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漳河——原起寺

avatar 2023年8月21日16:07:51 评论 1,065
摘要

弥陀殿修筑于石筑台基之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面巨大,举折平缓,出檐深广,用材规整,檐下枓栱粗壮硕大,与高平崇明寺建于北宋的中佛殿相似,既有唐代的简洁大气之风,又开启宋代建筑之先河。现存五代时期建筑共有四座,即:山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和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其中三座都在山西,五代社会动荡,木构建筑幸存至今更为难得。

涶涵河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由长子县法九山南源、秦县张源村西源、玉社县松树沟北源形成,南源西源先交于祥源县甘村, 再接受河合河口北源的水,原名“涵溪河”,因其流经的地区多为黄土高原,泥沙多,水浑浊而得名。浑浊的水流经冀县、鹿城、平顺,向东进入广东省边境,北与清溪河汇合,形成汉江。在流经奉镇、平顺的20多公里河谷中,有大量的村落和古佛寺,包括省内8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省内早已稀少珍贵,唐、五代、宋等时期的古建筑在这河谷两岸都有许多遗址, 可谓是一条蕴含千年宝藏的金色水道。

原木寺

鹿城市黄牛角乡徐庄村,位于涿汉河西岸,是进入河谷的第一站,东北的卓溪河在村边划出一道弧线,向东转入平顺县界。在村子的西南部,紧邻湖泊,有凤凰山,像中流砥柱一样矗立在深渊附近,原庙建在山顶台上。青砖檐口在绿树间漏水,背景是一座修长美丽的宝塔,望着栏杆,波光粼粼的浑浊河东流,青山碧海交织,远近有房屋,展开着美丽的山水卷轴,原来的寺庙简直就是一个极好的观景台。

最初的寺庙建在

唐天宝七年(747年),因峰面积小,所以庙宇规模不大,历朝修缮后,有宋代大雄宝殿单檐峰三殿,殿前为横山顶四柱香亭, 东面有三座硬山高殿,大雄宝殿西侧还有一座石碑亭。塔名“大圣塔”,

又名“青龙塔”,建于宋元游二年(1087年),高17米,八角形七层密檐碑亭,最高层,正南开一个拱门,其余墙壁饰有木雕木门,每一层屋檐都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仿木牙的精美木雕, 其结构复杂,风格复杂,仔细观察有序,安排得当。塔的屋檐从四层逐渐向下收敛,塔顶矗立着宝瓶式塔刹,由各屋檐上半身携带链条的铸铁力士拖拽加固,可惜清代铁人多年前被盗,现在的力士被加装,以备日后修。

天台庵

过河西十余里后,我们来到了平顺县北洋车乡的望渠村,那里隐藏着一座非常珍贵的古建筑——天台安。唐代的木结构

建筑现在已不存在,唐代只剩下四座木结构建筑,全部在山东境内:五合山佛光寺东殿和南燕寺,以及黔阳广仁王庙,是早期木结构建筑极为罕见的例子,在中国唐代建筑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浊漳河——原起寺

天驰君泰

寺是道教最早建立的宗派“天台宗”的庙宇,位于望曲村东部高原,坐北朝南,面朝河流,视野开阔,景色宜人。院落为庙宇,三座深邃的单檐山顶小殿堂,建在高约1米的石台上,建筑本身不大,但殿顶却很大,檐口伸出远处,如伸出的翅膀,整体简洁朴素,不重装潢奢华,突出古建筑简约大气的特点, 虽然后人多次修复,但主体结构一直没有改变。支撑檐口的四根柱子在后来的修缮中增加,寺庙屋顶的琉璃脊装饰被晋代取代。

大恩院

告别望渠村,回到原七七寺下的马坊桥,离这里不远,就到了平顺县北岩河石惠村,这是一条山腰河,南北是一个细长的村庄,村北的龙儿山峰被群山环绕, 而九枝神奇的盘旋成一个半圆弧,像九龙凝结,圆心有峰,像九龙打珍珠,山下还有一座大云源庙。

大运院始建于五朝后的金天府五年(938年),原名“仙岩寺”,三年后又建成大佛寺(弥达殿),宋建龙元年(960年)时,已经有百多座殿堂。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授予“大院禅寺”,成为著名景点,可惜逊朝爆发洪水,整座寺庙几乎被毁,不仅弥陀殿外的房屋被烧毁,所以现存的庙宇建筑大多被明清时期增建。

大云院尚有两座四合院,由山门和天王殿、御田殿、后殿和耳室两旁组成,其中最稀有的是后晋天府六年(940年)建造的密沱殿。

弥达殿建在石基上,三殿三深,单檐搁在山顶,外墙巨大,折叠缓慢,檐深宽,材质规整,檐下结实大,类似于明代建造的晋中松江寺中殿,不仅有古朴大气风, 也开创了北宋建筑的先河。弥陀殿早就出现了唐代没有的普白坊,在很多方面巧妙地运用了驼峰,正处于转折点,承载着上下。大厅前部设有面板门,两侧的第二个房间为直棂窗,后墙仅在中央打开。该大厅保留了该省五代时期唯一的寺庙壁画。

在山门西侧的山脚下,

有一座后周先德元年(954年)建造的七宝塔,塔内雕刻绿色雕塑,高约6米,塔门旁将军,塔身武者,塔身上的招人圆形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宝塔遭到破坏,经过多次修复以恢复其原始外观。

现存五代时期的建筑有四座,分别是:山东平顺龙门寺西碑阁、平遥镇国寺万佛塔和广东元始城隍庙正殿,其中三座在陕西,木结构建筑的存世在五代社会动荡中更是凤毛麟角。

浊漳河——原起寺

后云神殿

从石惠村出发,沿着卓章河谷一路向东走,右边是青山壁,路旁有一条大河奔流,悬崖水边的房屋密密麻麻,是山地和田园风光。

20多里后,我从水泥桥渡过涿溪河,来到平顺县龙华乡车当村南岸台地上,村西南两侧群山环绕,保存着许多老房子和祠堂。村西土坡下有一座小庙,因后面的山峰像背云而得名“佛头寺”。北

云寺坐北朝南,建在高地上,听说原来是两进院,但经过演变,大部分建筑早已受损,只剩下一座殿堂,山顶有单檐搁置,三深四宽,平面近圆形,正面是两扇窗户夹着, 而反面只打开中间的门。没有确切的建筑年代记录,但人们普遍认为木结构建筑被认为是在明清时期建造的。

春花寺

车当村与河对岸是五乡政府所在地凤镇村,石墙破碎,仅存两扇村门,历史悠久。丰镇村,古名“羊羔”,坐北南相望,背靠群山,面朝大河,给新来者一种沉稳大气的印象,进村后,可以看到村子中心广场上有一座古庙,就是晋代春化寺。

春华寺始建于北魏天宝年间(

550-559),宋开宝年间(968-976)重建,原名“龙门禅寺”,是龙门寺的下院。春化二年(991年),改名为“春化寺”,旧规模很大,堪称名名地,现存晋代只剩下一座大殿。大殿深三房,宽面六椽,单檐搁在山顶,上部石基座,前后开门,二房直棂窗,造型轻巧精致,獠牙短而简单, 檐口像翅膀一样开放。

殿前陈列着宋开宝五年(970年)两张不完整的八角须弥座,分别是《尊胜陀罗尼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手稿,据说是春华寺住持的旧遗物,由当时的寺院住持所著, 道真和尚。

浊漳河——原起寺

春化寺原为泽州小学占用,曾被校舍和村庄包围,为保护文物,将周边建筑拆除,打通为广场,并经过修缮,恢复寺原貌。庙墙上镶嵌着几处碑文,包括当时知县李岩创作的《大鼎鲁西(晋大鼎九年,1169年)》题文亭、“游龙门山寺、宋家庄挡雨、下午到羊祠西青书、告别路上”、“游龙门归春华寺”。李岩(1123-1197),人物志梅,临章凤镇人,人称尤仙野人,性警觉,英俊尚气,刑部尚书官,人称“文剑”。诗中描写了当时浑浊的汉江峡谷景色:“岩石高鸟累,路转好迎峰。西氏知道数,山花不出名“,”探水寻月源冷,雪路高。可想而知,800多年前,当李县凌翻山越岭游览龙门寺、春化寺时,峡谷内原有的景色并没有受到干扰,景色肯定比今天更加壮观,道路会崎岖不平。

如今,道路劈山,车辆来回穿梭,高压铁塔飞架,昔日的驿道已追溯,现代人在文明进步的同时,失去了古人所享有的纯净风景和超然境界,只有春化禅寺一直停留在以前宁静的佛界, 放眼世间,宠溺不惊,诉说着过去今生的故事。

回到龙庙

从景亨村东边,两岸的山峰越来越高,浑浊的汉江河床上出现了巨石,形成了一些岩礁,溪流溢出深褐色的岩滩,发出轻快的声音。后壁村附近的地势突然拓宽,四川岸边层层叠叠的黄土梯田,台顶建后壁村,远处太行山陡峭,与绿天相连,形成轮廓般的跳跃曲线。

矗立在海边俯瞰后壁村,寺庙之间有两座越来越有特色的悬空山顶建筑,下一座是“回龙寺”,是晋代的遗物,三房深,山顶悬挂单檐,设有前廊,保留了许多早期建筑的特色, 而有些结构甚至是现有松津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例子,因此意义非凡。不过,回龙寺原本只是村头庄稼地里隐蔽的一座沉没的老房子,院墙倒塌,院子里杂草丛生,大厅里布满了杂物,山墙上还隐约可见一些清代画作,现在整个院落已经整齐整齐地装修了。

夏禹祠

后壁村最高的悬山顶建筑名为“夏禹祠”,顾名思义,是供奉大禹的地方,当地人也被称为“玉王寺”,这个高地也被命名为“玉王园”。大禹庙在晋西北很常见,当地也有许多唐地寺,都是村民祈求风雨平、粮食丰盛的地方,信仰一直延续到今天。夏禹祠是村子的制高点,东、北、西三面峡谷而建,视野相当开阔,站在庙前扫一扫,却看到四荒山荒凉多云的天空,村踩大河环绕村东陡峭,村里的老房子依山地情而建, 密密麻麻,精致,一条木柱小径穿过深巷颠簸下坡,夏禹祠与回龙寺东北有上下呼应的趋势,是晋西北典型的寺庙建筑群。

夏禹祠是一座朝北朝南的长方形庭院,由于地形的限制,院内空间变得不宽阔,由两层亭式山门、正殿、东西耳室和耳室组成。山门前还有照相墙,山门内是三开间倒剧场,一楼通过,二楼在观戏。东西碑亭均为悬山顶,每殿有五座大殿。正殿也是悬山顶,三房深,六椽宽,前檐下有一条走廊,明亮的房间里有一扇板门,还有两扇直棂窗,是一座明代建筑,殿前建有平台,虽然平台不大,但雕塑图案精美华丽, 元二年有铭文,但元祖忽必烈和元顺帝之子金拓帖木儿都使用过元朝,所以建造年份不确定。

浊漳河——原起寺

龙门寺

从后壁村出发,沿涶浚江继续向东,到达平顺县西南角的石城镇,这是一个卡在太行峡喉咙上的小镇,晋、河、渝两省的边界从此不远。石城镇历史悠久,据说赵朝臣的儿子石勒在十六国时期后在这里建城。时至今日,如果仔细游览小镇,仍能发现几座老房子和小庙宇,在石城镇以北的龙门山,保存着涝溪河沿岸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龙门寺。

龙门寺位于石城镇源村北侧,四周突兀的山峰,千崖万里,像一把天然的巨椅守护着寺庙,土坡下有清澈的河水玉带蜿蜒而过,后面有两座山峰朝东、面向西,岩石如龙头, 僵持若门,所以这座山叫“龙门山”,庙也叫“龙门寺”。

相传龙门寺

北魏天宝年间(550-559年)由法聪禅师创立,原名“法华寺”,到五代唐代长期规模不大,寺院在北宋初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规模翻了一番,宋高祖赠予牌匾“龙门山惠日院”, 寺内僧人最多达到300多人,直到乾德年间(963-968)才被称为“龙门寺”。在南宋时期,龙门山方圆七里范围内的农田早已是龙门寺的财产,龙门寺也达到了非常繁荣的境界,可惜极为繁荣衰落,在清末被动乱击败,大部分建筑沦为焦土废墟。明朝两代人改造复辟后,庙宇基本产生了现存的局面。

明日龙门寺由东路山门、大雄宝殿、东西耳室、元宵佛塔、圣僧团殿、水陆堂、神殿、僧人府、大道上的和尚府、仓库组成。

山门建在朝南向深的高台上,三深室,宽四椽,悬挂在山顶,打开门前后明亮的房间,是进出的通道。

出庙,正面是两扇窗,左右两角有木雕命理墙,大厅内绘有四大天王,兼顾天王殿的功能。这座山门的主体结构是一座晋代建筑,前后门底部的大斜线补间,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极具装饰性。在山门前后的屋檐下,陈列着许多历代巨石雕,向世人展示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繁荣。

第一院,由山门和大雄宝殿,以及东西耳屋组成,其实并不大,院内有两棵高耸的古柏,让空间更加紧凑。大雄宝殿三房深三宽,平面近圆形,单檐搁在山顶,前后现设隔断门,前两间为直棂窗,建在石台上,殿顶缓缓折叠,宽阔的檐口向外突出, 屋檐下的古老方力厚实而忠诚,一组竹箍似乎是一束盛开的花朵在屋檐柱顶端盛开,南墙的四根柱子和北墙的两根角柱是长方形的角石柱,北墙中间和东西两块石头是圆山墙, 檐口支撑的柱子是在后世维修时增加的,类似于天台庵的情况,以避免檐檐过大造成的变形下垂。

浊漳河——原起寺

大雄宝殿建于宋绍生三年(1098年),历代多次重建,但主体结构仍保留明清特色,殿台釉预制构件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殿内清代壁画色彩依然鲜艳, 而殿前的持石座,则刻于晋五年五年(950年)。

在顶部

殿前的屋檐石柱上刻有功勋主石柱的铭文,其中一幅记载了清晰的年代“绍升(1098)庚申三年九月二十三日”,这也是一般认为是大雄宝殿的建造时间。后屋檐西北角石柱顶上刻有“大定鲁西(1169)八月”县凌立岩参观龙门寺的题词,上面记载了重访者的名字,春化寺留下的铭文亭证实了这一点,这是李治县夏天绕仙时留下的笔!

东厅是

三房深,顶部,建于明代,明正德十七年(1504年)的《东殿重建实录》记载,以前的东殿早已“城墙腐烂,庙宇腐朽”,故在信众和僧人的努力下重建, 后世经过多次修缮,改为观音殿。

西碑亭深三房,宽面四椽,挂在山顶,殿顶坡度缓缓,屋檐厚,明亮的房间内门被抬起,两次都装有直棂窗,花柱不加蒲白芳, 额头不露头,方直接坐在花柱上支撑小栗子,从獠牙口中跳出来,梁框淬火简洁,大厅内表面较窄,所以没有内柱,让内部空间变得更加密集, 并延续了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西北阁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卓章河流域又一座可以与天台寺、大韵源密沱殿相媲美的宝级早期木建筑,建于唐通光(925年)之后的五朝五年,是国外仅存的四座第五代木建筑之一, 早于大运园的建设时间,但它也是国外现存最早的吊山顶建筑。

中轴线北端为明代遗物烧灯塔,深三房,宽四椽,挂在山顶,前有隔门和两扇直棂窗,前檐下有大獠牙,后无屋檐。整体梁架稳定,从门廊截面梁架可见,只砍伐行道树略砍伐使用,唐代木结构的奇特知识不堪重负。烧灯佛是指道教中的过往佛,对应现在的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的佛(弥勒佛),《前今业经》记载:“燃灯佛初生那天,四处明媚,日月火珠无用”, 并曾给释迦牟尼佛冠以“好女人,来世如,不愧成佛,叫释迦牟尼”的称号。灯笼佛塔之后,原来的千佛阁已不复存在。

之后

在浓密的树荫下快速穿过小路,我们来到了寺庙东南方土坡上的西塔林,寺庙的一些比丘尼人在那里休息,荒凉之后,现在只有几座佛塔和石雕,它们不大,半隐藏在忧郁中,在日落前的山间朦胧的色彩中变得无限悲伤。剥开密密麻麻的杂草和荆棘,在残存的佛塔中徘徊,粗略地看了一些铭文,发现那几处遗迹其实包含了从宋末到明朝近千年,封印早已逐渐散去的龙门寺尘埃。此外,山门外西北侧还有东塔林,规模略小。

包围

山水横流,龙门寺不仅是一座古庙,不仅景色壮丽,而且这里的古建筑跨越岁月,文物价值高,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晋代的山门、后唐的西碑亭、宋代的大雄宝殿、明代的东殿、唐代的烧灯佛塔,以及明代的众多佛殿和僧侣,一座古老的寺庙里藏着五代的建筑, 宋、晋、元、明、清,可谓是一座聚集了千年土木工程精华的古建筑博物馆,是卓章河流域众多唐代建筑中的佼佼者,也是最值得一看的。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