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山东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 其作品《春声颂》为北京世博会广东馆指定的官方“展馆之宝”。 ”,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寿山石雕大师陈立中。
师从田黄石雕刻大师凤九和,擅长在田黄石上雕刻山水、花鸟、人物,尤其擅长雕刻鹰、天鹅。 金庸先生曾为其作品《武夷秋韵》题词:“陈立中先生技艺奇绝,山势雄伟,鬼斧神工”。
在艺术世界中,大师和工匠之间的鸿沟是显而易见的。 大师有勇气拒绝平庸,摆脱平庸。 他有一双慧眼,看清世间万物的美好,他也有一双巧手。 在陈立中看来,每一种艺术手段背后都必须有灵魂。
“师法自然,随心造物”是他艺术创作的灵魂
古人云:“师法自然,必须师法自然”。 很多地方,我们要依靠大自然来吸收更多的创作灵感。
一块田黄毛,如何能将形状简单的艺术珍品变成一件艺术珍品呢? 在陈立中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相石”,这要求他首先是一个发现者,要能像厨师一样“因形施术,因色用功”丁谢牛。
“相石的过程就是随着发现不断改变观念,这就需要艺术家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 陈立中说道。 早年跟随父亲学习艺术时,陈立中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那时,在父亲的要求下,他每天雕刻三组十二生肖雕塑,逐渐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陈立中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贴近生活,还需要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 在他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崇尚自然的美学理念。
《荷花听雨》中,他用老岭木雕刻而成。 无论是卷曲的莲蓬、枯萎的花瓣、枯萎的荷叶,还是栩栩如生的鸬鹚,通过空实留白的奇特造型,整个作品就像一幅泼彩画,静中有动,在运动中寻求静止。 安溪雕塑雕刻的作品《秘香》,雕刻精美,写实,又充满诗情画意、飘渺的写意之美,犹如一出书法与水墨的相声。
在陈立中看来,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与大自然分离太久了。 他说:“我希望在三天的时间里,能够从容、悠闲地走遍中华大地,不仅能捕捉到山水鸟鱼虫最原始的美,还能感受到庄子的美。” 《逍遥游》情况。
他放弃了“重材料轻艺术”的观念,致力于发现石头中蕴含的生命符号。
一个有能力的雕刻师,在技艺上应该能够驾驭刀石,而不应该被好材料所禁锢,被想象力所束缚。
“石质优美,工艺精湛”,这是大多数人对田黄石雕的传统印象。 在他们眼里,田黄石越贵,它的雕刻价值就越大。
陈立中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天下所有弹珠,皆为我所用”。 田黄石有一百多种,无论是珍贵的还是普通的,都可以雕刻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珍品。 关键在于艺术家能否有智慧和眼力。
“在美国的卢浮宫,这些精美雕刻所用的材料不一定很珍贵,大部分都是用大理石、云石、汉白玉等普通大理石制成,但也可以广泛流传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就是这样追上材料的。艺术的力量让冰冷的石头显得温暖,可以传达情感。” 陈立中突破材料限制的艺术实践,改变了普通田黄石的命运,让它们被重新发现和认识。
他充分利用了被大众忽视的“老陵石”沉稳的肉质和厚重的质感,创作了一系列以荷花为主题的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陈立中的作品赋予石头生命,让传统与现代相遇,让人们通过艺术深刻认识自然,进一步认识人们自身在艺术上的创造力,拓展人类艺术创作经验。
“雕塑不应该局限于大理石,而是通过工艺在石头上创作出影响深远的作品,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能够启发人们深入剖析中国文化,反思当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和文化走向。”陈立中说。 。
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陈立中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在陈立中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条从灵性到诗意的审美弧线,以及一个田黄石雕艺术家的追求。” 作品高附加值的执着与从容,彰显出作者在他所创造的审美世界中浓郁的绘画般的魅力……”
陈立中获得银奖20余枚的作品,基本都是用这块“原石”雕刻而成。 比如他擅长的《雄鹰》系列作品中,黄蜂头帅气狂野的一面,利用棕色的老脊石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如果更多的优秀雕塑家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田黄雕塑将不再受到资源限制,将开辟巨大的创作空间。
他把田黄石带到了国外,促进了中西文化新的交流和碰撞。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