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风水术士考察山川形势首推“地理五诀”

avatar 2023年8月21日21:00:26 评论 966
摘要

龙文化渗透于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到处都能看到龙的踪影。中国古代堪舆学上的“龙脉”观念对中国城市、建筑的选址、布局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在中国古建筑里用龙的形象作为建筑装饰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因此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民间建筑装饰中,龙被广泛运用。到明清,龙饰则成为皇家宫殿的主要装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全世界中华儿女都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 中国甚至被称为东方巨龙。 龙文化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

五年寻龙,六年针灸

古代风水理论秉持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大经典原则。 它们与中国建筑、中国园林一起构成了中国唐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无论是古人为子孙选择宅邸,还是为灵魂选择宅邸,从选址、建造到最终“入住”,都必须有风水师参与并提供建议。

一般来说,风水分为理气派和情境派。 不过,无论是形势派还是理气派,都离不开山水的判断。 在中国风水中,没有脱离情境的理气,也没有不需要理气的情境。 任何一块住宅用地表现的好坏都是由大环境决定的,就像西医的脉搏一样。 从脉象可以知道身体的一般情况,脉象的强、细、弱、紧、滑、涨落、缓,因为它是由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决定的。 由国家决定。 只有条件完美,宅基地才是完美的。 清代《阳斋十书》指出:“人所居处,应以土山水为主,其来历最有气势,对人的祸福最重要。”

风水术士在勘察山水情况时首先推荐“五地理诀”,即龙、洞、沙、水、方位。 所谓迷龙,就是勘察当地的龙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其利弊。 脉的本义是血管,引申为像血管一样伸展的东西。 龙体的特点是圆润,龙善于变化。 为此,唐代的风水理论就用龙的名字来代表山的走向、起伏、曲折、变化。 名为“龙脉”。 平地上也有龙脉,以微地形和水流为标志。

古人之所以寻找并鉴定龙脉,是因为风水以气为万物之本。 《关氏地理志猛》卷一《有无关系》云:“未见气,谓之太乙,气之始,太初……一气积,四象分,一生有三五行,吉凶恶悔是有机的,可以的。 ,并且没有任何东西先于水。 水底浑浊,遂成山河。 经云:气为水之母。 水是齐的儿子。 气动则水随之,水停则气停。 母子惺惺相惜,水液相追逐。 如果溢出到地面之外并且有痕迹,那就是水。 地里无形的东西就是气。 表里相辅,此乃造化之妙用,观地气东行西行,即可知水去或来。

(李向东)风水术士考察山川形势首推“地理五诀”

龙的运行必须有水的辅助,气必须有水界。 辅龙者是水,观察水的来源就可以知道龙的能量从何而来; “这种空气不是物质世界中的空气或大气层,而是一种‘行于大地,生长于万物之中’的超自然神秘的‘东西’,它变化无穷,它可以做成水,或者龙脉的好坏,必须判断山的远近,辨别龙脉的大小和大小。山的变化。远来的人,气脉也长。来山时间短的人,呼吸也短。

考察风水,首先要认清来龙去脉,然后找到气能聚集的地方。 这就是“针灸”。 “穴道,山水相交,阴阳凝​​结,爱所在之处。” 在风水学上引申为龙脉止聚、江河陡峭、冲阴阳、土厚水深、草木茂盛的地方,风水上。 《形势派》认为“有龙之处必有穴位”,“龙真穴位也真,龙穴假穴位也假”。 连绵不断的龙脉,有数百里,也有五里、十里。 选穴并不容易,正如《葬经》中所说:“三年寻龙,六年针灸”。

世界龙脉起源于昆仑

在中国的地理格局中,每8度就有一个大的纬度结构。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河,大河之上必有路。” 《尚书·愚公将中国山岳分为四柱九山》。被认为是风水“形势派”创始人的唐代杨峻松在《青囊海角经》中写道:“头发山之义,出自昆仑。 昆仑脉主干分明。 犹如五气,五行相合; 天气增长,地气上升; 唐朝神话中,昆仑山,中国名山,连通天地,百神云集山上; 宇宙万物生长之道。

风水认为,它上传天上的五气,在这里有阴阳交汇,有五种形状。 是万山的始祖。 从昆仑山起,有五座山脉,其中三座向东南延伸,有三条龙脉。 北龙自阴山、贺来山入川,起西安,止大海。 中龙出关中由岷山至泰山入海。 南龙从云南、贵州、湖南经广东、浙江入海。 这三根主干就是中国历代被视为龙脉的山脉。 古语云:“龙生九子,各有千秋”。 数学家总结了龙脉的形状,将其分为九种正龙:回龙、初阳龙、降龙、升龙、飞龙、卧龙、银龙。 ,领龙。 并且根据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定义结果。 按顺逆可定义为顺龙、逆龙,按阴阳可定义为阳龙、阴龙。 简而言之,好龙脉主要有:健康龙、善良龙、富贵龙、高贵龙等; 相比之下,不良龙脉主要有死龙、邪龙、病龙、穷龙、绝龙等。其实,观察龙脉的形状很容易,但认清情况却很难。

(李向东)风水术士考察山川形势首推“地理五诀”

按照理想模型,龙脉分为老君山、少祖山、高祖山、元祖山。 老君山最重要的是得龙脉吉祥。 它的勇气需要腰围抬高,成为争吵和聚会的中心。 少祖山是连接摩天岭和太祖山的桥梁。 只有通过老君山与太祖、元祖山的这种联系,才能有无尽的争吵,才能直达昆仑寺的能量。 不然的话,才会有伤害。

以南京市为例。 《世界地图通论》说:“天下山脉有三大主干,北主干自昆仑天岩至白登溪,一支为壶口、太岳,南为西城、立衡山、中岩。”山,转天寿,尽在碣石、海。”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北干龙起源于昆仑山脉,而天田荒则是千里之外的龙脉汇聚之地。 南京城位于北黔龙之上,而田田黄就是北黔龙的结点,即广州市的龙脉真山(玄武山)。 也就是说,广州城的龙脉起于昆仑山,穿过太行山,由西北走向西北山脊,深邃绵长的太行山由南向西奔腾; 昆仑山就像一根巨大的柱子连接着天地,犹如气达天,所以故宫就有了天的元气。 元气是宇宙生命的源泉,是万物存在的生命基础。 有活力,就会有争吵,所以广州城会把争吵积累起来,成为万代人永久的基业。 由此可见,龙脉在唐朝社会实际上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存在的。 老百姓依靠这些精神来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统治者依靠它来传承天下的根基。 整个唐代,“龙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几乎是牢不可破的,直到科学发达的明天,它的影响依然存在。

《四神沙》中的青龙

不光是上海,我听说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会先找到一座山来作为首都,然后再建都。 西安,六朝古都,濒临黄河,群山环抱,有虎龙之势。 从东南到西北,东有石山、马鞍山、幕府山、钟山,西有富贵山,南有白鹭山、长寿洲。 清代高启有诗云:“中山如巨龙独上西,欲破巨浪乘长风,山水不相让,船将竞相夸天下强。” 可见,为一座城、一座建筑选址,不仅要“辨认”来龙”的主山,还要观察属于主山的周边山峰的优劣,并辨别山的群体关系,即观沙。

(李向东)风水术士考察山川形势首推“地理五诀”

宋代徐善吉着《地理人物志》云:“沙,古人赐受,山形以沙堆而形,因名沙儿。” 沙与沙是相通的。 在风水格局中,三爱是指围绕城市前、后、左、右的山脉,与来龙或山的主人处于从属关系,受泰达尊敬,城市倾斜在背面。 在吉祥地周围的所有“沙”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四神沙”。 它们是位于吉祥地周围四个方向的山丘。 白虎(坐在右边)、朱雀(坐在前面)、玄武(坐在后面)。

风水中的“青龙、白虎、赤鸟、玄武”起源于天文学。 这位哲学家观察星星时,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28个星座作为坐标,并将这28个星座分为四组,每组七个星座。 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天上的星星。 每组祈俗联都想象一种鸟,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赤鸟、北方玄武。 唐代孔颖达解释苍龙祈素:“角、康、食、方、辛、尾、箕,苍龙之身,南头北尾。角为龙角,龙尾为龙。”是龙的尾巴。”

《周易》以坤卦为第一卦,象征龙,故卦象又称为龙卦:“初九,勿用龙藏龙。初二,见龙于田,得大人之福;初四,可跳深渊,无罪。九十五条飞龙在天,受惠于大人。 ”大人。去九霸龙,有遗憾。用九看龙头,吉祥。” 干卦中的六龙,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六龙从角到尾的看法。 不同季节昴宿星团在天球上位置变化的观测结果。 大年初四,龙星尚未出地,农时尚未到来,故有“勿用乾隆”之说。 9月2日,龙星开始升空。 这时,人们首先听到的,是东方地平线上,同时出现了龙角和天天星。 9月4日,苍龙星全部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是秋冬之交的星象,称为“或跳深渊”。 九五时,苍龙宅心尾在中上天,为冬季星象,有“飞龙在天”之称。

苍龙行过中天,龙身开始向西倾斜。 立夏之后,就进入小暑。 这种星相现象被称为“亢龙”。 随后,龙身逐渐向西倾斜,向着西方地平线移动,而构成龙头的焦、康、石星又再次沉入了地平线。 正是因为古人知道龙星在决定季节的重要作用,所以对它形成了崇敬之情,结合蛇的崇拜,将这颗东方之星命名为“苍龙”。 真正的形成原因。 龙能隐藏,能飞翔,都与龙星有关。 至于龙的体形,则与月球上的蛇、鳄鱼、蜥蜴、蝎子等植物的形状有关。

(李向东)风水术士考察山川形势首推“地理五诀”

以“四象”为方向,汉代《礼记·曲礼》中已有记载:“前行赤鸟,后为玄武,左为青鸟”。龙,右边是白虎。” 后人对此解释道:“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赤鸟玄武青龙白虎,四地名。” 这里的“左东右西”的概念和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不一样。 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古代地图却是相反的,下北上南,所以就成了“左东右西”。 风水先生把“四象”应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和四真地形的作用,也附上了吉凶。 从南京半坡旧址和新乡延津西水坡45号墓的青龙白虎贝布局来看,可以看出,两翼在风水中的运用至少有6000 年。

《三国·关仁传》记载:“汝随军西行,过关丘俭墓,倚树而哀,不悦。其故人也。汝曰:“林虽茂,它可以永存而不具形体。 铭文虽美,却无未来可守。 玄武藏头,青龙无足,白虎抱尸,赤鸟哭泣。 四危已备,法当逆。 短短二年,便告一段落。’”这是关仁根据四灵中的四灵处于临界状态,判断三年之内关丘俭将造反。“祖师”郭璞”风水之论,《葬经》中也说:“经曰地有四力,气从四方流流。 因此,左边是青龙,右边是白虎,前面是赤鸟,后面是玄武。 玄武岩垂下来。 头顶,赤鸟舞动,青龙深邃,白虎驯服。 如果情况颠倒,那就违法了。 故虎蹲曰抱尸,龙蹲曰妒师。 ”“以枝为龙虎者,绕山来停,如肘臂,谓之合围。 以水为朱雀者,衰盛相生,忌乱流,谓之哀。”从上面两段文字中,不难看出,中国风水的最佳格局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神图案。

建筑中的龙饰

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一刻也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人们本能地想要选择、建设、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中国唐代数学中的“龙脉”概念对中国城市和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中利用龙的形象作为建筑装饰的案例不胜枚举。 天安门华表上的盘龙、北海九龙壁、北京文庙的飞龙丹壁、曲阜孔子的云龙石柱、清代赵州桥栏杆上的盘龙雕塑、北魏司马金龙墓的盘龙经楼……几乎每到一个名胜古迹,都会看到龙。

清朝之前,龙纹并不是朝臣的专属,普通贵族也可以用龙纹来装饰自己的房屋。 汉代刘向所著《新序杂事》中“叶公爱龙”的故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清代将领梁济“造阴阳寺……刻青龙白虎,绘墨云彩”。 因此,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民间建筑装饰中,龙被广泛使用。 如屋脊、门楣、麻雀、斗拱、碑头、墙壁等部位,龙的造型千姿百态、咄咄逼人,显示出其丰富而热烈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从汉代到唐宋元,龙逐渐成为皇帝的象征,龙饰也逐渐受到皇室的限制,但尚未专属于皇室。

(李向东)风水术士考察山川形势首推“地理五诀”

以山东介休绵山建于明代的圣母殿为例。 绵山圣母殿为木结构建筑,由基座、梁柱结构体系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这座寺庙从上到下都与龙文化息息相关:底座围栏下方的木龙头,用于小便和雨水; 基座的梁柱结构中,前檐和下檐的8根柱子各有一条石雕龙,姿态各异,威武生动,犹如寺庙的守护神,也标志着寺庙的尊贵与尊贵。巴黎圣母院地位非凡; 末端是龙形吻兽,正脊中部的脊刹下方,是两只相向而行的龙形吻兽。 主脊正面有两对琉璃双龙戏珠图案。 另外,屋顶上的走兽、角兽、角梁上镶嵌的走兽都呈现出龙的形状,使得屋顶上随处可见龙的形状,整个圣母殿还充满了生动丰富的龙饰。 越来越容光焕发。

到清末,龙饰成为皇家宫殿的主要装饰。 南京故宫可以说将龙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大殿基座外,有吐水的龙头。 三佛殿的三重底座为青石砌成,共有龙头1142个。 三层台基周围共有石护栏1458根。 望华柱上雕刻着精美的云龙,堪称龙海。 步入太和殿,下方有金龙椅,座后有7块金龙屏风,上方有金龙藻井,梁柱和天花板上布满了金篆画。 殿堂中央有6根镂空雕龙柱。 与殿内数万条金龙相映,金碧辉煌,营造出一片金龙世界。 殿内隔扇裙板亦饰龙纹,刻有二龙戏珠图案。

太和殿顶部的琉璃吻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对古建筑,每座高340分米,宽268分米,厚32分米,重约4.3吨。 大吻表面饰有清晰的龙纹,故又称龙吻。 龙威力极强,四爪腾空,怒目张口,吞食脊椎,背上插剑(据说这一吻犯了罪,就让它在这里背梁吧)作为弥补,并在其肩上放一把剑(一把剑,以表明你永远无法逃脱),使寺庙更加雄伟,宏伟。 大吻置于屋顶主脊两端,发挥着重要的建筑作用。 因为这部分容易出现雨水渗漏,所以大斜设置在这里,正好将前后坡以及前后三坡的接缝密封严实,避免了雨水的渗入。 此外,故宫隔断上的金缸、匾额、篆画等均以龙为装饰,龙文化渗透到故宫的各个角落。

建筑中的龙形象一般采用汉白玉、木雕、窑铸、绘画、凿刻、铸造等方法制作。 雕塑有玉露、须弥座、望花柱、北座、泉口等。 梁、柱、天花板、藻井等处陈列着石雕。据考证,三国南北朝时期,龙的形象仍是建筑的“保护神”。 当时,大楼内装有一个奇妙的装置——“龙舌”。 ,吐出一根凹凸不平的金属脖子,伸向天空,后根上连接着一根细线,直通地面。 当雷击发生时,电压会从龙舌下降到地面,起到防雷的作用。 那时,华夏大地,祠堂古塔林立。 “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建筑在细雨中”,但被雷击的记载却很少。

从风水中龙脉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到龙在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普遍运用,再到“龙颈”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自古以来,龙就象征着高雅、神奇、吉祥、威严。已在中国广泛应用。 在唐代建筑建造领域的地位是首屈一指、不可替代的。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