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灵寿县石牌坊位于县城北关。 为明代民政尚书傅永春所建。 因此,它又被称为“福牌坊”,当地人俗称“石牌坊”。 1982年7月,这座石牌坊以“石牌坊”之名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寿县石牌坊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次年正月初一竣工。 为顶置式结构,四柱三开间五层。 高11米,宽、长8米,石柱上饰有祥云。 额方浮雕有龙、凤、仙鹤等图案。 柱子前后各有抱鼓石狮,正中镌刻大型铭文“三界中心”。
“三代”是指傅永春及其父亲、祖上三代。 皆被授兵部左侍郎。 明代以“兵部”为“中心”,故傅永春家族被称为“三世中心”。 据《灵寿县志》记载,北关傅氏是明清时期河北的名门望族。 他们世代为官,职位高,俸禄高,地位显赫。 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这个家族共受圣旨47件。 历代科举进士,进士5人,举人、贡人28人,工事、理公、恩公等22人,历任县令、太守、太守、将军、寺臣等。 、六朝大臣、大臣等。各朝廷任命的官员有二十余人。 傅永春是其家族的代表之一。
傅永春(1586年—1667年),字星汉、西域,天启二年(1622年)科举第四名,封文琳郎。 天启六年(1626年),任湖北房县知县。 由于他恪守职责,为官清廉,所以被称为“丙夜”。 后任山西省芮城县县令。 他精心照顾隋,平粮宽民,减轻百姓负担。 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河南监察御史,巡视西域。 明崇祯五年(1632年),奉命管理边事。 崇祯八年(1635年)入京畿道,任太仆寺少卿。 被封为左通政事,后又任太常寺尚书。 这年十月,清军入侵,威胁京城。 任命傅永春为兵部左侍郎,主管军务等事宜。 崇祯十三年(1640年),调任吏部侍郎。
据《明史》记载:“臣负责选拔、奖励、考试天下官员,以甄别人才,颂扬皇帝的统治,设立古墓之职”。首席。” 时任吏部尚书,称墓长,傅永春上任后,清理积压案件,还发表在《施政十事》中:一日:沉会推荐优质;一日:沉会推荐优质;一日:沉会推荐优质; 第二天:增加晋都,防止贼渡; 第三天:选边材支援督军; 第四天:取消空闲时间。 为了寻求成熟; 第五天:斥责沉默,重申道路; 第六天:公选法,杜绝舞弊; 初七:明升弹劾以吏治; 第八天:长期任命才能成功; 第九天:促销力度不够。 拔取非凡人才; 第十:清朝选拔人才,消除雍滞。
明崇祯皇帝非常同意奏折的内容,当即对傅永春予以嘉奖,为他的功绩加了一级俸禄,并授予他二等功绩,并下旨“三代将就像他的官员一样。” 傅永春因为清正廉洁,不倚靠家族,不肯被哄,受到权势宦官的畏惧和攻击。 他在任职九个月后被迫辞职。 清康熙六年(1667年),傅永春在家中病逝,享年82岁。
傅永春的父亲傅庆,字永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授山西杞县知县。 据《杞县名官》记载,傅征以德教化百姓,刑罚不轻,缴纳赋税徭役,清通邮局,严护五人,疏浚堵塞的运河。 当时被称为“小西周”。 士民感其德,建庙立碑,以春秋歌祭祀之。 因其子傅永春受封,皇帝赐封傅精为兵部左侍郎,统议大夫。
傅永春的祖父傅成勋、义祖父傅承文也被授兵部左侍郎、同议大夫。 当时,由于傅承文无子,其弟傅承勋的儿子傅庆为继承人。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首选傅成文进贡。 被封为许昌同治,后在秦王府任职。 据史料记载:当时,氏族嚣张,无法无天。 傅成文整理了严重违法事实,上书秦王将其绳之以法。 秦王一开始并没有理睬他。 傅承文向秦王上书十余次,说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最后秦王认可了。 后来,秦王曾感慨地说:“使吾民遵纪守法,乃先生之大功。” 傅承文被誉为“天下第一王臣”,《一德语》作者幸存。
为了感谢皇帝的官位,傅永春在修建石牌坊时,特意在明楼檐下竖立了“皇帝恩惠田”牌匾。 注意心上的小铭文:“此书呈赠同邑大夫、兵部左侍郎、蜀人胡、张、傅成文、康氏、赵氏”。家族;奉旨同邑大夫傅亭,兵部左侍郎,蜀人李适;吏部侍郎,前都察院御史左都、傅永春、左侍郎兵部尚书及夫人彭氏”。 “淑人”是明代对三品官员的妻子的尊称。
此外,石牌坊二层屋檐下立有一座竖式日记本,记载牌坊的题名、名称和修建年份。
此前,由于年久失修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灵寿石牌坊的部分构件出现裂纹、扭曲,甚至损坏。 现在广场已整修一新,围绕石牌坊建起了广场。 广场上矗立着数根石雕龙柱,与石牌坊一起成为灵寿县的一大景观。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