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兵牛文通守护龙州英雄陵园37年——
守护让我与你一起变老
赵启明 吴正林 本报记者 杨庆刚
“老家伙们,六月份退役了,我还想念你们,明天建军节,来看你们……”
8月1日下午,湖北省龙州县英雄烈士陵园原园长牛文通站在英雄烈士纪念碑前,声嘶力竭地说话。
37年,无数个日日夜夜。 从意气风发到额头灰白,这位七十多岁的老民兵依然在这片墓园里默默守护着1902位英雄的灵魂,几乎不曾离开。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头顶上战火呼啸,炮弹如雨点般落在脸上……牛文通再次从梦中惊醒,浑身大汗。 黑暗中,他从床底下拿出一瓶酿造的烧酒,喝了一口放到嘴里。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像我们这样上过战场的人都是如此。” 挥之不去的梦境,让他想起那段悲伤的记忆——
在那次边境战斗中,民兵牛文通被分配到驻地边防连,担任战斗指导,与战士梁长江分在一个排。 来自海南的梁长江比牛文通大一岁,两人很快就熟悉了。 开始手术前,梁长江递给他两包烟:“老兄,我有三包茉莉花牌香烟,抽不完,给你两包。”
没想到,这次送香烟成了两人的遗言。 梁长江在战斗中被流弹击中脸部,倒在牛文通面前。 这悲惨的一幕,让他无法释怀。
1980年,战争英雄的尸体和清单移交给当地政府后,龙州县民政局在全县范围内招募工作人员,为英雄墓地提供服务。 当时墓地分散在偏远村镇,工资不高,所以报考的人很少。 牛文通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到上龙英雄烈士陵园(龙州英雄陵园的前身)应聘。 那一年,他24岁。
长期以来,龙州英雄陵园一直断水断电。 牛文通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市区取两桶水,大部分用来清洗墓地内外,另一半则留作自己的日常使用。 通常,他住在15平方米的小楼里。 为了防止白天老鼠进屋龙州烈士陵园墓碑图片,他点起了煤油灯,早上起来发现鼻子全黑了。
虽然墓地的生活很苦,但牛文通也有解闷的办法。 休战期间,他每周都去城里看电影。 无论多晚回去,他都迫不及待地搬到梁长江墓前,讲起电影里的情节……
“英雄已逝,但他们的故事不能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龙州县不仅有上龙英雄烈士陵园,还在水口、下东、武德、上金等乡镇建有7座不同规模的英雄陵园,安置安葬了近2000名英雄。 1984年和1988年,自治区先后两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集中力量埋葬英雄。 至今,牛文通还清晰地记得他两次带头埋葬英雄的情景。
七月的龙州,凉爽难耐。 每天晚上凌晨5点,牛文通就带着一群人开着拖拉机到埋葬地运走英雄遗骸,然后晚上把收集来的遗骸运到上龙英雄陵园安葬。
“牛文通心胸大,什么都不怕。” 参与补葬工作的守陵人黄金贵回忆,他在龙头山英雄陵园工作三天后,挖出了第一块墓地,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本来,这一带的基岩是干燥的,英雄下葬后又用水泥封住,所以历经数年,英雄的尸体都没有完全腐烂。 牛奔见状,第一个从坟墓上跳了下来龙州烈士陵园墓碑图片,和其他三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英雄的尸体装进了特制的胶片袋……见状,你渐渐打消了顾虑,也跟着走了。
两次安葬工程历时100多天,先后将1800余名英雄的遗骸迁至上龙英雄陵园。
2010年,龙州英雄烈士陵园开始设立陈列馆,但英雄烈士遗物的收藏却困难重重。 牛文通承担了这个任务。 晚上,他经常利用休战的机会,骑着自行车前往战斗发生地,搜寻附近的边民居民,收集英雄的遗物。 他还买了第一部手机,白天一一给一些退伍军人及其家人打电话,请求他们的帮助。
经过6年的艰辛寻找,牛文通看着一件件收藏起来的英雄遗物落泪:“英雄走了,但他们的故事不能丢失。”
今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龙州烈士陵园陈列馆即将竣工。
“我有责任让大家等了这么多年”
37年来,每天晚上做着重复的工作,英雄烈士陵园成了牛文通的另一个“家”。 然而,他对家人,尤其是一直相爱的儿子,却充满怨恨。
她的丈夫郑爱娟在水口镇先锋农场种茶。 虽然农场距离英雄烈士陵园不到10公里,但两人却一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在少聚多散的日子里,郑爱娟照顾奶奶、抚养孩子、耕田种粮,一个人撑起一个家。
虽然偶尔会有抱怨,但郑爱娟打心底里佩服妈妈:“老牛有情有义,再苦的生活也能带来甜蜜。”
这一年,往年与牛文通一起工作的守陵人都陆续调走了。 只是他不但不曾离开,而且每晚都忙忙碌碌。
“很多英雄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有的也已经老了。这些年来,去祭扫英雄坟墓的英雄亲属越来越少。” 牛文通每次说起这件事,心里都有些难过。 为此,他总是回应幸存者的请愿。 有时,他会半夜赶去火车站接上坟的家人。 更多的时候,他会应死者家属的要求,精心为他们扫墓。 每次葬礼结束后,他都会拍照片,打印出来并发送给死者家属,以安抚他们。 今年,他学会了使用陌陌,扫墓后可以更轻松地将照片直接发送给军人家属。
“你看,这个团体的成员都被称为‘士兵’,虽然她是女性。她姐姐甘勇先死后,她也参军了。” 牛文通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今年创建的“虎聚龙洲”微信群。 团里有200多名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他常年与他们保持联系。
这些年,牛文通先后协助纠正了400多名英雄的信息,为失落的英雄树立了60多座石碑。 2015年,一位来自广东的英雄父亲前来吊唁。 这位英雄原本是一名失踪者。 他的信息经过牛文通核实后,这块石碑才刚刚立起来。 坐在轮椅上的80岁老奶奶紧紧握住牛文通的手说:“这么多年,您辛苦了。” 但牛文通却跪下回应:“让大家等了这么多年,是我的责任……”
那三天,他站在阳光下,望着英雄纪念碑,久久沉默……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