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奥运,抚慰心灵
——纪念“鸟巢”砚台捐赠者赖德莲
“方石坚如磐石,天赐之材易雕,日月同印,呈奥运抚心”。 这就是石城县龙岩斋主人、中国石艺大师赖德连先生精心研制的“中国”。 一首诗,表达“砚台”成功捐赠国家体育场(鸟巢)后的喜悦之情。 近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全国书画四宝艺术博览会”开幕式上,赖德连、中国书画四宝会会长郭海棠正式移交《中国印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陈至立、长城石雕副总经理杨乃协颁发收藏证书赖德连先生。
当谈到为什么想到为北京奥运会捐赠砚台时,赖德连开始与笔者聊天。
北京申奥成功后,赖德连一直在想:“申奥成功了,我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 最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一块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大砚台。 为了寻找合适的砚台,年近70岁的他不顾年老体弱,攀登石城县龙岗黄石山20余次。 终于,他在深涧里找到了一块,温润如玉,花纹独特,形状方方正正。 精美砚台。
2006年3月,赖德联开始构思并生产。 他采用了中国独特的篆刻形式。 砚体上刻有传统篆书“中国印”三个大字,并刻有日月图案,寓意“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月同辉”和“中国和太阳将共同闪耀。” 月光共照。”完成的砚台长80厘米,宽61厘米,厚12厘米,重100多公斤。在石城县政府和相关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以及赖德连自己的努力下,他制作的“砚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赢得了北京奥组委的青睐。 “赖德连的朋友说。
努力寻找
说起自己十几年的砚台处理经历,赖德连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少辛酸。 赖德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诗词、书法、绘画、雕塑、戏剧等都有涉猎,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和知识积累。 原本想在书画创作领域努力奋斗,但得知“龙砚”的故事后,赖德连的艺术轨迹发生了转变。
相传北宋时期,一位宫廷高官将石成的“龙岗砚”进贡给皇帝。 龙岩皇帝大喜,欣然亲笔题写了“龙岗砚”二字。 说。
为了寻找制作“龙砚”的砚台,赖德连只身来到龙岗乡,一待就是4个月。 这四个月里,他几乎走遍了龙岗镇的每一寸土地。 付出就有收获。 1991年的一个冬天,他来到黄石山。 爬上山,一条干涸的小溪闯入了他的视线,他决定步行上岸。 走了不知多久,正当他身心俱疲,想要放弃的时候,却看到面前有一块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奇异的光芒。 他赶紧上前,捡起了石头。 他称了一下,发现它有3公斤重。 打开一看,里面色彩缤纷,图案奇特。 难道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砚台?
高兴之余,赖德连再次环顾四周。 一处山沟里,他拨开茂密的茅草,眼前出现了一个百米深的大坑。 坑内填满坚硬细腻、有天然花纹的彩石,坑壁上可见人工开挖的痕迹。 赖德连很兴奋。 他立即捡起一块石头回到家中,用简单的锉刀制作了一块砚台。 经过专家鉴定,确定赖德连发现的就是用来雕刻“龙砚”的石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找到了砚台,但赖德莲却对其来历一无所知。 于是,他把生意托付给家人打理,自己则专注于查阅史料、请教专家。 经过几年的奔波,在专家的指导下,赖德莲终于查清了“长砚”的来历,并正式将其命名为“石城砚”。 于是,石城失传已久的名砚终于重见天日。
石城砚找到了,赖德莲却遇到了麻烦。 如今,需要传统磨砚的人越来越少。 你真的要放弃多年的书画创作去制作砚台吗? 然而,当赖德廉看到石城砚上千变万化的自然纹路和花纹时,他知道自己不能辜负这大自然赋予的神奇之美。 从此,赖德连开始了他对石砚的不懈追求。
买了雕刻工具后,赖德连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他痴迷于制作砚台,每天躲在小房间里学习。 偶尔,他的妻子去看他,看到他脸色苍白,蓬头垢面。 她很生气,说道:“你还不如把砚台当作食物吃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明白丈夫的执念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她不再勉强,有时甚至帮忙。
既然要做砚台,就必须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砚台。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诠释‘天人合一’的理念,揭示生命与自然的灵气。” 赖德连告诉笔者。
石城砚的图案非常丰富,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甚至还有一些山水图案,扒、勾、点、染……应有尽有,就像一幅山水画。 为了充分展现这种自然之美,赖德莲大胆抛弃了传统的制砚技艺,找到了“依石造型、目视纹饰、天意造化、人意完善、古拙自然”的制砚新路。 在黄石山脉的深涧里,经常可以看到赖德连孜孜不倦地挑选最好的砚台。 他每一步都考虑得很周全,想清楚具体的图案并在脑海中形成想法后,才会精心雕刻,以免破坏了原石的自然之美。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材”。 赖德连制作砚台时,并没有停留在“削”的层面上。 在制作砚台的过程中,他充分利用石头的纹路,尽量保留原石的自然纹理方向,减少刻意雕刻的痕迹。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将诗、书、画融入到创作中,使许多作品达到“砚中画”、“砚中诗”的境界。 再加上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无尽的寓意油然而生。
赖德连凭借对艺术的理解和反复探索,不仅能在石头上雕龙刻凤,更能将自己的感悟倾注在石头上,使每一块石头都灵动、生动、美丽、晶莹。
名砚熠熠生辉
2000年,赖德连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重大转折。 经过各方努力,赖德莲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展览,展出了200多平方米的“石城砚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专家学者亲自试砚并给予高度评价。 “石城砚”也被专家称为“四大名砚之外的第五名砚”。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石树清看完后,高兴地题词“爱书如拾城墙,藏砚比郭田多”以示鼓励。 从此,赖德连更加坚定了做砚台的信心。
花开花落十八年。 经过18年的打拼,赖德连的技艺日益精湛。 如今,赖德联制作的砚台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他的许多作品被收藏家和艺术家收藏,有的还被用作馈赠亲友的时尚礼物。 但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荣誉和成就。 为了提高自己的砚台技艺,他不断钻研名家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力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