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又名“存香寺”、“无边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北岸哈布山麓。 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受戒僧侣的寺院。 寺内建筑按照佛教宇宙观布局。 中央佛殿具有藏式、汉式、印度式风格,故又称“三式寺”。
桑耶寺全称“贝扎玛·桑耶·敏久隆吉·拜祖拉康”,藏语意为“吉祥的红岩,思念万年,终成寺庙”。 公元7世纪,吐蕃皇帝松赞干布分别入嫁尼泊尔和唐朝,迎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也将佛教传入西藏。 虽然当时建有大昭寺和小昭寺,但这些寺庙主要是供皇室供奉佛像或为来访的僧人提供住宿的地方。 寺庙里其实并没有修行的和尚。
8世纪末,吐蕃达到鼎盛。 赤松德赞,当时的藏普,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 他邀请两位印度佛教大师寂护大师和莲花生大士来西藏弘扬佛教,并决定为他们建造一座寺庙。 经过莲花生大士等人实地勘察,最终选址在吐蕃冬宫附近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寂护大师设计了建设方案。 据《桑耶寺年谱》记载,762年,赤松德赞亲自为寺庙奠基,之后在莲花生大士的主持下,经过十二年的修建,于775年竣工。 因为有传说,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样子,于是莲花生大师从手掌中幻出了这座寺庙的幻象。 赤松德赞看到后,忍不住感叹“桑耶”(意为“意想不到”)。 “没想到”、“难以想象”),后来这个震撼就被用来作为寺庙的名字。
桑耶寺建成后,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赤松德赞还邀请唐朝、印度、于阗等地的僧人住寺,传经翻译,并宣布全体藏人皈依佛教。 此外,他还亲自选拔了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成为桑耶寺第一代喇嘛,也是西藏第一批僧人。 他们被历史上称为“启蒙七杰”。 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拥有佛、法、僧三宝的正式寺院,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崇高的地位。
9世纪中叶,吐蕃禁止佛教传播,桑耶寺也被关闭。 10世纪末重新开放后,成为宁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 萨迦派统治时期,对寺庙进行了修葺,并派僧人住寺。 从此,形成了宁玛派和萨迦派同寺共存的局面。
桑耶寺是以古印度波罗王朝在摩揭陀国修建的乌丹达菩提寺为蓝本而建。 后世虽多次因火灾重建,但建筑布局始终保持初建时的风格。 寺内大部分建筑是七世达赖喇嘛统治时期重建的,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寺庙平面呈椭圆形,按照佛经中的世界结构布局。 整个寺庙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桑耶寺的核心建筑乌策殿位于寺院中央,象征着须弥山、宇宙的中心和佛陀的居所。 大殿南北两侧建有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妙满殿、妙宝殿。 东西南北方向建有四个大殿,象征四大洲。
武策殿周围还建有四座宝塔,颜色为绿、白、黑、红四种。 黑塔非常独特,难得一见。 绿塔建于大殿东北角,平面呈正方形、多边形。 塔基很高,沿着台阶到达一层。 两侧各有3个壁龛,内置雕像。 两侧各有敞开的梯子通向二楼。 二层两侧只有一个佛龛,里面有雕像。 第三层为碗形塔,塔顶有祥伦塔。 刹车体很长。 相轮分为三级。 每层方形托盘上有九圈相轮; 中段为第二级,有七环相轮; 第三层有五环相轮。 伞盖上装有花瓶和球体。 塔身用绿色琉璃砖砌成。 砖由土和粗砂制成,质地坚硬,釉色丰富光泽,极其精美。 四塔不仅造型独特,而且风格典雅。 它们是西藏的稀有文物。
桑耶寺藏有大量泥塑、石雕、壁画等艺术品。 各个殿堂、走廊、走廊的墙壁上到处都挂满了壁画和唐卡。 壁画内容极为丰富,但风格较为独特的壁画题材有《桑耶历史绘画》、《西藏历史绘画》、《宴前认亲》、《叔叔》、《莲花生传奇》、《舞蹈》等。和杂技》等内容。 桑耶寺乌孜殿一、二层走廊上的壁画,以东门左侧走廊尤为美丽、生动。 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详细描绘了寺庙的整个建造过程,这在其他寺庙中并不多见。
桑耶寺规模宏大,布局奇特。 第一次进入寺庙时,游客可能会对一排排宫殿和塔楼的奇怪布局感到困惑。 然而,如果你了解了这些个体建筑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个寺庙布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将来大多数人都会对这座在建筑史上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建筑群所着迷和印象深刻。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