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制作的传统程序是什么,首先选材,选材后,再进行加工造型。从整体来看,厚薄要均匀,四个角要准确分明,切边要整齐,各个直角要相互对应;表面要光滑明亮,且不要有凹坑;花纹要均匀,没有杂色,色差调和;内部结构紧密,没有裂缝、裂纹等。
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的镌刻工具与程序制作:雕刻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时常见和常用的工具有錾子、锤子、剁斧、垛子、扁子、刀子、哈子、墨斗、直尺、拐子、线坠、画签等。錾子、锤子、剁斧、垛子是用来打荒料和糙料的主要工具。“扁子”又叫扁錾,主要用于石料齐边或雕刻时的扁光。其他多为石材休整平整的辅助工具,能达到精工细活效果。为了使用的方便,有些工具如“锤子”分花锤、双面锤、两用锤。
神龟赑屃驮石碑图片
为了镌刻的准确,在雕刻之前,尤其是文字,按碑面空间大小,碑文字数多寡,计算好行数,为了文字排列整齐,并画好棋格。在刻字之前有两种方法,一是书丹,一是勾勒。“书丹”就是用毛笔沾朱砂直接在碑石或其他器物上书写,以备镌刻,是制作碑志的传统方法。朱砂不像墨汁写在光滑的石面上容易流走,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准确的再现书写的痕迹,其红色与石面颜色形成鲜明对照,龟驼碑和功德碑石碑的镌刻。据考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有先书后刻或朱书未刻的情况,而且书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相传为李斯书写的秦始皇诸刻石,虽无李斯书丹上石的记载,但可以想象,如此巨大的石头,要做到文字布局严谨,整齐划一,是不太容易的,不可能直接凿刻,书丹上石是不可避免的。《后汉书.蔡邕列传》中则有蔡邕书丹的明确记载:“熹平四年(公元175),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后汉书.蔡邕传》)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清代河南洛阳出土的曹魏时期的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王基断碑》,刚出土时非常完整,上半截已刻,而下半截朱书未刻。有人见到拓本只有半截文字故谓断碑,其实碑石完好,只是丹书未刻,可惜当时未加保护,朱字不久便磨灭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书丹的实物遗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地区发现了一百多方石墓志,其中大部分都是朱文书写,尚未镌刻,《王阁桂墓表》就是其中的一方,上面的朱色字迹清晰可见。书丹好后,为了保护朱书字迹,一般在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蜡,然后由刻工镌刻。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的书丹之法沿用很久,直至梁隋间才开始有保留真迹摹勒上石的。
摹勒上石的方法是将碑文书写于纸上,由刻工将写好碑文的纸涂上油脂,使其透明,从背面用朱笔双勾填色,谓之“摹”或“摹勒”。再将勾摹好的纸覆于涂墨的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_上,加厚纸槌拍,使朱书字迹印于碑面上,然后用刀刻。这勾摹的工序,一般情况下也由刻工完成。但后代碑刻墓铭,虽皆用黑墨书碑文于纸上,然依旧习仍署某某人书丹,则书丹又为书写碑文之别称。
书丹和摹勒是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镌刻的重要过程,而一件完整的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作品,还包括很多道程序。传统碑刻的工艺流程细分为“选料、打磨、刷墨、烫蜡、钩字、过朱、锤定、挂胶、镌刻、拓帖,道道工序一丝不苟。” 对龟驮碑和功德碑石碑而言,除了不需拓帖外,其传统的镌刻流程大抵如此。
本文转载自:http://www.ql009.com/news/show-1176611.html(手机端链接:http://www.ql009.com/mobile/news/show-1176611.html)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号
- 我的微信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