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书法之乡江苏沭阳,为展示和传承沭阳文风,这里修建了一座书法艺术博物馆。
建筑概念从宣纸、毛笔、墨汁、印章中提取出中国书法艺术中最根本的黑白红三色,以简单的色块营造纯粹的空间体验。建筑布局灵感来源于书法“乱石铺街”的审美情趣,通过控制建筑体量、空间的伸缩、材质的对比,契合书法艺术中虚与实、轻与重、开与合的变化。
沿街最大展厅红砖外墙犹如一块坚实的印章,印在清雅的水墨画卷上。转角处采用曲面切割,提升沿街建筑的标志性,形成独特的韵味。红砖采用宜兴粘土砖,根据位置不同采用三种砌筑方式,下部凸出墙面,上部缩进墙内,切割部分平铺,形成不同的肌理。白色体量采用预制混凝土挂板,表面竖向凿刻,似宣纸,似素丝,与光滑细腻的水墨色体量表面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有趣的对比。体量底部悬浮在半空,呈现轻盈漂浮的状态,体现书法艺术的精神超越性。
入口沿街设置了一片宁静的水面,隔绝外界的喧嚣,水面上的一座平桥将参观者引入美术馆,连续的空间过渡让参观者在进入展厅前迅速平静心灵。
体量之间的空间关系以“疏至马可跑,密至针不进”的布局手法控制,密中只留出一条2米宽的窄巷,两边是纯黑白色的体量,让人仿佛置身于行书长卷之中。疏的空间转化为开阔的庭院,营造出豁然开朗的空间效果。
水墨色体块边角经过切割,喷以深灰色氟碳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墙面呈现出微妙的色彩变化,如巨石、如墨块,质感雄伟古朴。体块底部采用圆角处理,以扎根于土地的姿态,体现书法艺术的庄严。
铺装及屋顶庭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水墨泼墨的抽象图案,铺装花岗岩的不同灰度变化形成一幅流动、生动的水墨画。
部分体量镂空形成灰空间,室外空间可延伸至室内休息区,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有趣的空间体验。所有展厅均为大跨度无柱空间,可根据展览需求自由布置。展厅间以玻璃连廊连接,方便连续观景。红砖展厅中间设有贯穿三层的采光井,营造出明亮通透的室内空间。
本文标题:从水墨画中“长”出来的博物馆很江南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