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嘉祥长城雕刻有限公司
- 电话:13791739397
- 传真:0537-6855252
- 邮箱:13791739397@163.com
- 网址:-
- 地址:嘉祥县长城雕刻厂
石雕照壁的历史与古称
发布时间:2015-07-21 08:00:06 阅读:7044
一、石雕照壁的历史
石雕照壁,又称“影壁”,这是现今通用的两种叫法。其作为伴随中国古代建筑出现的独立构建,主要设置于大门内、外及其两侧。在不同类型传统建筑中均有广泛的运用,起到遮蔽院落外的视线对院内的干扰,以及对空间区域的过渡、转换作用。在滇池地区的特有的“三坊一照壁”中,石雕照壁则替代了一坊,与其他三坊围合成内院,而与大门无特定关系,与其它入口空间中出现的石雕照壁一样,对建筑空间气氛的起着渲染作用。
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期的陕西省凤雏村遗址中,发现了历史上迄今为止至少三千年历史的浮雕照壁。“遗址大门前400厘米处,就有石雕照壁,东西长480厘米,厚120厘米,残高20厘米,上部有屋盖。”从复原图来看,该遗址平面是典型四合院形制,这块石雕照壁建立在中轴线的大门外,形成一道屏障,浮雕照壁并没有依附建筑物的其他墙体,而是单独立于建筑平面中轴线上;从平面图上看,浮雕照壁对整个庭院建筑空间形成有机的完整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照壁实体。
随后在山西长治出土的唐代明器装饰图案,描绘了“宅门为一间两架厦两头门屋,两侧素夯土墙,门内有一素平无瓦饰的内屏(石雕影壁)”。与凤雏村遗址中的照壁位置不同,这是目前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院内照壁图形。留传至今的宋画《文姬归汉图》、《千里江山图》都可见院内设有石雕照壁的景象。之后的明清时期,已有许多照壁的遗迹可为世人所观赏。
从传统建筑组合发展的雏形期对石雕照壁的使用,到明清建筑遗址中随处可见的照壁身影。让我们不得不赞叹照壁的在传统建筑上的运用,己自有一套熟稳的手法。其在传统建筑空间的出现,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二、照壁古称
最早在文献中记载中石雕照壁又名“塞门”。《论语》中有以下记载:“然则管仲知理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讲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管仲不知礼的故事:君王在门口设浮雕照壁,管仲也设。君王与其他国君共餐时使用土台,管仲也效仿。如果说管仲都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随后的文献中,照壁亦被称作“屏”、“树”、“萧墙”、“罘恩”。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荀子·大略》)
“门屏之间谓之宁,屏谓之树”(《尔雅·释宫》)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罘罳,屏之遗象也。”(西晋崔豹《古今注》
“屏”不同现代屏风中的意思,“矮墙当中”可看出其指遮蔽作用的独立式土质矮墙。“树”、“萧墙”均是对“屏”的别称。“罘罳”(fu si )是汉代照壁的俗称。
“转影壁,亲身问”(元时期孙仲章《勘头巾》)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辞》)
石雕照壁,和“影壁”是现代常用的名字。但也有人字面上对其做出区分:照壁是设于门内,影壁则设于门外。本文出现的石雕照壁包括:门内、外及其两侧,和白族替代了一坊的墙体,亦或是可移动的“屏”形式。
版权属于: 嘉祥石雕厂(http://www.shidiao136.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线留言
留言记录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