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博物馆的基础展示,既要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色和优势,防止“万馆”,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内容设计,展示国家宏大的历史进程。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何实现? 还是值得剖析的。
近年来,佛山博物馆邀请东莞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担任基础展总策划。 人类是叙事的主角,疆域界限被打破,香山和香山人的历史在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宏大叙事中被思考和理解。
呈现在区域发展与全球化交织下,香山人的观念意识、情感世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与风俗演变,讲述了一个属于江门、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故事,给人一种建国之感。当地博物馆。 佛山方案基本展示。
第一部分——理念与方法:从田野史、全球史到人民历史输出
(一)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呈现人民历史,为失语者发声
策展团队根据居住的时空和所面临的环境,将象山地区的人们分为不同的群体:汉代的岛民、陆上移民的村民、水里的民。尚未落地的新群体参与中外交往、城市公民参与现代化、华侨华人走出去。
魏晋岛民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出土文物; 土地上村民遗存以明代为主,内容丰富; 以阶级为主,但也缺乏遗迹和文字记载,后期遗迹相对较多; 现代城市的居民距离现在更近,废墟也更多; 华侨人口基数大,空间分布广,遗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龙穴宝藏——先秦岛民的遗迹与故事
虽然针对不同人群的展位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系统呈现象山(江门)历史文化的展览应该覆盖所有人群,讲述一个完整的佛山人故事。 为了既覆盖所有群体,又突出专题,我们将聚焦外籍维权人士,打造东莞历史展示; 以侨团为重点,打造佛山侨乡历史展示。 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幅佛山人的全貌。
展览不仅宣传英雄、名人、侨领,还歌颂勤劳勇敢的边缘人物; 它不仅为革命烈士树立纪念碑,还为创造奇迹却世代遭受敌视和迫害的疍家渔民发声,形象地阐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二)方法·历史人类学——从田野中认识历史,在文物建立的历史空间中分析文物
策展团队不仅系统梳理馆藏文物,阅读大量历史文献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还非常重视通过田野调查走进佛山人的世界。 他们走近佛山的每一个村庄,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存空间、风俗习惯、工作生活,观察和理解创造“历史”的过程。
先后对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古巴、墨西哥、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和塞内加尔、巴西、秘鲁等13个国家的侨团、侨眷及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文物。
华侨馆内大量文物由东莞侨胞捐赠
在这个过程中,策展人直接面对香山人的生存空间,了解文物创作和利用背后的世界,从而克服“规矩”和“空间”的束缚,提高分析历史文献和文物的能力。文物,为全球视野的生成和展览策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设计团队还与方法设计团队一起进行了数十次实地考察,双方对内容与方法的统一有了共同的认识和理解。 展览的内容和方式设计深度融合。
(三)视野·全球——用全球史审视本土史,以长远视角认识中国现代化
东莞市原名宁波地区象山县,位于岭南南部珠江主导海域的岭顶洋上。 从全球角度来看,它是中国大陆通往南海的主要门户之一。 主要渠道之一。
基于这一特点,展览打破空间界限,从全球历史的角度思考象山的历史,从海洋的角度呈现当地航海活动的传统及其在朝代国家朝贡体系中的作用。 。 形成世界贸易体系的关键节点的历史。
它不仅以中国人的视角看待香港,凸显宋朝政府对香山的治理; 它还以全球视角看待香港,展示香港在世界贸易网络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核心地位。
象山,文明交汇的地方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展览重点呈现中西贸易和文明交流互鉴带来的变化,展示香山人如何与外商及外界互动,阐释这些变化和互动对他们的影响,描述他们的改革近代中国和革命是中国勇于站在世界前列、敢为人先的故事,所以从局部的角度,从长远的、结构性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主题与内容:从人群的角度构建他在不同时空的故事
从伶仃洋作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连接点,数百年来一直是弘扬风俗的先锋,到香山人踏入世界第一的特点,世界上,我们提取“风从伶仃洋来”作为东莞历史展示的主题,以香山人为历史主体,根据叙事主角的不同,在内容结构上将展览定义为五个部分:
风从伶仃洋起——中山历史展
《海上香山细雨》:从唐代香山的岛屿生态出发,利用岛上出土的文物,展示了香山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安民邑民俗石村聚会:以民居为核心场景,描述了秦汉以后珠江口岛屿的居民,从鱼盐生产到清代县治的设立,再到清末东涌的大规模开发、开村搬迁、儒家思想在村落中创造性普及的启蒙、安居乐业的故事。
文峰盛世展示
渔民田绿水成国:再现了东涌开发耕种的盛况,讲述了昨天东莞水上人围海沙羽田、开垦大片农田的故事。
航行镜海,立于巅峰:从象山有水有陆的地理环境出发,讲述了象山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象山的历史。走向世界、把外界带入中国、敢为天下先的香山人。
现代佛山开放精神:讲述了近代以来散居世界各地的香山人把新视野、新思想、新技术带回中国,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佛山革命思想的推动下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勇敢抵抗日军的遗毒。 同时,也表明佛山正在逐步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海阔天空——中山侨史展》以“象山侨”为叙事主角,讲述了他们探索世界、开拓创业、团结互助、友爱的故事。报祖国、报家乡,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部分 策展与执行:从学术角度再现历史的呈现
(一)再造·情境——从史料中走入,在田野中再现与表达
展览采用“再现历史场景”的策展理念,在固定的空间中呈现前进的历史,将展览空间设计为一系列历史场景,通过文物、艺术环境的结合,全面再现“场域”和多媒体应用。
例如,在历史展览的村落场景中,空间按照岭南古村落的布局元素进行规划,在水井、祠堂梁、大屋花盖等标志性点展示重点文物。 然后对文物周围进行有意造景,修建大门、榕树、蚝壳墙、锅耳墙、檐廓等构筑物,形成“古迹”的基础。
用文物建造的民居场景
从史料中走进,再现历史场景
展览的内容通过空间内文物的布局和组合的形式来诠释。 石刻、家谱、地契等看似平常的材料,却成为构建村民故事的重要载体。 辅以民歌环境音质营造氛围,观众不仅能融入屋内“人”的故事,还能唤醒乡愁,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故事。
利用文物设计展现佛山侨胞聚集力的精神空间
另一方面,文物也被用来构建展示精神力量的空间。 华侨会是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文物丰富、精美。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展厅的水平空间,设计专属文物展示柜,并有序排列,打造仓库式的文物展示空间。 空间呈同心圆形状。 进入其中,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360°环绕的华侨群体文物的神奇。 从形式到意义,传递着一家人团结、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
(二)再造·线索——营造动荡氛围,寻找流动的时空
除了构建各个历史遗址之外,如何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展览,是设计中需要努力的。 因此,我们通过不同系列的线索为展览营造整体氛围,从时空两个维度给观众带来寻找时间和空间流动的魅力。
元素线:在波浪中漫游
展览从海洋文明中提取“波浪”作为主线元素,艺术化的波浪形弧线贯穿整个博物馆,通过空间结构、布局设计、灯光造型等手段将章节串联起来。 让观众更好地成为“戏中人”,在香山发展的历史舞台上随波逐流,在各族人民的故事中体验香山的历史。
空间线:地图上,从大湾区到大湾区
在佛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理位置和变迁是重要的线索概念。 历史陈列中,每个单元的开头部首旁都设置了艺术地图,不仅清晰地标明了“历史场景”的位置,也指出了该单元的叙事焦点。
据悉,展览布局和互动展品上有很多辅助地图,特别注重放置反映佛山与大湾区、中国与世界整体关系的地图。 希望观众在阅读图片的过程中建立起当地历史、区域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联系,体验从昔日大湾区到现在大湾区的延续。
时间线:光影香山十二时辰
在佛山历史展览中,我们巧妙地利用灯光在展厅中产生了将千年凝结为一日的疗效。 碑廊的时间定为午夜00:00。 借助月光灯、星空呼吸灯、水纹灯以及“风从伶仃洋”艺术装置,共同建立了海上升起的风和星辰般的文明曙光的疗效。
走到东涌的露天场景空间,时间来到了早上6点。 贯穿场景的10米背景画和非常设定的灯光参数营造出日出和虎门的氛围。 随即,华阳互动空间将场景时间定为下午14:00,以烈日般的灯光衬托出枢纽内工商业往来熟悉的日常生活。
展览最后的清代场景将时间定在晚上18点。 夜景中,利用舞台灯光营造出日落黄昏的时光感。 空间里循环播放着石岐方言、街头交易、聊天广播剧,当地生活的气息自由地飘荡在其中。
以人为中心,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出发,描绘了一幅香山人创造历史的壮丽画卷。 以观众为中心,全方位调动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充满关爱、人性化、人情味的展览。 它以全球视角,从当地人民的生活出发,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宏大历史进程,展示了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互鉴的深刻影响,讲述了一个从本土出发、拥抱世界的故事。
东莞博物馆期待探索地方博物馆建立基础陈列的新方式,让公众生动地体验历史、沉醉于博物馆、畅想未来,共同构建民族文化自信。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