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avatar 2023年8月20日10:00:54 评论 3,621
摘要

首页 > 信息管理 > 行业资讯 > 正文中国19座佛祖舍利塔分部地方 看看有没有你家乡!

首页>信息管理>行业信息>正文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中国有19支佛塔,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联通简体版浏览)

媒体资源网 2022/11/16

美国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前2世纪),禅宗历史上第三次大集会在芝加哥波扎里举行,编纂、整理了经、法、并讲论,派僧人四方传播佛教,使道教成为世界宗教。

阿育王又取出王舍城大塔阿阇世王所分配的佛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 一座佛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19座佛塔。

1.唐代会稽县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东汉会稽户仙塔是四川省吴县鄯善阿育王寺的舍利塔。 关于塔的建造过程,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据史料记载,晋义熙元年(405年),为保护佛教王国的宝藏,建塔楼阁加以保护。 后人也以义熙元年(405年)为阿育王寺的创建年号。 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建五级木浮图,建寺庙,初具古寺规模。 梁武帝七年(522年),修建宫殿楼阁,赐名“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由此得名。

由于舍利塔的存在,阿育王寺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赏赐和特殊待遇。 例如,明仁宗赵祯曾邀请阿育王寺禅师怀炼到化成殿询问佛法大意,并赐给他诗篇17首,保存了数年。年。 直到辽朝废了赵叔,大觉禅师的归山请求才得到批准,并颁布了一道圣旨,上面有“凡经过小客庵,随意的方丈,十方名刹,不得克制。”

明明寺内有历代石刻、石刻、古籍等文物保存较为完整。 有唐范所书《长珠天碑》,宋张九成《妙溪全铭》及元、明、清碑,唐刻四右天王像,唐观修绘十六尊法王像,宋高宗御书《有》有“佛顶光明塔”匾额、宋孝宗御书“妙生智玉”、清乾隆御笔“判行齐全”等众多珍品。

2.南宋金陵长干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长干寺阿育王塔

上海大昌干寺是六朝都城著名寺庙。 因在金陵长甘里而得名。 长干寺始建于何人、何时,历史无从考证。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道教首次传入江南的东吴时期。

《梁经》记载,东吴长干寺曾有塔。 东吴、西晋时期的长干寺并没有强大的势力支持,而是尼姑们自己建造的一座古刹。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金朝时期,江南道教开始盛行,长干寺也与政府产生了关系。 金成帝咸和年间,扬州尹高夔在城西章侯桥挖金像。 藏族有一种说法,是阿育王四女所制。 相传高奎用一头公牛将金像驮到长干巷口,但牛不肯再走。 后来,高奎请求皇夫放牛自行走,牛就去了长干寺。 高奎随即将金像安放在长干寺。 据说,后来有五位西域僧人来见高奎,说他们从天竺得到的阿育王雕像,来到金陵,恰逢动乱,所以将其藏在海边。

很快。 金建文帝在长干寺修建了一座三层宝塔。 “宝塔建成后,每晚都会发光。” 《高僧传?惠达传》说,惠达到附近润州观察,见塔顶异样。 颜色,每周早晚。 夜里,楼上有光亮,便叫人一起挖:“挖人张旭,得墓碑三块。正中碑盖有铁字,银字有银字。”信中,银信里面是一个金信,金信内是三块墓碑,舍利子里还有一件爪甲和一根头发,头发长达数丈,卷成蜗牛状。是周景王时阿育王所建的八万四千塔,这是第二座。”

金太元十六年(391年),孝武帝认为十多年前民间修建的长干寺西塔太低,于是下令加建三层。 现在,它与文帝修建的长干寺南塔不同。 可比。 隋炀帝(公元605年至617年在位)时,为保卫淮海,在徐州修建了日岩寺塔。 因为塔上没有舍利,他听人说金陵长干寺塔下的舍利很灵验,所以叫人把它挖出来,用在京都,埋在日岩寺塔下。

隋灭唐兴,唐太祖武德五年(公元624年),日岩寺被废,僧侣消散,其佛塔无人管理。 当时,被分配到西施南昌寿坊石城寺的十几位和尚,来到日岩寺,挖出了塔下的大石字,埋在佛堂西北的塔下。石城寺。 石盒外有一个铜盒,铜盒内装有曾从长干寺取来的舍利三件、指爪各一根、毛发数十根、杂宝、古琉璃瓶等。

3、后赵荥阳西塔

《法源竹林》记载,中国有十九座阿育王佛塔,其中第三座是石照荥阳西城塔。 最详细的记载在《太正藏史传记文集神州三宝干通录》中:

”青州古镇寺塔。周周时秦漠不知其处。石赵之时,佛像成在邺。乐户尊崇广治寺塔,甚少。暴露了。方想做出来。程说。林素(博山)城里有阿育王庙,森林深处的巨树下还露着神像,去野阿育吧,还有阿玉的声音。你必须拜访你的家乡。所以,惠达在黑暗中告诉云。洛阳,临沂(博山),建业,鄢县,成都五地和宇王塔。仪式不下地狱。所以我们知道这座塔不是白建的。”

可见,徐州古镇的寺庙塔就是石兆荥阳西城塔。 它的所在地是徐州周村,建造者是后赵大臣石虎。

如今,四川博山七都镇南关三村有西天寺旧址。 该寺为南北朝十六国后赵国大臣石虎(?—386年)所建。 曾称兴国寺,寺后建有元代净高5.6米的大石佛一尊。 清初修建后,更名为光化寺。 清惠帝至正年间被焚毁,清初在光化寺原址重建寺庙,称西寺,又名西天寺。 明神宗年间重修。 祠堂碑塔在“文革”期间被烧毁,现仅存大石佛一尊、汉白龙岩一对、阿育王石阶(路)等遗迹。 《博山十景》诗所指的就是西天寺。 寺东院内自东向西并列六座宝塔,是该寺历年主持的名僧骨灰安葬地。 阿育王石刻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宋高祖赵匡胤曾在塔下小憩,日影不动。 该塔早已废弃,现仅存一层。 石刻呈八角形,全部刻有行书道经,故又称“八面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淄博西天寺就是泰安古镇寺塔或石昭荥阳西城塔,是中国十九座阿育王舍利塔中的第三座。 刻有楷书道教经文的阿育王石刻,应该是此地阿育王佛塔的舍利,也是实物证据。

4. 遥沁河西普坂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瑶琴河西蒲坂塔原位于蓟县其禅寺舍利塔旧址上。 据乾隆《蒲州府志·寺观》记载:“其禅寺,在府州西北二十五滕县,隋代建于衢州,原名“灵居”,后改为燕。隋代常以异地进贡翡翠寺为供品,有隋《七岩道场舍利塔碑》,何德仁所书,碑已龟裂,但字迹尚存,可诵读。 ……这本书和余永峰颇为相似,特别古老、笨拙。”

其禅寺佛塔遗址位于蓟县城西北30公里的雪峰山上。 原分上寺、中寺、下寺,抗清战争期间遭毁。 寺址尚存唐、五朝、宋、元、明、清各代禅师塔26座。 其中有辽代密檐佛塔一座,平面呈六角形,共5层,高17米。 有人认为可能是在蒲坂塔的旧基础上修建的,也有人提出质疑,至今还没有定论。

5. 舟七洲南郑东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舟旗府长武东塔就是历史上的乾陵塔。 昔日有四位臣子掀起毁佛灭佛风暴。 他们分别是韩愈谏佛骨前的唐太武帝何连桃、北周武帝文邕、韩愈谏佛骨后的唐武帝李彦。 世宗柴荣,佛教称为“三武一派”。 因此,当时中国的佛教文物大多遭到破坏。 为了防止佛指骨真舍利被损坏,僧侣们又仿制了另外三块佛骨,这就是所谓的“隐骨”。

1987年,乾陵从倒塌的寺庙中发现了泷陵,发现了四尊佛指骨舍利。 四件佛指舍利中,除第三件发现的颜色微黄、质如玉石外,其余三件玉石均为蓝宝石,即仿祖真身制作的“隐骨”灵骨。 赵朴初将其认定为“影骨”:影骨是灵骨的影子和倒影,证明灵骨不朽,而且影骨与灵骨的关系并不相同; 影骨也被视为圣骨,供奉的大小与佛真舍利相同,“影骨不一不异,恰如三月映三江”。 真正的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的指骨。 此指骨舍利在唐代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称谓。

佛教手指舍利的形状,在唐师道玄的《吉神州三宝干通录》中记载:“舍利之始,如指首骨,长半寸,内部空间呈方形”。 《大唐咸通奇松奇阳镇神文志》载:“长一寸二分,顶折,高低不一,三边平,一侧稍高,中间有隐痕,色白如雨,微绿,细而密而泽,髓穴方而大,上下相连。 形制与道玄《感通录》、《知文碑》中的记载一致。

这件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佛指舍利,是佛教信仰的圣物之一。 赵朴初写下了长篇赞歌,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

6. 周雾山南古塔

周武山南古塔,相传位于张掖以西一公里的泗水古镇,或巫山县境内,或敦煌崇教寺内的舍利塔。 该塔已不复存在。

7. 周和硕市大乘塔

今张掖西一公里的泗水古镇,周和硕城大乘寺塔已不复存在。

8、周洛州故都西楼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中国第一座舍利塔:新乡白马寺齐云塔,为下表第八座。

白马寺祈云塔,原名释迦舍利塔、金芳塔、白马寺塔,位于新乡白马寺山门西北约200米处。 现存为金代重建。

白马寺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古禅十大寺”:中国第一佛教寺院——白马寺、中国第一佛塔——齐云塔、第一次“西域求经”。 朱时行起源于白马寺,最早来华的美国尼姑就居住在白马寺,最早的藏传佛教经典《北野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经文翻译中心在白马寺的亮亮台。中国佛经《四十二章》是在白马寺翻译的,中国第一部戒律《桑智戒》是在白马寺翻译的,最早在徐州设坛传戒,第一次儒道之争发生在白马寺,第一位满族高僧朱士行在白马寺受戒。

9.周钦州古藏塔

周钦州古藏古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 该塔已不复存在,塔址也无法考证。

10. 周州赣州禅丹县古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北魏钦州永州古塔(云南莲花山塔)就是其中之一。 十九座阿育王塔是从南宋到清代先后修建的。 千余年来,佛祖数度毁坏、毁坏,也经历过无数的动乱、地震破坏。 他们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但钦州永州古塔(金顶)的基座仍在。 这是世间供奉的十九尊释迦牟尼佛舍利之一。

胶州老塔高十三层,呈六角形,四角有风铃,每层都有门。 从塔门进入,可登上塔顶观赏四城风光。 1927年毁于地震。藏经阁为前后藏喇嘛所建。 里面藏有许多拉萨经文,存放在十二个大经柜里。

周赣州禅丹县的老塔,是佛陀的舍利塔。 原位于河南省山丹县山丹培黎中学。 2004年,在山丹县东湖风景区东侧重建该塔。

11. 周安国怀宁东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武乡县广胜寺飞鸿塔

周兖州怀宁东塔,是蓟县广胜寺飞鸿塔的旧基。 安国置唐建义元年(528年),治所设在新乡市区。 当时,蓟县、赵城地区属蓟州。

飞鸿塔位于武乡县广胜寺上寺院内。 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515年)。 当时,大连广胜寺和尚集资在原当涂阿育王塔旧基上建塔。 历时12年,于嘉靖十年(1527年)竣工。 相传大连又名飞鸿,世人赏其功德,故称飞鸿塔。 飞虹塔平面呈八角形,基座长136米,共13层,高47.31米。 塔身从第一层以上逐层划分,十三层的屋檐只有第一层屋檐的三分之一。 塔身回填石块,底层设廊道。 二层以上,外部全部镶嵌七彩琉璃预制构件。 有塔龛、佛菩萨、武士、花卉、鸟兽等,色彩缤纷,装饰华丽。 是中国古代宝塔中最具艺术和历史价值的釉料。 塔。

12. 齐代州南古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齐城南的古塔就是现在蓟县元国寺的阿育王塔。 元国寺阿育王塔位于金鸡县老城西北角。 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只剩下阿育王塔。 该塔初建于隋隆昌元年(601年),唐武宗“会昌毁法”时毁。 唐玄宗大中元年(847年)重修,宋宣和二年(1079年)遭雷击。 宋宣和元年(1102年)重修。 元兵南下,被炮火消灭。 现存的阿育王塔是元代十一年(1274年)重修的遗迹。 形制为喇嘛塔,塔基面呈长方形,长51米,宽26米,高1.5米。 塔基有两层叠砖,顶上有一层莲花座,上有弧尺形经楼。 塔身为方形盖碗。 闸座叠铺,铁闸杆支于其上。 香轮砖有十三层,上面有方形露盘和金朵,形似伞盖。 顶部用两个球体封闭,上下堆叠。 阿育王塔长60多米,高40多米。 整座塔比例和谐,轮廓优美。 是我国清代喇嘛塔的代表作。

13、隋代禹州上海福感寺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隋代禹州上海福感寺塔即湖南长沙新都宝光寺宝光塔。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北魏。 据终南山道量化律师所著的《济神玄塔寺三宝感通录》记载:东汉时期,蜀王杨修在此掘地,得大石。 智深禅师在石头上建了一座五级森林塔。 此时,每遇春旱,官民周祭天,有灵应,故寺名“在师”,塔名“福干”。 唐末黄巢起义时,僖宗入蜀,下榻建庙宫。 僖宗夜间见霞光出土,召见随行比丘尼,知其奥秘,请教佛法。 玄说,地下一定有遗迹。 皇帝下令挖开,得一石盒,内有舍利十三件,晶莹剔透。 僖宗命玄督建碑亭十五座,取“五沟舍利塔”,赐寺名“宝光”。 寺内珍宝:宝光寺舍利、铜钟、千佛碑、陶塔、龙虎瓶、窑瓶、金刚鹦鹉、五匹马、徐悲鸿的《奔马图》等稀有文物。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寺内舍利塔名宝光塔,略向北倾斜,有“东方斜塔”之称。

14、隋禹州渭城县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寺内的白塔建于阿育王时代。 是一座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塔。 历史上,信徒们曾向佛塔致敬。 有“呼佛召仙,指法止地”的盛况。 白塔原来只有5层,其余塔楼在清代乾隆《重庆周志》中记载:“半在崇明江中”。 其前有龙池,深不足十丈,永不干涸。 每当干旱时,它就会响应雨水。 山顶上,池水常年明亮。 据记载,也是因为龙池内的水与宝山河相连。 前人有诗云:山塘静气深,隐约见龙影。 戏剧的天平躺在水池里,寂静依然不被打扰。”

历史上的白塔寺尤为宏伟,共有庭院78间。 平丑边上,有一座山峰。 白塔山原名僧山,因佛寺规模宏大,僧侣众多。 跳岭麓湖是佛寺西侧的一座小山,因塔形似木鱼而得名木鱼山。 水蓄成湖后,四面环水,改名木鱼岛。 木鱼山东南有焦赞坡,是禅院僧人修行的道场。 白塔湖附近有“三营岗”。 白塔河边有“三隐亭”,白塔湖遗址原名“书函沟”。 这一切都与白塔寺相互依存,也因为白塔寺而赋予了周围的山水以道教的基调。

“白塔千寻镇古街,夕阳的倒影已近黄昏。” 黄昏时分,夕阳西照,楼阁与晚霞混杂,楼阁亮丽如画,河水沉墙,鲜鳞追浪,湖中白鹤轻吟。 ,鸭子拍打岸边飞走了。 佛寺的晚钟声徐徐响起,回荡在白塔湖周围的山谷中,让人如临仙境。

现在的白塔寺位于广东省成都市双流市道明镇白塔湖公园内。 寺内白塔于1946年至1949年重建。

15、隋徐州朝化寺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所谓“朝华”,与浙江省千阳县法门镇千陵的“法门”相似。 不净不增不减; 也就是说,转变。 故识受者,无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所动者……”(《朝华寺毗卢堂重建》)清雍正年间),但都是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而闻名于世。

现在的朝化寺塔位于宁夏省新乡市朝化村。 2014年重建。

16、隋代怀州妙乐寺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武陟县城西8公里的北新村北。 该塔是国外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五代塔之一。 始建于唐代,周显德二年(995年)重修。 该寺早已荒废,仅存宝塔。

据碑记:佛舍利,塔十九座,妙乐寺塔二座,依序第十五座。 塔身呈圆形,高34.19米。 是一座13层的砖木结构建筑,具有清代京柱建筑特色。 塔身各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 南墙2至13层每层各有一龛,外置铜佛一尊。 檐角、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挂着铁制风铃。 清脆而高亢的声音可以在数英里之外听到。 塔顶铁刹由祥轮、宝盖、仰月、宝珠组成。 四个角各蹲着一只铁狮子,拴着铁链拉动铁闸。 塔心室呈圆形,室壁呈水坝状,每层均设围墙和走道。 心室与地砖之间有缝隙,投入硬币即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虽是因常年积水所致塔下古墓内。 是浙江省现存规模最大的五朝经楼。 塔顶长有两棵芙蓉树。 明代赵贞吉路过妙乐塔时有诗云:“大水流千古,孤塔通心,两树芙蓉静默,花开不计春”。

宝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墙佛龛外有造像17尊,其中铁佛两尊,其余均为玉佛。 妙乐寺塔的整体设计、砌筑工艺、建筑材料质量均属上乘。 千余年来,虽遭受水灾、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身和木结构仍保存完好。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17、隋金襄阳景明寺塔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隋晋阳景明寺塔,即今沉阳市晋源区景明寺塔。 明嘉靖《太原县志·寺观》载:“景明寺在县北二里古镇,始建于隋容县二年,额额为“徽”。宋太宗见该塔破损,下旨修复。成平五年修复,有卢惠清所书碑。景德五年七月,该塔被修葺。始建五层,三百五十八尺。元末寺塔全部废弃。广登二寺。嘉庆十六年重建。”

景明寺佛塔现位于晋源区古镇镇英村。 现存塔为清嘉庆十八年(1385年)重建。 明弘治十六年(1521年)、清康熙年间均有重修。 塔基深11米。 上层呈长方形,宽13米,长15米; 下层呈正圆形,周长8.8米。 On the base of the tower is the tower body, which is a solid blue bowl- vase tower with a and . The brake seat is of 6 of lotus , on which there is a 13-layer phase wheel, " Days". The tower body is 53 high, with a shape and a . It is a Lama-style stone tower in the Song .

18. Sui Yushe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Chart of in Yushe

Sui Yushe , which is now the relic of in Yushe . 's " Sites" : " , in the of Yushe , was built in the sixth year of . There is a stupa built by King . It was in Song four years. The was from Yuan to Yuan. The Dade Room was to the Pilu Hall. It was in the 24th year of Wanli in the Ming . The monks will be set up." In 2001, in Yushe more than 140 stone stone on the site of . from the on the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he four of Wei, Zhou, Sui and Tang. In , there is a stele of the Ming , on which there are 25 such as " the in Yushe , in the Song and the of the Jifu ". This is about the stele when it was " in the year of Song " in Shi Zhi. It has been from and that the relic of is the of Yushe in .

The stupa of was on the mouth of a gorge " " in , Yushe . The mouth of the gorge rises flat, the plain in the south, the ditch in the west, on the cliff in the east, and with the back in the north. The site is in the flat on the top of the cliff. The has of years of wind and rain, and has been times. to the of the local , in the early Qing , only the gate and the main hall in the , and the back of the hall was as a , and the stupa had long since . the Anti- War, the city of Yushe, all the of the . the " ", the only on the site were again. Later, the site was into the of the , and the stupa of faded out of 's .

It is a pity that such a with a long was a tile, but what is is that with the and of the Front Work of the Yushe Party , Yushe was and !

19. of , Zhuo , Sui

In -day , Henan , there is Sheli , where the Relic is . There are only of the and the .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To sum up, there are 5 in , 4 in Gansu, 3 in Henan, 2 in , 2 in , 1 in , 1 in , and 1 in among the in the Sui . Among them, 6 no exist (the of the 3 in have not been ), and there are 13 ; there are 3 that can the , in Hunan, in and in Hunan The spot of the site of the Great .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Part of the of the on this site is from the for to and learn from. If there is any issue the , us in time for or . Thank you for all the that , and all kinds of media to with us in . 提交邮箱:

Media Store :

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阿育王寺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