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分构件抗震等级概念
为什么我在解释的一开始就跟大家肯定这个问题呢? 因为这会影响其锚固值,所以抗震和非抗震预制构件的锚固值是不同的。 例如:
1、框架支撑梁和框架柱。 首先我们从它的概念开始,JG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此进行了解释: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部空间较大,采用竖向预制构件下部不能直接连续接地。 水平转移结构与上部垂直预制构件连接。 当设置的转移梁作为弯矩墙支撑下部结构时,转移梁称为框支梁,框支梁为框支柱。 由于它是主要受力预制构件,因此可以确定它是抗震预制构件。
2.基础梁。 由于基础梁没有地震作用,因此地震估算时不考虑基础梁,需要估算锚固值时仅估算La。
3、板材及无框梁。 当水平洪水来袭时柱墩和筏板基础,在框架结构和弯矩墙结构中柱墩和筏板基础,首当其冲的是框架柱和弯矩墙,而框架梁是一种耗能预制构件,当涉及到非框架梁,即次梁和墙。 抗震性能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 因此它是非抗震预制构件,而框架梁和弯矩墙是抗震预制构件。
总结:
1、基础上除筏板、桥台抗震外,其余均不抗震。
2、地面以上部分,不仅墙体、楼梯板、次梁不抗震,其余均抗震。
1、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我们很多估算人员在估算独立基础配筋和条形基础配筋时一般不会考虑适当减少配筋。
1、独立基础钢筋宽度的估算。 《建筑施工导则》第四版缩微版P542页规定,当独立基础长度≥3M时,纵向受力钢筋宽度可减至0.9B,交叉排列; 但-6P47规定,当独立基础长度≥2.5M时,纵向应力筋的宽度可减至0.9B,并横向布置。 见图5-1
1.条形基础中主筋宽度的估算。 规定当基础长边B≥2.5M时,纵向受力钢筋宽度可减至0.9B并横向布置; 《建筑施工导则》第四版缩版P542页规定,当条形基础长度≥1.6M时,纵向应力筋的宽度可减至0.9B,并交叉排列。 见图5-2
3、基础梁内翼缘分布规范及端部支撑纵筋宽度估算
A、基础梁内下、上贯穿钢筋端部结构
1、基础钢梁
(1) 末端无悬垂
Atlas-3P29中解释:“端部无悬挑结构的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纵筋设置弹簧接头(可采用全长钢筋,也可采用顶部和底部纵筋)。底部钢筋可先缩径连接,然后弯曲成型),并在跨内延伸或在跨内指定区域内连接,成对连接后,顶部或底部多余钢筋按如下方式估算:向支撑两侧延伸并弯曲15d",见右图6-1、6-2、6-3:
估计示例1:
如图6-4所示,基础钢梁配筋见图1,试估算基础钢梁内部配筋。
解开:
上通长筋(2B25):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400-保护层*2)/2]×2
底通长筋(2B25):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400-保护层*2)/2]×2
上通长筋(2B20):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15d*2
底通长筋(2B16):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15d*2
估计例2:
如图6-5所示,基础钢梁的配筋如图2所示,试估算基础钢梁内部配筋。
解开:
上通长筋(2B25):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15d*2
底通长筋(2B25):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15d*2
上通长筋(2B20):宽度=Ln+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保护层*2+15d*2
(2)、末端有悬垂
Atlas-3P29中规定,在端部悬挑结构中,无论是下钢筋还是上钢筋,端部结构都是根据伸出支撑后弯曲12d来估算的,除了对于第一排上钢筋,我们在估算时必须注意悬檐梁上方的下钢筋,如右图6-6、图6-7、图6-8 :
估计例3:
如图6-9所示,基础钢梁的配筋,尽量估算基础钢梁内部的配筋量。
解开:
上通道长肋(2B25):
宽度=L1+Ln1+Ln2+L2+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支撑宽度3-保护层*2+12d*2
下部钢筋 (2B20):
宽度=Ln1+Ln2+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3-保护层*2+12d*2
下通长肋(2B25):
宽度=L1+Ln1+Ln2+L2+支撑宽度1+支撑宽度2+支撑宽度3-保护层*2+12d*2支撑角柱1(1B25):
宽度=max[(Ln1+支撑宽度1/2+支撑宽度2/2)/3,(400+1.2La+支撑宽度1/2)]+支撑宽度1/2+L1-保护层
支撑角柱 2 (1B25):
宽度=max[(Ln2+支撑宽度2/2+支撑宽度3/2)/3,(400+1.2La+支撑宽度3/2)]+支撑宽度3/2+L2-保护层
2、基础次梁
(1) 末端无悬垂
在Atlas-3P36中,我们知道当基础次梁无悬挑时,下层钢筋支撑宽度估计为max(支撑宽度/2,12d),上层钢筋支撑≥La,但当边跨端部上部纵向钢筋直锚的宽度大于或等于La时,可不设弯锚。 见图 6-10:
估计例4:
如图6-11所示,基础次梁,试估算基础钢梁内部配筋。
解开:
1、上长钢筋和下长钢筋
上通长肋(2B25):宽度=L1+Ln+L2++支撑宽度2+支撑宽度3+max(支撑宽度1/2,12d)+max(支撑宽度4/2,12d) 长肋(2B25) ):宽度=L1+Ln+L2++支撑宽度2+支撑宽度3+max(支撑宽度1-保护层+弯曲宽度,La)+max(支撑宽度4-保护层+弯曲宽度,La)
a) 非贯穿纵向钢筋(支撑角柱)
支撑角柱1(1B25):宽度=max[(Ln+支撑宽度1/2)/3,(400+1.2La+支撑宽度1/2)]-支撑宽度1/2+max(支撑宽度1-保护层+弯曲宽度La)支撑角柱2(1B25):宽度=max[(Ln+支撑宽度2/2+支撑宽度3/2)/3,(400+1.2La+支撑宽度3/2) ]*2
(2) 端部有从同一基础伸出的钢梁
B.基础钢梁和基础次梁翼缘根数的估算
凸缘加密区域和非加密区域宽度的估计范围。 这里,需要找出每个预制构件的支撑者是谁。 例如:当框架柱与基础梁相交时,由于基础梁是框架柱的支撑,所以基础梁的翼缘是满的,而框架柱是框架梁的支撑,所以内翼缘框架已满; 与非框架梁相交时,框架梁支撑是非框架梁的支撑,因此框架梁的翼缘是满的。 同理,两根次梁相交,小截面梁由大截面梁支撑,因此大截面梁的翼缘贯穿,与大截面梁的翼缘贯穿小截面梁从大截面梁两侧各下降50mm。 如果两根梁的截面相同,一般来说,跨度较小的梁的翼缘会通过。
估计例5:
如图6-12所示,中框架梁为一级抗震,翼缘法为A10@100/200(2):单位:mm
解开:
左侧加密区的根数 = [max(2hb,500)-50]/100+1
右侧加密区的根数 = [max(2hb,500)-50]/100+1
非加密区根号=(Ln-左加密区根号-右加密区根号)/200-1
估计例6:
如图6-13所示,基础钢梁翼缘形式为10A10@100/200(2),单位:mm
解开:
加密区根数=10*2+(左支撑宽度-保护层)/100+1+(右支撑宽度-保护层)/100+1
非加密区根数=(Ln-9*100*2-50×2)/200-1
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
估计例7:
如图6-14所示,基础次梁翼缘形式为10A10@100/200(2),单位:mm
解开:
加密区根号=10*2=20
非加密区根号=(Ln-9*100*2-50*2)/200-1
总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
3 箍筋的标记方法及估算
(1)箍筋的标记形式。 在 Atlas-1P24 和 Atlas-3P6 中,有 4 种类型的环标记:
1.A10@100/200 (4)。 表示法兰为一级钢,半径为10,密集区域间距为100,非加密区域间距为200,均为4腿箍筋;
2.A10@100(4)/150(2)。 表示翼缘为一级钢筋,半径为8,密集区间距为100,通体抱箍; 非强化区间距150,两腿箍;
3. 13A10@150/200 (4)。 表示法兰为半径为10的一级钢筋; 梁两端密区有13个后箍,密区间距150,通体箍; 梁中部宽度200,通体抱箍;
4. 9A10@100/12A10@150/A12@200 (4)。 表示翼缘为一级钢筋,半径为10。从梁端到跨内,宽度为100设置9行,宽度为12设置12行。 150.
4、筏板基础
女儿墙基础有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板筏基础由柱下板和跨中板组成。 当设计不分板时,可按基础板表示; 梁板筏板基础由基础钢梁、基础次梁、基础底板等组成。
1、梁、板类型
1、无悬梁筏形板基础
(1)无悬挑、无中间层钢筋的梁板式筏形板基础,见图7-1
下通道长钢筋:
宽度=净长+max(基础梁-保护层+15d、0.4lae(0.4la)+15d)×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钢筋宽度+保护层*2)/jj+1
上孔长钢筋:
宽度=净长+最大(12d,1/2基础梁)×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钢筋宽度+保护层*2)/jj+1
(2)无悬挑梁板式中间层筋筏形板基础
下通道长钢筋:
宽度=净长+max(基础梁-保护层+15d、0.4lae(0.4la)+15d)×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钢筋宽度+保护层*2)/jj+1
上孔长钢筋:
宽度=净长+最大(12d,1/2基础梁)×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钢筋宽度+保护层*2)/jj+1
中层加固:
宽度=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搭接宽度×搭接数+12d*2
根数=(宽度+基础梁×2-保护层*2)/jj+1
2.平板型(条型)
1、平筏基础,无悬挑
(1)无悬挑、无中间钢筋的平板筏板基础,见图7-2
宽度=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max(1.7La(1.7Lae),板厚-保护层*2)×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jj+1
上孔长钢筋:
宽度=净长+max(La、基础梁-保护层+15d)×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jj+1
中层加固:
宽度=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搭接宽度×搭接数+12d*2
根数=(宽度+基础梁×2-保护层*2)/jj+1
(2)无悬挑、中间层加固的平板筏形板基础
下通道长钢筋:
宽度=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max(1.7La(1.7Lae),板厚-保护层*2)×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jj+1
上孔长钢筋:
宽度=净长+max(La、基础梁-保护层+15d)×2+搭接宽度×搭接数
根数=(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jj+1
中层加固:
宽度=净长+基础梁×2-保护层×2+搭接宽度×搭接数+12d*2
根数=(宽度+基础梁×2-保护层*2)/jj+1
筏板基础悬挑情况下的封边方式有以下三种:
²无封边,见图7-3
²纵向肋条交错封边,见图7-4
²U型封边,见图7-5
5、柱女儿墙进入支撑的宽度估算规则
1、当基础长度大于2米时,柱女儿墙进入支撑的宽度估算为max(0.5LaE(0.5La)+a,基础厚度-防护层+a),见图8-1
2、当基础长度小于2米时,柱女儿墙进入支撑的宽度估算为1/2基础厚度+a,见图8-2
6、剪力墙
弯矩墙是加固工程量估算中最难估算的预制构件,表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体、墙梁、墙柱、洞口,必须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2、剪力墙平面上有直角、T形角、十字角、斜角等多种角部形式;
3、剪力墙立面上有各种开口;
4、墙上可能有单排、双排、或多排钢筋,且每排钢筋可能不同;
5、墙柱有多种法兰组合;
6、连梁需区分顶层和中层,根据洞口位置有不同的估算方法。
2、剪力墙体竖向配筋,图9-1
1、首层墙体纵筋宽度=基础女儿墙+首层高度+插入下层的搭接缝宽度
2、中层墙体纵筋宽度=本层高度+插入下层的搭接缝宽度
3、顶墙纵筋宽度=层高+顶层锚固宽度
墙体竖向钢筋数量=墙体净长/宽度+1(墙体竖向钢筋距角柱、端柱边缘50mm处布置)
4、剪力墙有洞口时,在洞口上下两侧截断墙体竖向肋,分别纵向弯曲15d。 见图9-2
3. 墙壁拉伸
1、长度=壁厚-保护层+挂钩(挂钩宽度=11.9+2*D)
2、根数=净墙面积/拉杆布置面积
注:墙体净面积是指需付的暗(端)柱和暗(连)梁,即外墙面积-山墙总面积-角柱截面面积——偏转面积;
拉伸筋的粉丝面积是指其纵向宽度×纵向宽度。
示例:(8000*3840)/(600*600)
1. 连接梁
1、受力主腱
顶层女儿墙主筋宽度=洞口长度+左右两侧锚固值LaE
中层门楣纵筋宽度=洞口长度+左右两侧锚固值LaE
2.马镫
对于顶层过梁,翼缘布置在纵筋宽度范围内,即N=(LaE-100/150+1)*2+(洞口宽度-50*2)/宽度+1(顶部地面)
中层门楣,凸缘布置在孔的范围内,孔的两侧各加一个,即N=(孔宽-50*2)/宽度+1(中层)
二、暗光束
1、主筋宽度=山墙净长+锚固
2. 箍筋和框架梁的估算
7. 梁中贯穿杆末端支撑宽度的估计
当楼板框架梁水平钢筋直段宽度≧LaE且≧0.5hc+5d时,可直接锚固,即当支撑宽度满足一定条件时,无需锚固钢筋向上弯曲15d,无论钢筋是直锚还是弯锚,均要求纵筋超出端柱中心线5d,向两侧纵筋外侧延伸,若钢筋为弯锚,支撑的整个宽度不一定要满足≧LaE(或La)的条件,这不认为是必须满足的要求。 这里必须提到的是,我们在估算纵向钢筋弯曲锚杆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直段必须满足女儿墙中心线5d且>=0.4LaE(或La); 其次,弯曲锚栓必须满足15d。 当纵筋延伸至端柱与女儿墙中心线5d相交,但不满足>=0.4LaE(或0.4La)的条件时,应按等硬度、等面积更换较小值的纵筋。 使直段宽度与女儿墙中心线相交5d并小于或等于0.4LaE(或La),然后设置15d弯钩以满足三个控制条件。
1、将梁内钢筋弯锚入支撑内,见图10-1
2、梁内钢筋直接锚固于支架内,图10-2
你补充道:
1、当遇到梁上纵筋半径不同时,如何区分其排数? 柱:梁上钢筋为“4φ25+2φ222/4”时,按“2φ22/4φ25”处理比较合适。 因为,在下方第二面放置粗钢筋,有助于加强梁截面的承载能力。 见图10-3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弯矩(顶面指抗震全长钢筋),一级、二级抗震等级不应超过2B14,且不应大于侧弯分别为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的力矩。 截面积的1/4,第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B12。
8、楼板框架梁、非框架梁、井形梁支撑角柱的宽度估算。
楼板框架梁中,预算人员估算钢筋宽度时,第一排按梁净长的1/3估算(中间跨度按其中较大者确定)左跨和右跨),第二行将按梁净长度的 1/3 进行估计。 4 来估计。 那么,如果遇到第三排该怎么办呢? 难道所有的光束都可以这样估计吗? 陈庆来的《钢筋混凝土平面设计与施工规范》结合各地实际操作规范,总结出以下规定:
(1)框架梁下部纵筋的延伸宽度(不考虑端支撑和中支撑):
1、配置两排纵向钢筋时,第一排延伸至Ln/3,第二排延伸至Ln/4;
2、配置三排纵筋时,第一排延伸至Ln/3,第二排延伸至Ln/4,第三排延伸至Ln/5;
3、配置两排纵肋且第一排为全跨长时,第二排延伸至Ln/3;
4、配置三排纵肋但第一排满跨时,第二排延伸至Ln/3,第三排延伸至Ln/4;
5、配置三排以上纵筋时,设计者应注明每排纵筋的延伸宽度(看设计者是否在图纸上做了相关说明,如果设计者没有明确说明,则第三排纵筋的延伸宽度)加固可以暂时根据第二排女儿墙的宽度进行估算,但建议预算人员在审计准备说明中说明这一问题);
(2) 无框架梁支撑下部纵筋延伸宽度:
1. 结束支持。
A、为普通非框架梁时,第一排钢筋延伸至Ln/5(因为普通非框架梁端部为结构弯矩为正弯矩的1/4)跨度中间,一般不需要配置两行);
B、当为有排钢筋的圆弧无框架梁时,排钢筋延长至Ln/3;
C、为两排钢筋圆弧无框架梁时,第一排钢筋延伸至Ln/3,第二排钢筋延伸至Ln/5;
D、非框架梁中间支撑女儿墙宽度估算与框架梁中间支撑女儿墙宽度估算相同。
(3)、悬臂梁下筋延伸宽度
挑檐梁的第一排钢筋从柱(梁)边缘算起,第一排延伸到梁端向下弯曲,第二排钢筋延伸到3L/4,其中L为挑檐梁的净长度。
(4)、井形梁支撑下筋延伸宽度
理论上,井形梁端部支撑和中间支撑下部的钢筋延伸厚度应由设计者现场指定。 当采用平面标注法时,具体延伸宽度应在原位标记的支撑上下钢筋后面的“()”中添加; 当采用截面注解法时,梁端截面弯矩图在上述注解中所写的下部钢筋后的“()”中添加具体的延伸厚度。
由于各地设计者的差异,一般相同的预制构件会有不同的设计方式。 在图11-1中,我们可以看到3φ20标记在第二跨梁的跨中处,而在图11-2中,我们可以看到3φ20标记在第二跨梁的支撑处。 事实上,两种光束的标记方法不同,但估算结果是相同的。 图11-2中,中跨宽度为2米,两侧跨宽度为8米。 根据“中跨按左右跨中较大者确定”,在估算中跨支撑角柱宽度时,以8/3米为基础,左右相乘支撑角柱为8/3*2>2米,因此左右支撑角柱应连接并估算。
九、悬臂梁下部钢筋
悬檐梁下部第一排纵肋不超过1/2延伸至端部弯曲,其余纵肋在近端处斜向上弯曲。 当挑檐宽度L大于高度Hb的4倍时,第一排纵肋全部伸到底并弯曲。
很多人在估算非纯悬挑梁下筋锚固到支架中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框架梁下筋锚固到支架中,但当非纯悬挑梁与内梁连接时,存在高差时,结构要求不同:当悬檐顶面低于框架梁顶面且满足c/(hc-50)<=1/6时,纵向钢筋挑檐下部的纵筋可由框架形成 梁下部的纵筋采用缓坡弯曲连接(估算工况8) 图11-2 挑檐顶面较低时且满足c/(hc-50)>1/6,则图11-3按常规估算(估算工况第9栏):
估计病例第 8 栏:
如图11-2所示,给定梁悬伸端和非悬伸端梁的标高和宽度,确定悬伸端下筋和非悬伸端梁下筋是否连接,并估计其厚度。 挑檐的方法是根据2#钢筋估算的。
解决方案:图11-2
1、判断:
因为,C/(hc-50)=(2.55-2.45)/(0.8-0.05)=0.1/0.75=0.13<=1/6
2. 计算宽度
已知C1=50(规定),所以,挑檐端部下部钢筋=L2-防护层+max(梁高-2*防护层,12d)+SQRT{(0.8-0.05-防护层)层)2+(2.55-2.45-保护层)2}+C1+L 预估案例第9栏:
如图11-3所示,给定梁的悬伸端和非悬伸端梁的标高和厚度,确定悬伸端的下筋和非悬伸端梁的下筋是否连接,并估计其厚度。 挑檐的方法是根据2#钢筋估算的。
解开:
1、判断:
图11-3 由于C/(hc-50)=(2.55-2.45)/(0.5-0.05)=0.1/0.45=0.13>1/62,计算宽度
因此,挑檐下部配筋=L2-防护层+max(梁高-2*防护层,12d)+max(La,0.5hc+5d)
10、梁内腰筋,即结构钢和扭筋
1、梁侧腰杆由侧结构杆和扭杆组成。 结构钢筋在钢筋上以 G 开头,扭力钢筋在后面以 N 开头。 在atlas-1P24中,有其锚固和搭接值以及钢筋数量估算的相关描述:
(1) When the is for the side of the beam, the width of the lap joint and can be taken as 15d;
(2) When the is , the lap width is Ll or Lle (); the width and are the same as the upper of the frame beam
(3) Chen 's "Plane and Rules for " on page P314 that "...the of the side at the end shall to a with a clear of 25mm from the on both sides, and the hook shall 15d....". See 12-1
In this , we talk about the upper of the beam that is not into the . Many may ask a : "When there are rows of steel bars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eam, how can we make sure that these bars are into the , and what steel bars are not into the ?" : "Do not into the The upper of the beam is to the first row of upper of the beam, and the row of upper is into the to the ." the row of upper is into the , the beam will not lose its . It is that under the of load, the shear force of each span beam is at the mid-span, and the shear force has risen to at the place the . , there is no shear force near the , and the will not be if the first row of upper ribs are not into the . , if the flood force is , there is a shear force near the . What is the of the shear force, and the first row of upper ribs be into the ? Only the knows this kind of . , "the upper of the beam not into the " is by the . When the does not "the upper of the beam is not into the ", the on their own that "the upper of the beam is not into the ". the clear span value of 1/20 from the point to the edge of the on the atlas. And after , cut off a part of the steel bars at the of 0.05Ln,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 which may the shear pin of the steel bars into the . If the is about one beam ( 13-1) The , that is, 1/10 of the net span value, has on the shear pin, so the in Atlas-1P60 tend to be more . It that the of the width of steel bars not into the is from 0.1 from the side of the , see 13-1. The into the is the same as the .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