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嫣然
吴元友,一位谨慎、谦逊、有礼貌的企业家,还有另一种低调的品质,这种品质自然从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的高调中流露出来。 他的企业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成功民营企业发展的标杆。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对水头民营企业历史的了解可以追溯到30年前。
20 世纪 80 年代:行板就像一首歌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有私营企业概念时,吴元友是陶瓷行业的老大。 他也是水头最早开办鞋厂、最早在水头地区做陶瓷生意的人之一。
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吴元佑的脸颊上闪过一抹蓬勃的表情。 恍惚间,我们又回到了和他在一起的那段歌声般的时光。
在土地分给农民之前,水头有一个国营的康龙农场。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养蜂、养猪、酿酒、米粉厂、罐头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引领了水头农业的发展。 听说当时农场酿造的康龙烧酒至今仍远近闻名,是一种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米酒。
邓小平南下后,当地国营康龙农场率先办起了陶瓷厂。 此后,包括吴元友在内的水头几位有远见的企业家也陆续开设了自己的陶瓷企业。 这是水头私营企业的最初模式。 起初规模较小,但在水头没有民营企业的情况下实现了零的突破。 并提拔了更多的人,紧跟时代的心跳和时尚,开启了水头人蓬勃的创业之路。
当陶瓷厂在水头全面开花时,水头外的供销队伍也逐渐壮大,造成了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的局面,大家都拾柴火焰高。 可惜的是,水头第一批创业者大多没能坚持多久,只有少数鞋厂成功度过了危险期。
吴元友从事陶瓷事业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的经营企业、营销产品的经验。
90年代:激情的时代
1998年,吴元友从盘龙开发区买了一块地,重新建了鞋厂,开始做大理石加工生意。 当时,在邻近的石井镇,已经有不少专门承接美国订单的大理石加工厂。 制作的石碑、雕像大多来自美国、欧美,属于异型产品,发展越来越稳定。 因此,一些水头人也开始效仿这种发展模式,其中就包括吴元友。 但他的不同做法是生产国产大理石,坚持只生产规格板,然后出口到美国。
2001年,吴元友看到了花岗岩生意的巨大商机。 他毅然再次改变,创办泉州远大石业有限公司,开始花岗岩事业。 他先到上海试验性地购买了一批荒料,将其分割成半成品,然后放在板坯车间出售。 因为当时花岗岩的销量不大,价格不错,但数量太少,切割下来出售的概率比较高。 当时的水头其实不超过十台机器,但作业还没有饱和,经常没有块可切。
另外,他的鞋厂大部分业务都是为贸易商加工。 用他的话说,现在处于学习和熟悉阶段,包括石材的性能、结构、加工和防护,以及熟悉大理石的品质、如何操作机器、磨板、修补胶、搅拌带等。由于你当时不熟悉,又没有师傅教你,你就得和工人一起干活,边干边学。
随后,他还前往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采购花岗岩荒料。 大女儿毕业后,国外代购的任务就交给了他。
2000年代:追寻梦想的时代
2004年,吴元友的远大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他加快步伐,将机器数量减少到四台,并灵活地将对外加工与自产产品生产结合起来,防止机器空置造成资源浪费,设备也因此逐年减少。 现在,远大公司已经发展到十台左右,生产规模今非昔比。
2008年,吴元友不仅继续经营天然石材业务,还减少了人造石生产项目,目前拥有两条生产线。
面对现阶段行业面临的惨淡形势,他表达了担忧。 他认为,目前整个行业处于疲软状态,供给小于需求是原因之一。 水头已从2001年的不足10台机器发展到今天的数百台机器。 设备减少得太快,员工也发展太快。
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吴元友觉得现在是洗牌、优胜劣汰的阶段。 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对其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表示,不久前,荆州地产奖家装就是产业变革的信号。
他有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理念值得业内人士深思:主张精装房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如今房地产开发商的精装修是一对一的家装,虽然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真实需求。 比如,有的人想把自己的家装修得豪华一些,有的人则喜欢简单朴素。 所有精装房都一模一样,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不够人性化。 他表示,家居装饰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平均价格上进行加减,这是大家都高兴的最佳选择。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