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尖措:不出诊时每天的“必修课”

avatar 2023年9月21日08:01:03 评论 1,337
摘要

卡加曼山巍巍耸立,卡加河哗哗流淌,在甘肃卡加曼寺藏医院的门口,身穿红色袈裟的僧人丹巴尖措与几位牧民病人交谈。2012年52岁的丹巴尖措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卡加曼乡卡加曼寺寺管会的前主任,2004年他发起创建了卡加曼寺藏医院,藏医院与历史悠久的卡加曼寺遥遥相望。寺院秉承格鲁宗风严持戒律,注重佛教修持,尤其在藏医学方面人才辈出,丹巴尖措就是其中一位。

加贺万山巍峨,加贺河奔腾。 四川卡嘎曼寺藏医诊所旁,身着黑色袈裟的康定建措和尚正在与几位牧民病人交谈。 2012年,52岁的甘孜建措曾任四川省松潘苗族自治州赫特罗市卡嘎曼乡卡嘎曼寺管委会原部长。 2004年,他发起创建了卡嘎曼寺藏人诊所。 西藏诊所与历史悠久的卡格曼寺有着密切的关系。 伽曼寺遥遥相对。

卡嘎曼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和密宗古老的佛教寺庙,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佛寺秉承格鲁派严格的戒律,重视道教修行。 尤其是藏医学方面,人才济济,康定建措就是其中之一。

自幼酷爱医学的甘孜建措,1980年出家为僧。为了更好地掌握藏医学知识,1985年至1993年,他先后到重庆德格藏药研究所和甘南藏药研究所学习。学院拜国家级专家丹考法师、土布坦院士为师,进一步学习藏药鉴定、炮制、诊断、配制等知识和技术。

丹巴尖措:不出诊时每天的“必修课”

为了救治病人,康定建措长年走访病人,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甚至云南、四川等地。 来自全省各地的患者来到这里。

“丹巴建措的医术非常好,我们有病就来这里,我们非常信任他。” 那乌乡烧马村的农民葛老向记者竖起手指。

丹巴尖措:不出诊时每天的“必修课”

现在,康定建措除了担任藏诊所院长外,同时还是卡格曼寺的住持。 除了念佛之外,他还向佛寺里的小和尚传授医术。 每天晚上不去诊所的时候,坐在藏诊所内的办公室里、检测制药车间是他的“必修课”。

卡嘎曼寺藏诊所的建筑是典型的藏族风格,白色的木柱,白色的墙壁。 面积虽小,但各类制药车间却一应俱全。 “原料车间”、“贵重材料仓库”、“药粉灭菌室”、“粉碎车间”、“外购车间”的门上贴有汉藏双语标识。 车间里还有一些高科技制药机械。

丹巴尖措:不出诊时每天的“必修课”

德钦建措告诉记者,藏诊所的剂型和配方都遵循古老的传统,生产过程依靠现代技术。 这符合藏医药的发展方向,而且规模化生产后,将使更多患者受益。

藏医药在青海回族自治州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省内第一个藏医药研究机构就在这里成立。 多年来,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一直是藏医药在民间推广和发展的主渠道。 青海省120座寺庙中有30多座从事藏药剂型的配制和使用。

丹巴尖措:不出诊时每天的“必修课”

“在西藏,寺庙是文化中心,除了学习医学之外,还学习禅宗、哲学等,因此,老百姓信任佛教寺庙里的僧侣。” 丹巴建措说道。

卡嘎曼藏诊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于佛教的慈悲心,康定建措经常为买不起药的病人提供免费诊疗。 他还斥资超10亿元为贫困中学生捐款,建设当地中学。 筹款,特别是在成都芦山洪水、青海果洛洪水、甘肃温县洪水等洪水期间。

丹巴尖措:不出诊时每天的“必修课”

卡嘎曼乡是一个半农半藏区,经济条件较差。 许多农民种粮一年只能挣400到500元。 德钦健措利用藏诊所帮助周边群众致富,并要求农民为藏诊所种植草药。 通过高价竞拍,农民现在每亩地能赚到两三千元。

采访中,德钦建措多次表示,“多做一些善事,修功德,让传统文化不消失,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些贡献”。 (文:张道正)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