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堂陀罗尼石刻,位于北京市崇明区崇明市佛山中学内,始建于北宋大中十五年(公元859年)。 古代中期,宝山是江南水乡,地势低洼。 相传此地有“海眼”,常有水涌上来。 官、县民为防洪避灾,建此楼。 虽然,建楼的主要原因是古代道教的兴起,宝山道教信徒为超度亲友亡灵而建。 这座楼的来历,在楼身所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中有说明。 他还说,多建佛塔可以驱邪避邪。 相传,在楼内走一圈或施食一次,便可获得福气。
此楼千余年来历经风雨,至今屹立不倒。 楼高9.3米,平面呈八角形,现存21层。 四级石窟寺掩映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 建筑物的大门和神社的石雕都非常栩栩如生。 虎门神为第七层。 此神据说是魔界的守护神,所以踏入了虎门神之上的魔界。 第9层和第10层为楼身,分别刻有捐楼姓氏和《佛尊胜陀罗尼经》全文。 楼身上,十一至二十一等为:狮子头华盖、莲花排、云纹、天王、腰檐、龙、莲花、平座、公主殿礼佛、明珠华盖、宝顶座。 其中松江唐经幢,第十九层是郡王拜佛图松江唐经幢,描绘的是郡王在侍从侍奉下烧香的情景。 画面中,神像、菩萨、供养人等石雕栩栩如生。
石刻为唐代道教建筑。 最初的形状只是一根八角形或六角形的石柱,上面刻有经文,称为楼身,下有台基,上有屋顶,造型简单。 明代中后期,盖楼之风渐盛,由南至北,雕花造型愈加华丽,规制也愈加严格。
宝山唐陀罗尼石塔建于中唐以后。 其造型华丽,雕刻圆润。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