是这一空间中重要的分割元素,在泰山这样的山地外环境中,与其组合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庙宇建筑、盘道铺路以及植物等元素,在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无法更改的情况下,如何确定牌坊的尺寸及植物的搭配种植成为融合整个空间的关键。
实地测量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石牌坊、天阶坊石牌坊与两侧建筑外墙的距离约为2 ~3 米,这样的距离既为游人提供通行的条件,又为植物的种植留有空间,在强化牌坊与建筑物空间关系的同时,又保证其在场地之中作为视线焦点而存在,这样的比例分配使游人集中于中轴线之上,同时也增强了游人从大门牌坊下的穿越之感。
8、石牌坊尺度:人和物相较
宜人的空间感受来自于宜人的空间尺度。“远为势、近为形”、“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人对大门牌坊及其他造景元素的感受如何取决于人选择的观赏点、视角和视距。登泰山盘道,攀登之时只觉其漫长,远观之时,却又好似“萦回百折青云梯”,盘路未变,变的只是游人的视角和心境罢了。
依附于泰山自然的山势,牌坊的依次排列形成仰视、平视、俯视三种类型。由于山地坡度的存在及牌坊建造位置较高,须仰视的观赏角度类型最为常见。高处的牌坊更显巍峨壮阔,其对部分景观元素的遮挡给游人带来神秘之感,从而避免山林美景一览无余的现象。
研究区段因所处山地外环境的特殊性,牌坊立面尺度的垂直视角变化及游人视距的选择都对其视线范围和观赏效果产生影响。通常认为人的垂直视野仰角27º,俯角35º时为视域、视距的最佳状态,在这一范围内可完整而清晰地观赏景物。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通过计算每个观赏点对相关牌坊的垂直仰角与观赏视距,得到不同D/H 值下不同的空间感受。
一般而言,当观赏视距D 与景物高度H 的比值小于1 时,空间具有强烈的封闭感及紧迫感,且无法看清景物全貌;D/H=1 时空间取得平衡;D/H=2 时可看清景物全貌,同时空间开阔感增强;D/H=3 是能观赏景物全貌的最小比例;D/H ﹥4 时空间围合感很弱[6]。由远及近、由下而上的登山过程中,牌坊单体及牌坊群带给游人的视觉感受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处于A 点观看一天门坊D/H 值为3,对于其他牌坊及飞云阁的观赏视角小于18º,D/H 值在3 ~5 之间,牌坊及周围建筑物的空间围合感较弱,但在泰山这样的山地景区之中,仍有一定的立面层次效果;当行至D 点时,整个景观序列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尤其孔子登临处坊的观赏效果最佳,此时D/H=2,空间相对开敞,穿过层层牌坊既隔又透的遮挡,可隐约感受到整个景观序列高潮部分——飞云阁的存在;而G 点对于天阶坊的垂直仰角为45º,D/H=1,此时为空间性质的转折点;当D/H <1 时,牌坊细部雕饰及楹联匾额题字清晰可辨,但同时会产生视觉失真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穿越之感和空间围合感。穿过天阶石牌坊,游人观赏红门飞云阁的垂直仰角基本大于27º,逐渐形成一封闭的“抑”空间,穿越阁下长11 米的门洞而“扬”,逐步进入“登天”的境地。
9、石牌坊空间营造,围合空间:围而不闭
《园冶》有言:“园地惟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泰山秉承着传统园林中中轴对称的空间结构,却有着与庭院景观不同的山地环境和视野范围。泰山之上,就牌坊单体而言,其平面空间布局为“一”字型,且一般位于一组或一段空间关系的起止位置,起到围合的作用。
一天门至红门宫段两侧的建筑密度较泰山其他位置来说略高,古建筑群之中点缀着四座石坊,这样的空间格局与庭院园林有相似之处。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皆与周围建筑、植物围合而成小场地空间。如孔子登临处坊上层空间为红门宫的红墙灰瓦,中层为牌坊实体与侧柏、丁香等植物组合,下层则为低矮的灌木和古朴的道路铺石,为游人打造了一个相对封闭却又未完全围合的休憩空间,使其无论以何种角度都会获得一定的视觉享受。
10、使皮肤的分界空间:隔而未断
在传统园林中,山石、墙体、亭台楼阁、植物、水体既可以围合空间,亦可以分界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增强进深的效果,是为“景贵乎曲,不曲不深”,但作为界定空间的标志,位于一段景观序列的起始或终止的位置,却并非每一种元素都适宜,牌坊在空间营造中兼具这两种功能。
(1)一门牌坊单体的分界
一天门距飞云阁不足百米,却设置三道单门石牌坊,实为将空间分隔的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然而三者却并非等量齐观,孔子登临处坊作为这一段景观中建筑体量最大的石牌坊起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作为视觉吸引要素,又能够清晰地展现两重石坊所分隔的三重空间,故多数游人选择在该坊前拍照留念。如果将墙看作显性的分隔手段,对空间进行明确的划分,那么牌坊可认为是隐性的分隔元素,以达到隔而未断、围而不闭的效果。
(2)景区牌坊群的分界
景区牌坊群的分隔,加强了山体一定坡度的立面效果,其高低起伏的外轮廓所形成的空间层次及疏密有致的排列顺序使整个景观序列产生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登山台阶起处空间相对开敞,后逐渐收缩,随盘道转折整个空间变得紧凑而封闭,及至一天门坊,视线骤然开阔,东西向道路在此交汇,穿过此坊,两侧建筑与孔子登临处坊及天阶坊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又将游人视线收回,从而过渡到整个景观序列的高潮部分——飞云阁,其作为跨道而建的门楼式建筑位于研究区段北首,地势最高,连接红门宫东西两院,原祀观音,阁下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在此北望,苍松翠柏、绵延古道,回首则是“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3)石牌坊导引空间:视觉吸引
景区牌坊,作为泰山长景观序幕的前导部分,起着氛围渲染、情绪酝酿及激发游览兴致的作用。景区牌坊群与传统园林中的游廊相似,皆为狭且长的空间形式,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暗示人们沿着延伸的方向走下去,以使游人满怀期待的情绪。而这种导引与暗示,正是基于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视觉特性而进行的空间组织。景区牌坊的导引主要通过文字导引与空间导引来实现。
(1)石牌坊文字导引
泰山石牌坊的文字导引是指楹联、匾额的标志指引。如天阶坊,“天阶”二字意为“登天的石阶”,喻“登山如登天”,此匾额虽有夸张的意味,却简单明了的暗示游人登山不易,“朝天”之路漫漫,要做好“天门未到劳攀跻”的准备,同时天阶坊楹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山”又激发了人们的游览兴致,引导着向上攀登,去领略“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的壮阔;而红门宫坊,柱联“千峰云影护禅关,万壑泉声沉宝磬”也吸引着游人进院一探究竟。
(2)石牌坊的空间导引
空间导引则是景区石牌坊及石牌坊群作为视觉吸引要素,使游人在游览时实现实体与情感空间转换的方式。“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美景往往藏于庭院的深处,游人需通过游廊、踏步、桥等的引导,不断探寻。如果说泰山“石屏御道开”的盘路已是最好的游览指引,那么跨路而建的石坊就应是这盘路之上最好的视觉吸引要素。登山者从山下仰视,高处的牌坊不仅是风景点,也是引导其继续攀登的预定目标,每穿过一坊,仿佛离“仙境”更进一步。这不仅使游人集中于中轴游览路线之上,也使人们在穿过一座座石坊的同时,实现了空间的转换,从而达到“渐入佳境”的效果。
4.泰山景区结语
造型古朴、雕饰精美的泰山景区石牌坊,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风雨侵蚀后,依然是泰山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小品,其所承袭的历史文化内涵亦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到由于建造意图、位置及文化内涵的不同,在空间营造中的功用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作为景观元素的石牌坊雕刻对于小空间的围合及大空间的分割使泰山的整个景观序列有层次、有节奏,在有形的实体空间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与精神内涵。
作者:欧阳广彬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12301688.com)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archives/416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号
- 我的微信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