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建筑
这座宫殿建筑藏语称“坡章”。 历史上,吐蕃王朝在赞普修建了许多宫殿建筑,著名的有青瓦达子宫、子母宫等。 后来,随着西藏政治、宗教制度的形成,宫殿由各喇嘛教派的国王和宗教领袖所有。 这不仅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与北京故宫等以往皇宫的根本区别。 例如,萨迦寺的平措颇章、卓玛颇章是萨迦法王的宫殿; 扎什伦布寺拉章是历代班禅喇嘛的行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城堡式建筑群。 宫殿内藏有无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 布达拉宫起于山南坡,蜿蜒至山顶,高度达110多米。 均为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镀金瓦顶,结构严谨。 当人们走过拉萨河大桥时,巍峨山顶上雄伟的布达拉宫映入眼帘。 朱红色的宫墙,宏伟的宫顶。 在蓝天和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布达拉的意思是“佛教圣地”。 据说,当时吐蕃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唐朝联姻。 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下令建造了这座有999间房间的宫殿,“筑城为后世夸耀”。 布达拉宫刚建成时并没有那么大。 此后不断改建、扩建,规模逐渐扩大。 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被清朝册封后,其总管迪帕桑杰嘉措主持扩建改建工程,历时近50年,始具今日规模。 到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布达拉宫又又修建了八年。 据说,仅此一工程,就耗费了213万两白银。 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喇嘛,一千三百多年来,有九位藏王和十位达赖喇嘛曾在这里执政、讲经。 1988年,国家拨款巨资修复这座自17世纪以来就没有大修过的宫殿。
布达拉宫主楼13层。 宫内有宫殿、佛堂、经堂、卧室、塔殿、庭院等。 宫殿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 红宫是祭祀神佛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红宫内有一座宝塔,安放着历代达赖喇嘛的灵体。 塔身包裹金皮,镶嵌宝石玉石,富丽堂皇。 在这些佛塔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最为壮观。 这是一座建在正殿内的大金塔,上下三层。 塔的形状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高14.85米。 它从上到下都镶满了黄金,还镶嵌着无数的宝石。 仅这座塔就用了十一万两黄金。 红宫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赏赐藏族官员的圣旨、印玺、印章、礼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古玩、珍稀经书以及各种藏品。佛像、唐卡、法器、供奉器皿等
布达拉宫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每座宫殿的墙壁和走廊都画满了壁画。 这些壁画题材丰富,笔法细腻,色彩鲜艳。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还有许多珍贵的史料。 其中一幅图画描绘了当年布达拉宫的修建情况。 画面上有成千上万的农奴,挖山采石,沿水放置木头,弯腰搬石上山。 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人力完成,没有使用任何施工机械,着实令人惊叹。 壁画还生动地记录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故事; 还记载了五世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和光绪皇帝时的情景。
红宫两侧的宫殿称为白宫,历代达赖喇嘛在此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
宗山建筑
宗山楼是藏族宗政府(相当于县衙)所在地。 Zong原意为“碉堡”、“小屋”、“堡垒”。 在古代,氏族一般是大小酋长的住所。 14世纪,帕穆德鲁帕政权新设立了13个宗族级地方行政机构。 解放前夕,西藏有147个氏族(其中西卡相当于氏族级别)。 宗山建筑,包括经堂、佛堂、宗府、监狱、仓库等,一般建在山顶,而住宅区则位于山脚下。 宗山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其完整的防御体系。 例如,古格王朝遗址位于香泉河畔,背山面水,地势险要。 建筑群由宫殿区、居住区、寺庙区组成。 遗址内城墙重叠,有不少裸露的碉堡和碉堡。 遗址内有秘密通道纵横交错,有秘密水道连接上下,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江孜宗位于江孜市南端。 宗衙、经堂、佛堂、城墙、炮台、仓库等建筑依山而建。 还有水道与山下的居民区相连,保证山顶的供水。 公元1904年,西藏军民使用火枪、土炮、刀剑、弓箭,依托宗山地形和防御工程设施,与英国侵略军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战斗,展示了其军事意义和价值。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