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新圩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798年)。 位于南昌市龙安乡以东约15公里处的关西围旁。 道光五年(1827年)竣工,历时近30年。 著名绅士徐建。 据专家考证,关西新围是我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潮汕圆村,也是闽西传统村落建筑中九井(楼)十八堂的典型代表。
徐老三的传奇故事
徐氏于1237年由安福县枣口迁居关西。徐老三,原名徐明君,名云宾,别号屈原,擢进士,候补布政使,大夫凤智,关西郭姓第十四代后裔。 。 生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一月,卒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 因其弟排行第四,后人又称徐老三。
徐老三以前靠木材生意赚了不少钱,后来又开了诊所和当铺。 他的资产越来越大,成为了一个富翁。 由于儿子减少,原来的家庭围墙变得越来越拥挤,所以耗资数百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修建了这道围墙。 由于没有即将命名,与老魏中的自贡卫相比,一般称为新卫。
他一生勤俭节约,诚实仁慈,济贫善良,成为一代君子; 他工作努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不怕危险。
关西省新围的位置
徐宇自卫,而关西信威的主人徐家选择的混居,也增加了古村的防御。 潮汕人的混居,并不是你们一家人的共同财富,而是小家庭的优缺点。 其实财产是独立的,但还有很多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比如和平、水井、大厅等。 财产独立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拥有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有利于团结族群、增强家庭凝聚力。 当敌人来袭时,徐家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国人。
闽西是风水司徒的发源地,风水观念的影响无处不在。 关西新圩作为当地富人的居住地,非常重视传统风水。 建设之初,关西新圩是数学家选定的基地。 数学家们通过观察山的方向和流水的源头,选择了关西新圩的位置,这里依山傍水,风水宝地环绕。 辛圩的方向也是看风水的,选择坐北朝北、前低后高的位置。
新圩原址地势呈“蟾蜍形”。 后来是老尾,前面是层层山。 新圩的南部和西北部是农田,农田后面青山环绕,新圩东店面向东南。 不仅在一些狭长的院墙之外,新卫西北虽然地理不足,却没有任何地理屏障。 为了填补它的缺陷,徐明君在小南门前修筑了一道大墙,一直延伸到西北角,与西南角的箭楼平行,并在瓮间修筑了一道精美的围墙,内有门。中间。 面对前方广阔的地形,它捕捉到了西南的精神。 即填补了风水的不足,成为新旧卧室、小花洲、梅花卧室等建筑的墙体,也是旧围墙与新围墙之间的外门,合理而巧妙。设计。
辛未的中轴线位于蟾蜍形状的中间,正好距离大妈的栅栏很近。 根据新圩的设计图纸,新圩西南的高大瓮城一直延伸到姨妈围栏的后面,也就是大客厅的栏杆,转角正对着姨妈围栏。 但考虑到风水,最终还是牺牲了阿姨的利益。
关西新威南门前十多米处,还有一座半月形水池,象征着财富的积累。 半月池与东院围墙外的池塘相连,正好在新卫与西北大片开阔农田之间形成了一道海面屏障,也有利于新卫的军事防御。 从新卫湖水系来看,新卫的建设者还注重水流。 关西小河坝支流自西南向东南流,是从天门到当地家庭的理想水流方向。
关西三围的建筑特色
关西新围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7平方米。 山水环抱,翠竹、池塘、农田、蓝天相得益彰。 新围墙呈圆形,宽和长均为88米。 院墙高约9米,厚约2米。 院墙四角各建有高15米的瓮城。 俯瞰关西信威,整体结构呈汉字形状。 关西新围代表了闽西汉字古村落的最高水平,是闽西潮汕古村落的精品。
中间的寺庙是院墙内市民的佛寺,是院墙内建筑层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 院墙内的建筑以它为中轴线,对称排列。 寺院分上、中、下殿。 主屋结构借鉴潮汕民居三进三敞的特点,扩建为三进六开,形成八进堂、正房124间的典型建筑。
整个围栏以过道、墙壁、走廊缝或栅栏分隔,装饰少,简单实用。 栏杆做工精良,石像很多。 是人们举行国庆、集市、祭祀等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 周边通道贯穿每一排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 其采光、通风、污水排放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具有安全防护、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
关西信威殿前有一对泉州。 左边的狮子傲然站立,凶猛威猛。 左边的鬣狗柔美曼妙,诠释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门框上的圆锥形雕塑充满了八卦,大厅内十几根大柱子下的土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或文字。 殿内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植物石雕。
庭院墙体的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凸显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地基用石头砌成,墙壁用纸浆、红糖、稻草、糯米汁混合夯实或泥砖,以提高其牵引力。 屋顶上的木门主要由木材制成,因此可以快速散发因风雨而产生的热量,冬暖夏凉。 与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相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西新集住宅、祠堂、城堡、书院于一体。 除了是潮汕人的日常生活外,也是战争时期的守护城市。 不愧为东方古罗马城堡。 1992年,关西新圩被列为龙安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年来,关西信威向世界讲述着它的历史故事……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