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avatar 2023年8月31日00:02:15 评论 443
摘要

人民网:最近许多考古“黑科技”令人大开眼界,您如何看待科技对考古的助力?说到“黑科技”,比如三星堆,是完全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国家文保和科技用于考古的最高水平。考古方舱恒温恒湿,在过去是没法想象的,在世界上也没有先例。我觉得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就好像是给考古学家安上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能够看得非常微观。可以说,中国考古确实是迎来了黄金时代。

从古画中流传下来的乐舞陶器《小姑姑唐宫》,到“沉睡千年,一觉醒来震惊世界”的三星堆文物……近年来,许多文物一直依靠其独特的“面貌”和背后的故事。 ,成为互联网平台新“顶流”,以活泼欢快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日前,人民网对话省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伟,解读文物如何去向从生机到燃烧,考古如何从“冷漠”走向大众。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让文物活起来

创新创意跨界融合

人民网:去年您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哪些提案和建议?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王伟:去年我的一个建议是建设中华文明主题公园。 中国现代考古学今年迎来百年华诞,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多学术成果不为大众所了解。 通过各种沉浸式、数字化的方式,解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发明创造、衣食住行、神话传说,让公众能够体验和欣赏畅游中华五千年文明岁月的丰富历史文化。

人民网记者:去年卫视播出的三星堆创意街舞《金冕》、去年央视播出的《唐宫盛宴》等文化节目引起了广泛关注。 您如何看待这种“跨界”创新方式?

王伟:我从事考古工作40年了。 以前大家对考古了解不多,甚至以为是“挖坟”。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唐宫盛宴》、《金面》、《国家宝藏》、《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化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各种可视化手法,让古代文物与公众跨越千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亲切,成为一场诠释百年中国考古成就的视听盛宴。

在我们考古学家的眼里,有历史的深度,比如桌子、椅子、锅碗瓢盆,以及它们在不同朝代是如何改造的; 比如,几千年前有人吹奏骨笛,进行独奏……也许文献中只有几百字,而通过考古发现,再加上电视节目的呈现,大众会对其中蕴含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主动想要了解它,让这种文物能够真正活起来。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技术驱动考古学

滋养民族文化自信

人民网记者:近期,不少考古“黑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您认为技术如何促进考古学?

王伟:我认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100年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 自2002年起,我领导了中华文明溯源工程。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参与考古,以及对考古发掘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数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学科的参与。

说起三星堆这样的“黑科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我国考古文物保护和技术应用的最高水平。 考古庇护所的恒温恒湿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在世界上也没有先例。 再比如,如果我们看到人体骨骼,我们只能从中确定年龄和性别。 但通过自然科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吃的是面条、米饭还是杂粮,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多少,甚至水平都可以看出。 蛋白质水平高的人摄入更多蛋白质,因为他们吃得好。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我觉得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就像给考古学家安装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让他们能够看到非常微观的东西。 对当时人们生活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可以减少几十倍,所以意义重大。

人民网:考古发现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王伟:有一个基本问题,考古学的作用是什么? 我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 生活习俗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还有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出现,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尽管历史文献中对此类问题有一些答案,但大多数都是国内几位考古学家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得知的。

考古彰显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对于我们人民来说,不仅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华几千年文化基因中获得了精神力量,提高了文化自信。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加强考古队伍建设

继续前进,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人民网记者:我们经常看到“考古必须坐板凳”的说法。 你明白了什么? 您对考古专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

王伟:我当时的第一选择就是学考古。 以前考古条件艰苦,我们都对考古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梅花香自严寒而来,我们坚持到了最后。 大多数考古工作者都是默默工作的,需要有奉献精神,愿意坐在板凳上,在野外第一线吃苦受累。 在每一个细微的发现中逐渐接近历史真相,是支撑考古学家的精神支柱。

希望学考古专业的年轻人首先要热爱这个领域,同时也要认识到考古学的价值。 考古学不仅仅是“挖掘”,它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 一个刚刚离开学校的年轻学者的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可能会改写历史。 这也是考古学的独特魅力。

王巍:让文物活起来跨界融合创新

人民网记者: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站在新的起点上,您对中国考古学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王伟: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是我们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是未来前进的方向。 当前,社会各界对考古工作越来越重视,考古队伍不断壮大,相关困境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可以说,中国考古学确实迎来了黄金时代。

2035年,我国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考古学无疑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应该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这个宏伟目标与我们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 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图景可谓是一幅拼图游戏。 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每一位考古学家的辛勤劳动。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个领域、涉足这个领域,让我们的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去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热点话题之一。 国风汉服为何受到年轻人青睐? 让我们来看看!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