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势是分不开的

avatar 2023年10月11日19:00:25 评论 1,295
摘要

石狮既是我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组成部分,又是雕塑造型演变的主要载体之一。石狮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形成的。石狮出现之初,沿袭的是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的造型,即采用的姿势是行走式或者伏卧式。我国古代石狮最早出现蹲坐式,是在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当中。三是石狮功能的转变。石狮艺术大众化主要体现在其附属装饰品上。

石狮子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石狮子不仅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雕塑造型演变的主要载体之一。

我国古代石狮最早出现于汉代。 最早的古代石狮是行走或卧着的。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蹲狮造型才逐渐出现。 可见,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态是分不开的。

1、石狮的形成

从现存最早的石狮子来看,可以推断我国的石狮子形成于汉代。 汉朝作为我国第一个长期稳定的王朝,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极为有利。 石狮就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

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势是分不开的

石狮子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厚葬习俗的弘扬、狮子形象的传入、佛教的影响。

一是厚葬趋势盛行。 厚葬习俗自古就有,汉代达到鼎盛。 厚葬习俗的盛行,对皇陵内外的装饰,如神龛前的石雕、陵墓内壁的画像石、画像砖等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扩大直接带动了雕塑艺术的快速发展。

二是狮子的引进。 我国不产狮子。 直到东汉时期,狮子才从印度作为贡品传入我国。 在此之前的兽形雕刻多为想象中的麒麟、辟邪、天禄等,将麒麟、辟邪的形象与后来的石狮子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区别。 石狮逐渐接近真狮,原来的翅膀逐渐消失,四足上出现锋利的爪子,最典型的特征是头上的鬃毛。 狮子传入后,工匠们无法亲眼看到真正的狮子。 他们只能根据别人对狮子的简单描述,结合自己以前雕刻动物石雕的经验来制作石狮雕像。

第三,佛教的传入。 佛教于西汉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后迅速传播。 由于狮子在佛教中是神圣之物,因此佛教的传入也是狮子形象传入的另一个因素。 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后来的石窟寺造像上。 由于政治原因,石雕主要服务于两个领域,一是佛教造像,二是墓葬雕塑。 在这两个领域,石狮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势是分不开的

2、石狮之所以具有领先的行走风格

石狮子最初出现时,遵循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即采取行走或卧姿。 雕塑艺术诞生于原始工具和陶器的生产。 汉代以前,最常见的雕塑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墓葬雕塑多为陪葬用的俑。 在这些较小的动物雕刻中,大多数都是以上两种姿势。 这与汉代陵墓神龛中的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 即多呈行走或卧状,展翅,挺胸昂首,威风凛凛。 可见,这种姿势是自古以来动物雕塑所表现的传统姿势。 。 同时,由于工匠们在听人们描述狮子的特征并与广泛存在的动物雕塑形象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狮子石雕,所以最早的石狮自然就采用了这种行走姿势。

另外,汉代还制作了大型石雕,其目的是安葬在墓前的神道上。 前代常用的雕塑材料,如陶器、青铜等,此时就变得不适用了。 于是,为了顺应汉代厚葬的潮流,产生了大型石雕。 这座巨大的石雕像一座纪念碑一样矗立在陵墓前。 它们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看守坟墓,保护坟墓的安宁,二是彰显墓主人的功绩,纪念死者。 为了这两个目的,要求这种石雕给人一种宏伟、庄严的感觉。 因此,这些石雕的尺寸都比较大。 那么从姿势来看,这个昂首阔步的姿势充满了力量。 与前腿伸直、后退的蹲姿相比,它显然给人两种不同的感觉。 前者静止却仍在动,仿佛随时准备走下站台。 当它落下时,它看起来充满活力;当它落下时,它看起来充满活力;当它下降时,它看起来充满活力。 后者看起来“安静”。 蹲本来是四足动物的一种休息姿势。 即使想要走下讲台,也得先经过一个站起来的过程。 最好步行。 公式直接来了。 因此,陵前石雕的行走姿势既遵循传统动物雕像的造型,又考虑到了守墓兽的特性要求。

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势是分不开的

三、石狮从行走到蹲着的转变

那么,这尊行走的石狮子为何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转变为蹲着的造型呢?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佛教的影响。 我国古代,石狮最早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石窟中的蹲式出现。 由于狮子在佛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石窟中狮子的形象非常常见。 狮子在佛教中经常以守护者的身份出现,这与皇帝陵墓前神龛两侧矗立的石雕的作用非常相似。 我国佛教石窟雕刻艺术中,狮子的造型多种多样,栩栩如生,但较常见的一般为蹲坐形。 敦煌、龙门、云冈等著名石窟中,蹲狮的实例数不胜数。 这种蹲坐表现了对佛陀的一种服从和尊重,对后来石狮造型由行走转为蹲坐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雕刻技术的提高。 如上所述,大型动物石雕出现于汉代。 最著名的作品是霍去病墓前的十余尊石雕。 这组石雕大多呈俯卧状,四肢无空心。 《马践踏匈奴》,唯一以站立姿势,巧妙地将被践踏者置于腹下,填补了四条腿之间的空隙。 其他雕塑均巧妙地选取相似的天然石材,然后用大方的刀法进行雕刻,显得粗犷古朴。 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麒麟、石狮,已具有空心的四足站立或行走姿势。 与汉代相比,明显给人一种更加精致、细腻的感觉。 同样,看佛教石窟中的造像,人物表情、布褶等,都表明我国石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从雕刻难度来看,蹲式在身体扭曲、肌肉变形、刀切等方面都比之前的走式难度更大。 所以,正是因为雕刻技术水平的提高,才使得如此高难度的雕刻成为可能。

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势是分不开的

三是石狮功能的改造。 自汉代以来,历代皇帝陵墓前的神龛两侧都竖立石人或动物雕像,其中石狮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比之下,佛教石窟中的石狮虽然显得生动活泼,和神道中的石狮一样,但它们都是侍奉神灵或死者的。 神道中的雕像显然具有守护坟墓的功能。 人们行走在高大的石雕之中,会不自觉地变得肃穆。 同时,他们也会因为两侧的大型雕塑而感到压抑。 蹲姿无疑会减弱这种感觉。 石窟内的石狮虽多为蹲式,但因其位置关系,在公众中并不常见。 当石狮子出现在政府机关、园林、住宅、寺庙等场所时,行走的姿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蹲着的姿势。 这种从行走的姿势到蹲着的姿势的变化,让石狮从最初的威武威严逐渐变成了温顺可爱。 家门前摆放的石狮子与守墓的狮子不同。 它们不仅体型较小,而且姿态温顺、令人愉悦。

四、石狮艺术普及化的体现及意义

石狮艺术的受欢迎程度主要体现在其附属装饰品上。 石狮子的附属装饰,如丝带、铃铛、绣球等,一方面丰富了造型,更重要的是这些装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守门石狮子的作用是什么? 例如,雄狮脚下的绣球花象征着权力,雌狮脚下的幼狮,俗称“太师少师”,象征子孙兴旺,官高禄丰。 ; 雄狮张开的嘴巴据说是财富的象征,口中的珍珠意味着他会回应请求。 佩戴丝带寓意好事不断,丝带上挂金钱则寓意财源不断; 母狮子的扣被认为是守财,背上的小狮子寓意着好事多磨,子孙兴旺。 底座和锦亭上饰有大量吉祥图案,如刻“如意”寓意万事如意,刻“让瓶”寓意一切(生活)平安。

石狮造型的变化与石狮的造型姿势是分不开的

这次石狮艺术的普及对于石狮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因为石狮子离开了陵墓的专属区域,定居在生机勃勃的人们之中,人们才将各种美好的祝愿与它联系在一起。 像陕北的狮子雕塑,有的出现在屋顶上,有的出现在炕头上。 它们的姿态丰富,寓意各异,但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石狮子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或辟邪镇邪的道具,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诉求。 石狮子的流行,让其有更多的机会吸引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和演变。

结论

我国古代石狮已从出现时的行走姿势,转变为全中国流行的蹲姿; 从皇帝陵墓前的威严肃穆,到街头巷尾的俏皮可爱; 从粗犷地运用自然神奇的工艺,到精雕细琢的精雕细琢。 这不仅是石狮雕塑艺术风格的转变,也是石狮艺术从狭隘的专属艺术走向大众艺术的过程。 虽然此时的石狮与墓室神道两侧的朴素相比已经非常世俗化和复杂化,但正是这种世俗化和复杂化,让石狮显得更加人性化,不再神圣。 如此寒冷和遥远。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