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好的海口市永兴镇美梅村“耆年硕德”牌坊

avatar 2023年10月5日10:00:37 评论 512
摘要

遗存的古老石牌坊中,便分出了赞美长寿,敬仰年长德高的一类。海南能找出来的尊老、敬老牌坊几乎都在羊山地区,火山石为材质。《琼山县志》也记载,“德劭年高”牌坊位于灵山镇福同村,系孙中山题颂给寿民钟光传。这座极为珍贵的牌坊之所以保存完好,也许得益于后人视其为精神牌坊,默默守护;也许得益于荔枝丛林深处,偏藏僻壤山野进村石牌坊,侥幸躲过劫难,成为海南珍贵的一处文化遗产。发现“期颐偕老”墓志石牌坊实属偶然。

海口市永兴镇美美村保存完好的“德师前辈”牌坊

海口市灵山镇福通村的“墩渡亭”。

海口市灵山镇富通村“德少年高”牌坊石匾。

海口市永兴镇美美村“老人硕德”牌坊前,90岁的吴月梅对着镜头显得自然。图海南日报记者 李星皇

古朴幽静的海南村里,闲坐的翠竹旁、翠榕树下、石板上的老人,已融入村落风光。 几乎每个村庄都是这样,安静,风景如画。

残存的古石牌坊中,有歌颂长寿、尊老敬德的。 我们重新探访那些或淹没在杂草丛中、或被村民精心保护的“仁瑞”牌坊,探寻海南尊老文化的根源,也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探寻海南人的长寿之谜。

保存完好的海口市永兴镇美梅村“耆年硕德”牌坊

海南能找到的敬老牌坊几乎都在阳山地区,而且都是用火山石砌成的。 火山岩很坚硬,因此可以保存数百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都是长寿的。

秀英区永兴镇美美村的“老人硕德”广场、美兰区灵山镇富通村的“德少年高”广场、龙华区龙泉镇如文村。 广场不仅讲述了尊老文化的故事,也歌颂了备受尊敬的长寿人士的事迹。

中山题词“道德高尚”

从海口出发,进入琼文大道,向东行驶300米,左侧即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都阁”。

事实上,琼文大道“敦都亭”西侧不远的草丛中,还保存着写有“德少年高”字样的石匾。 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富通村63岁的钟慧建首先带领我们进村参观了钟金泉故居。 当我们回头时,发现“德少年糕”就站在路边。

原来,这座1911年越南华侨钟金铨为纪念父亲钟世清而建的亭子,其实与1898年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有关。 旁边的“贤德少年高”,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功劳。 《琼山县志》还记载,“德少年高”牌坊位于灵山镇富通村,是孙中山为长寿大臣钟光专题写的。

一个普通的村庄,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的表彰和表彰。 由此可见,村民们多么渴望用最简单的逻辑与大人物产生联系,却不知道村名是第一位的,与大人物的联系是第二位的。

保存完好的海口市永兴镇美梅村“耆年硕德”牌坊

富通村为何与这两位大人物扯上关系? 看了牌匾上的铭文和文物局的说明,我了解了钟氏父子在支持1911年维新维新的贡献。通过这些文字记载,钟氏父子的民族大义那个时代,以及琼侨的传奇历史都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

只剩下一块“德少年高”的长方形石匾,置于水泥瓦底座上。 后面有几根被锯断的树桩,说明这里曾经有大树遮荫(据说大树被今年的台风损坏了)。 石匾正面右上有两行楷书,分别是“孙宰相颂”和“琼山县寿民仲广传”。 左下为周伯礼、吴明信、张绍新等15位先生,氏族为休南,由金泉、赵祯等15人联手修建,碑文为:十六年古旦中华民国 (1927)。

海南民史民俗专家孟乐生调查发现,牌坊原本建在村边,但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1990年代初,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将“敦都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便被废弃。 村民们将残存的“德少年高”石匾竖立在“敦都亭”旁,供游人观赏。

钟广川是谁? 他为何能获得孙中山先生授予的牌坊? 石匾“德少年高”的背面是“钟先生的故事”,记载钟广川活了102岁,他的妻子李“几年前就去世了”,享年95岁,四代人住在一起。 钟广川既是农民,又是商人,但他勤劳节俭,80多岁依然精力充沛。 他的为人评价是“一生至诚至忠,逆境勤勉”。 他完全无愧于“贤良少年”的赞誉。

1922年,是钟光诞辰100周年。 “当地百姓纷纷到县里来表彰他。” 孙中山授予钟氏匾额,上书“德绍年高”,“赐红绶章以示英才”。 后来,他的侄子钟金泉等人认为这是一种恩典,就打算建一座牌坊“以长久铭记”。

荔枝林守护“长者美德”广场

孙中山先生还为海南长寿人民题写了一座牌坊,名为‘大德高寿’牌坊。” 据孟乐生考证,富通村“德高年少”石匾上的四个大字是一个名叫丁元琼的人。 背面是“钟先生的故事”,是当地人周伯义写的。 而永兴镇美美村的“老人硕德”广场却真实地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笔迹。

保存完好的海口市永兴镇美梅村“耆年硕德”牌坊

普通村民仍无法解释“高德”的原因,但指着方向“走进去就能看到”。

于是我们沿着用火山碎石压成砖铺成的平坦道路走着。 我们看到右边是翠绿的竹丛,左边是荔枝林。 很快我们就看到了一座精致而保存完好的牌坊。新修的石板路是白色的,原来的火山石牌坊是黑色的。 村里新旧石牌坊的对比凸显了

可见村民们对这一文物的精心保护。

没有复杂的屋顶和斗拱,也看不到任何绘画。 方梁、方柱、柱杆都是完整的火山岩条,结构显得极其坚固。

牌坊前梁上“德师高僧”四个大字,威严雄健。 坊正面:“长辈有大德”,上方题字:“总统(印章)题词致敬长寿公民吴如恭”。 背面:“德高僧”两侧为“总统府内政部部长陈炯明、琼山县县长吴邦安为吴长寿作出贡献”字样茹”。

这是孙中山先生在1920年代为该村长寿老人吴如功所写的。 据说,这与总统府匾额上写着“天下为公”的笔很相似。 牌坊表明,该牌楼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二月,由时任总统内务部长陈炯明修建,当选琼山县县长吴邦安监修; 上访者有王国贤、吴敬翠、吴敬成等14名老人,以及吴国义、吴元庆、吴廷正等12名吴如功后人。

“气”古时指六十岁,也泛指老人; “其硕”指年老有德的人。 吴如恭是谁?

保存完好的海口市永兴镇美梅村“耆年硕德”牌坊

“吴如恭是一位道德高尚、德高望重的开明君子。” 孟乐生认为,能够得到孙中山主席的悼词,对他和家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对当地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旨在教育公民尊老爱幼,注重道德教育。

海南历史文物研究员沈志成认为,这两个广场是国父孙中山亲笔题写的。 旨在教育公民尊老爱幼,注重道德教育。

由于他只是一个乡绅,所以记录吴如恭事迹的地方并不多。 孟乐生说,本世纪初他多次拜访过吴如功的后人,但他们对自己的祖先知之甚少,还有陈炯明、吴邦安、王国贤等。

参观过程中,我们偶然遇见了年近90岁的吴月梅女士,正在牌坊下捡干椰子叶。 老妇人不善言辞,但她站得笔直,微笑着等待我们拍照。 仿佛她就是牌坊历史最好的见证者,她平静地接受了与牌坊的合影。

这座极为珍贵的牌坊之所以保存完好,可能是因为后人将其视为精神牌坊,默默守护; 或许是因为村里的石牌坊深藏在荔枝丛林和深山野野中,才侥幸躲过一劫,成为海南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宝贵的文化遗产。

网友发现“再见,一起变老”广场

2008年五一假期,沈志成和网友来到海口龙泉镇汝文村一处墓地的前进村石牌坊,惊讶地发现了“一起再见”石牌坊。

保存完好的海口市永兴镇美梅村“耆年硕德”牌坊

一次偶然,我们发现了牌坊,上面刻着“再见,白头偕老”的墓志铭。 当时,一群人正骑着“三足猫”穿越乡村。 他们本来是要去探索火龙洞的。 网友“”很快注意到,大喊“有牌坊”,第一首“一起变老”被公之于众。 。

方格正面写着“我们会一起变老”,背面写着“龙印喜锡”。 下段:“咸丰八年王烈与夫人李氏所建,咸丰五年(1855年)盛夏建成。”

咸丰《琼山县志》记载:“迎老”坊背面刻“升平仁瑞”,为寿民王建、王烈共同竖立。 城西甘蔗园外……为纪念寿民王建而建的“升平仁瑞”广场。 王奎恒的父亲家住恒裕渡道品村。

我们还不确定历史记载是否有误? 还是王健搬走后又重新设立的? 但沈之诚认为,《龙章惠锡》的意思是圣旨所赐,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最高奖励。

沈志成解释说,“我们一起变老”是指夫妻百岁,相亲相爱到老。 “七一”指的是百岁的人。 期间,寿命为一百岁; 伊,服务你、照顾你。 出自《礼记·曲纪章》:“八十曰‘操’,九十曰‘操’,一百岁曰‘齐乙’。

第二个“迎老到老”广场是2009年3月被网友“婆罗1111”发现的。牌坊位于红旗镇北山村。

该村现有林姓人口200多人。 隐藏在杂草藤蔓之中的牌坊比想象中的精致得多,构件也保存得很好。 额头正反面均刻有字样。 额正面为“再见,我们一起变老”,左右有铭文,背面为“升平仁瑞”。

据考证,“升平”就是平安的意思。 国内“保佑太平盛世”的牌坊,都是按照清朝的做法建造的。 (记者刘工)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