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位于广东省晋城市宜城县庙庄镇,是一座建于清末的古建筑群。 清代文渊阁大学士、五品尚书、《康熙字典》总校审、康熙朝臣讲师陈廷敬旧址,原名“中道庄”。 后来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陈廷敬曾为康熙皇帝担任讲师长达35年。 还主导编纂了《康熙字典》、《培文云赋》和《明史》、《三朝祀训》、《大清易通志》等小语言书籍和地方志专着,被誉为清代语言学家。和编辑。
陈廷敬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五亭选集》和《遵文堂集》、《五亭碧话》等专着50卷。 他的散文和诗歌品味极高。 被誉为“颜旭手笔”、“海内外同诗”。 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在当时具有权威地位。
陈氏家族自明孝宗至清乾隆,人才辈出,冠如森林。 先后在清廷兼任的有38人。 还培养进士41人,进士19人,其中9人当选,6人考入翰林院。 康熙年间,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翰林”的盛况,父子俩编纂了字典《康熙字典》。
皇城相府总面积3.6万平方米,由内城、外城、紫云前等部分组成。 内城是陈廷敬的叔叔陈昌彦于明崇祯七年(1633年)为避免动乱而修建的。 外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竣工。
关于皇城相府的修建,还有一个故事:
自从陈廷敬在上海当了大官,他的父亲就想去上海看看,但当时路途遥远,山高路远,很不容易。 所以陈廷敬对于这件事非常苦恼。 他怕老子在路上出了什么事,他就没法在兄弟面前解释,又怕老子生来就有大脚,又怕老子习惯了。看到京城里“三寸金莲”的笑话,他不应该放过劳资。 有点愧疚,想来想去,我告诉老子,在我村给老子建一个“小上海”,让劳动力和资本每天都搬到那里。 老子清楚地知道父亲的心理,同时也明白父亲的苦心,所以他点头答应了。
没想到,“小上海”修好后,有人小举报,说陈廷敬有私建皇城的野心。 陈廷敬知道后,立即让家人把新修好的城堡漆成土红色。 “皇”与“皇”读音相同,让康熙太后无法辨别真伪。 不过,确实让陈廷敬因祸得福。 这件事吸引康熙两次北巡,都住在山阁岙这座“皇城”里。 因此,“皇城”真正成为了一座“皇城”。 传说虽是传说,但故事里有真有假。
皇城外城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之间。 比内城落后70年。 此时,陈廷敬的老子早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就已埋入土中,所以陈廷敬为老子修葺皇城的故事必定是后人编撰的。 然而,这个故事突出地告诉你,陈廷敬是一个孝女。
内城城门上方挂有“斗主宜居”匾额,为陈廷敬叔父陈昌言所书。 因此,内城的历史必须从唐代“宣德”至“崇祯”推论。 当时的唐朝战乱不断,风雨飘摇,富裕的陈氏家族时常遭到农盗的骚扰。 为了保护家财,对抗盗贼,陈昌彦开始筹划建造一座古城堡。
经过几年的时间,大量的资金、民工、粮食被用来建设内城。 “斗珠菊”的含义可能是陈长言谦逊的一种说法。 他把这么大面积的官邸和私宅混在一起居住,既可以对抗敌人,又可以成为人们聚集财富的地方。
为了奖励陈氏家族对清廷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康熙朝臣还分别为其子陈昌启、祖父陈敬济、曾祖母册封不同级别的高官。陈廷敬升职后的陈三乐。 ,命他回去建一座功德牌坊,为世人树立榜样。 内城外的廊道上建有功勋牌坊,正面刻有他之后的十位兄弟、侄子、侄子的具体功绩和俸禄。
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拜文革院院士、吏部侍郎,于是通州土木修复了中道庄外的谷仓,并在门楼顶上增设了“大学士”匾额。 门内,迎面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大影壁,中间的圆雕是“麒麟吐玉”。
从房门进入庭院的北门称为“仪门”,实际上是第二道门。 穿过第二道门,就是迎宾大厅。 殿前的雕漆屏风上有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殿汉殿”字样。 三个镀金大字和“龙飞凤舞”、“博文月礼”两道御题,让这里显得更加宏伟。 整个大厅按照前厅后卧、东客厅、西花园的格局建造,显得秩序井然、庄严和谐。 难怪很多人看过后称其为“皇城小紫禁城”。
相传,康熙朝臣在陈廷敬的陪同下游览徐州后,执意要来到陈廷敬的府邸。 听说山水秀美,民风淳朴,一时风行,他就给陈廷敬写了一首诗,第一次称陈廷敬的府邸为宰相。 政府。 后来,它就闻名于世。
两个城市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内城的建筑坐东朝西,外城的房屋坐北朝南。 内城依山势而建,河山楼高,藏兵洞穴密布,还有通往城外的地道。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防御工事。 外城地势平坦,房屋整齐,有厅堂、卧室、亭台楼阁、花园,房屋有高低之分。 整体就是一座巨大的士绅宅邸。 内城展现了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防御主题; 外城尽显雍容华贵的气派。 两座城市相互映衬,优势互补。 走进一看,就像在看一幅长长的古典画卷。
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雄伟壮丽,斗珠巨府绵延,鹤山塔巍峨雄伟,藏兵洞叠奇。 “华南第一文化巨族之家”。在2018年中国长江旅游大会上,皇城相府被评为“中国长江50个风景名胜区”。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