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作为佛教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类型,由几个不同的渊源融合在唐早期最终成型产生,经历了唐中后期的兴盛、宋代的繁荣,到元以后逐渐走向没落。在此过程中经幢随时代逐渐发展并不断丰富外观,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容,承载了宗教、建筑、雕刻、书法等多种艺术内涵。
一、石雕经幢的由来
石雕经幢是佛教密宗进入中国的产物,蕴藏着大量历史信息,代表着特定的中国文化,是记载密宗圣经的独特载体。在梵文中,经幢的梵文自音译为“驮缚若”,又名“计者”,译为“幢”。“幢”乃旌旗之属。'最早的幢,是寺院僧尼在佛像前立举为柱,在顶上安放佛教宝珠,上面用丝帛装饰。幢起初是由丝织品制成,后因保存时效短,遂逐渐以石料制作,以便源远流传,可供后人学习。
二、石经幢雕刻图案有那些
随着大时代的信仰发展以及地区性的差异,除了常用的石雕经幢,还偶有铁制、陶制或是珍贵材料制成。尽管材质发生变化,但其经幢的形制仍未发生大的改变。人们会在幢身刻上密宗圣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又或是《大悲咒》《智炬如来》等密教信仰。尽管各类经文纷至沓来,不过仍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经居多。综上所述,又称经幢、石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尊胜陀罗尼经幢、陀罗尼经幢等名字。幢顶以及幢座周身雕刻满了各种各式的浮雕,常雕刻佛像、飞天、力士,以及莲花纹、忍冬纹、宝相纹、龙纹、狮纹等,个别雕有佛传。
三、《辞海》中对经幢定义是什么
经幢是佛教和历史的产物,“幢”之词为梵文Dhvaja 和Ketu的意译,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 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原指佛像前所立用宝珠丝帛装饰的竿柱。
经幢在众多佛教建筑中并不突出,学者、文物界对经幢的定义仍有不同见解,目前大致可分为石刻或石塔两种。第一种是石刻,造幢刻经实质上是秦汉以来刻石立碑传统上生发出来的一种形式,并不是用来作为幢幡的替代物,而是和造塔一样,是信徒们兴修福业、祈福消灾的一种方式(傅熹年,2009)。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经幢归入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一类,第二、三、四、五、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经幢归为石刻。2009年《辞海》中对经幢这样定义:“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作柱状,往往用多块石刻堆建而成。柱上有盘盖,大于柱径,刻有垂慢、飘带等图案。柱身多刻陀罗尼或其他经文和佛像等”。
石经幢以其精美气派而备受赞誉,它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灵感,建筑虽然简单,但是仍有美感和威严壮观,是佛寺中不可缺少的佛经标志。以上石经幢图片样式价格实惠,可以装饰寺院、景区和古建筑,它不仅可以传播佛教文化,还可以给环境增添一份美感。它的安全性也值得放心,石经幢无论是在美观上还是安全性上都是一流的。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号
- 我的微信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