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土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侗族自治州咸丰县亳州镇。 背靠玄武山,面临酉水河。 故址古属石州。 亳州土司城始建于唐至正十五年(1355年),时至今日正处于鼎盛时期。 清雍正十五年(1735年)废止,由土人取代。 历代18位土司,历代16代,共计381年。 亳州土司城址布局清晰,功能齐全,保存完好。 是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土司城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家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亳州土司城旧址是清代重大历史动乱的产物
崇祯二年(1629年),清廷在镇压松江豪华政变过程中,招募了大量东北土司军队,亳州刺史令秦鼎参与叛乱。 20世纪80年代,乐安卫旧址出土的钱虎印是一件重要的战利品。 明清朝廷对秦鼎进行了奖赏,晋升他为宣抚使,为他修建了景泰山镇牌坊,并同意修建大方平西将军府。
半州土司城旧址是山城的杰作和标杆
在城市区位选择上,亳州土司城旧址注重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处。 整个城市背山面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风景秀丽。
在防御体系上,土司城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山水。 原有酉水河、北湾厂沟、南家家沟等为主要防御,辅以人工修建的瓮城,形成体系。
从城市结构来看,按照中原城市建设体系,通常城池呈九里见方,旁有三门,中国九经九纬,九经轨道,但亳州土司城完全是与此不同。 瓮城、道路随形而行,展现了城墙无需规矩、道路无需规范的佛教思想,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亳州土司城旧址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
在选址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整个城池和衙门都位于西向东。 但为了追求对地理位置的尊重,这座城市的靠山被命名为象征南方的玄武山。 这些精神城市定位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孤立例子。
在城市规划布局上,亳州土司城不仅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而且吸收了大量中原城市的特点,在市中心设立了正式部署区。 整个城市的功能区以周界布局,体现君主制的轴线和筑城卫兵的理念。 在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中,按照土家族的传统观念,将生死两个空间布置在一个区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中都是罕见的。
亳州土司城旧址独特的自然选择和其他规划体系汇聚了山城、家族坟墓等社会生活载体。 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山地社会与君主思想的结合,凸显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存、碰撞,最终形成具有北方山区特色的中华文化交流的过程,具有全球突出的价值。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