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avatar 2023年8月7日17:00:31 评论 1,279
摘要

而且,我们正在进入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文创时代。大文创席卷而来,其背景是全球已进入文化创新创造的活跃时代。文创的发展三部曲,以步步走向广阔、进入高潮为基本旋律。与大文创同时兴起的是新国潮。这是大文创和新国潮同时应运而生并且一拍即合、相互呼应和推拥的时代动因。大文创横无际涯,新国潮澎湃而来——大文创将因新国潮更大,新国潮也将因大文创更“潮”。

文化创意是指文化创意的技术手段。 文化创造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实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往往兼顾艺术性和人性化的审美功能,体现了人类在技术创造和审美创造中不断追赶自己的本质特征。 文化创意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经济现象,但其起源是一种行业趋势,其背景是文化创意意识的觉醒、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市场和现代产业的逐步成熟。 。 也就是说,只有明天,才会有真正的文化创造。

然而,我们正在进入的是一个伟大文化创造的辉煌时代。

文化创造猖獗的背景是,世界进入了文化创新创造活跃的时代。 曾在联合国工作多年、游历多国的日本学者谢弗在2008年在中国出版的《文化驱动未来》一书中提出,文化将在未来全球发展和人类发展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事务。 我们也听说,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在我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成为生活质量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精神生活需求被表达出来,即文化需求。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文化创新创作的门槛,提高了全社会参与的能力和积极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社会创造了广阔的社会环境、群众基础和消费条件。 但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经济文化的右手已经插上了文化创作的闸门。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实用性与审美性并重,是文化创作的重要特征。 如今,经济一体化和审美一体化正在中国同频发生。 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力推动服务经济、新经济、创意经济。 服务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是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新经济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经济。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只有整合起来才有意义。 创意经济就是通过创意,主要是文化创意为相关产业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具有融合特征的经济形态,首先是相互走向,相互实现自我融合,从而形成向外扩张的合力。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美、文化、实用、消费、市场这些看似对立的事物,实现了和解与融合。 经济融合与审美融合在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文旅融合主要是产业融合驱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审美融合要依靠产业融合来实现目标,即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

在明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一体化始终是一个突出的思维方式,从宏观战略到具体工作,如城乡一体化、第三产业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军民融合等。民融合、媒体融合。 “一体化”与“一体化”有时是不同的概念,但又高度相关,如全球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有时是“一体化”的另一种描述,如城乡一体化、第三产业一体化。 “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方法和理念,融会贯通是题名之意。 由此可见,一体化经济与一体化美学几乎同时问世,彼此相遇,并非巧合。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三波发展浪潮,这也是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反映。 第一波浪潮中,文化产业占了上风。 被誉为创意之父的约翰·霍金斯提出创意经济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激活文化资源,连接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崛起。 2020年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在旅游业的支撑下,文化产业成为“网红产业”,呈现出旺盛的人气,这充分体现在生产创造者和消费者欣赏者两个方面。 然而,在主体和嘉宾的分享中,社会公众深入参与到创作和制作过程中。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第二波是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以我国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志,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消费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工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文化创意和科技进步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汽车三个轮子、鸟的两个翅膀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次浪潮以“乡村创造”和“城市建设”盛行为标志,文化创意产业进入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圈,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等各领域提供综合服务。改善和政府服务。 赋权。 文化创意发展三部曲以逐步走向广阔、走向高潮为基本基调。

大文创的格局是多角度切入、多层次混合营造出的经纬世界。 比如,围绕文化,在创意的催化和驱动下,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已经形成了三个圈:文旅融合、文体休闲融合。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 又如,工农兵商曾经是各行各业的代表。 现在,工业、农业、商业三大产业都在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 学习和军事都不是产业,但后者实际上是以研学、游学的形式与文旅产业融合。 当然,还有很多行业也在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比如住建、交通、水利、林业、国土、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等部门和行业。 这种融合通常是通过创造性的线索来实现的。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伟大的文化创造同时也是新的国潮。 大文化创造与新国潮相互呼应、同谋、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从而出现明天这样共同发展的局面。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创作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并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长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文化自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显着提升,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气。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早已内化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直接转化为先进文化生产力。 这就是伟大文化创造与新国潮同时产生、一拍即合、相互呼应、相互拥抱的时代原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作的资源和优势。 事实证明,无论多么天马行空、天马行空的创造力,都离不开脚下的农田。 一个好主意无论多么出人意料,都需要理解它的人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创造力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从灵感的形成,到追随灵感的创新创造,再到观众和消费者的审美接受,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中国传统审美创造和审美接受的特点也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消费。 中国传统美学的主流是生活美学。 昨天文化创意融入相关产业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过程。 区别于某一门类的文学艺术,文创将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兼顾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大众化、日常化的生产过程。突破了往年艺术活动和审美享受的专属门槛和边界,为优秀文化在更广泛范围内传播生根创造了条件。

大文创与新国潮乘风破浪,风助火,共同诠释这个时代的文化变迁。 有必要更加自觉、深刻地把握其内在联系,从而共同促进两者发展:

一是融入公共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得到发展,全社会创造美、欣赏美的机会和能力增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尤其是对美的欲望的下降,审美热情可谓空前。 有些审美活动不再是创作者、生产者单方面提供的,而是与欣赏者、消费者共同创造、共享的结果。 审美活动有的欣赏者和消费者提前参与,有的则是个性化定制,最终的审美产品是众智、力量、集资共同创造的结果。 我们将迎来民族审美的新阶段。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与这个阶段相关的工业文化、信息文化、服务业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等层出不穷。 老年文化、儿童文化、青年文化、传统文化、时尚文化,这种文化的细分,促进了对这种文化的认识,带来了新的审美。 尤其是大众审美的回归,有更多的耳朵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更多的活动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美、享受美,延伸了美的舞台。 创意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物”赋予了美的能量,促使大众沉迷于自己生产、生活的空间。

二是融入生产流程。 中国传统美学既是生活美学,又是生产美学。 文创以独特的创新创造展现了人类的本质力量,也从新的角度证明了劳动创造美。 这就是对物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对物的物质与自我的物质的双重利用。 中国的审美传统,因为契合了明天的文化创造的特征,为这些本质力量的显现奠定了历史的伏笔,也为它异军突起成为令人瞩目的审美主流趋势奠定了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今天。 明代宋应星的《开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专着,被美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的理解与宋明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的特殊时期有关。 同时期与他关系密切的李时珍、徐光启等人。 新的社会现实爆发了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 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找到根源。 从文化创造的角度来看,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人文视野。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不断工作,开放事物”体现了一代文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日本汉学家薛峰认为,宋应星建议当时的文人、医生应该关注技术的创新和进化,并试图为科学技术寻找一个哲学宇宙原理。 他对物质世界中工匠技艺的思考,以及他所认同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让他能够将自己的文字纳入更大的联系中,而不是简单地记录工匠的过程。 与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不同,宋应星的目的不是收集知识,而是解释世界。 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人力与工艺的协调。 “开工天武”的题名取自《尚书》。 三是从空谈走向实践,关注各类劳动者的日常使用,体恤民生民生。 宋应星五次科考不及格,走出书房,接触社会,在新现实、新思想的影响下,开阔了视野,打开了一个科技的世界,也打开了一个科技的世界。文人审美。

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

此外,《天工开物》中还有插图123幅,描绘了286个人物,包括农民、工匠、牧童、织女、士兵以及入河采玉的少数民族等。 他们表情各异,劳动场景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体现了科技的特点,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可以说,它是早期体现生产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 明天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继承和继承这样的生产美学传统。

三是融入科学技术发展。 昨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是有数字技术支撑的。 同样,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平台的不断拓展也受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刺激和引导。 IP一词从互联网术语演变为文化创意概念,证明了文化创意与数字化的密切关系。 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融合后,显现出与相关产业融合的新优势。 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都具有融合的特点,都处于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 两者联手融入相关产业,形成类似“跨界联合模式”的效果。

虚拟宇宙可以说是文化创造最重要的成果。 艺术、科技、生活(生产)构成了虚拟宇宙的三维建模。 围绕元宇宙,目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技术上,这反映出它目前主要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制约,而从悬疑小说中这个概念的起源,到构成核心的假人和数字化、沉浸式场景虚拟宇宙,无不具有艺术的知性和气息。 以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数字技术融合生产生活构成了元宇宙的三大支柱。 因此,元宇宙可以算是最大的文创产物,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文创产物。 一个新产品。 不仅是数字技术,许多其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创造文化新业态、新模式,这些科技成果的实现,给文化创意施展新空间。

伟大文化创造无国界,新国潮汹涌澎湃。 文化大创作会因为新国潮而更大,新国潮也会因为文化大创作而更加“潮”。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