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嘉祥长城雕刻有限公司
- 电话:13791739397
- 传真:0537-6855252
- 邮箱:13791739397@163.com
- 网址:-
- 地址:嘉祥县长城雕刻厂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
石狮子的起源-南方北方狮子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3-05-26 11:40:09 阅读:22724
石雕狮子造型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其实,疆域辽阔、生灵繁盛的中国并不出产狮子。狮子一作为外来的瑞兽形象,被吸纳于中国文化中,去口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形象而流传于世。无论是雕塑饰品,还是装饰图案,狮子造型均带有明显的主观表现色彩和浓烈的民族气息。它脱胎于动物原型,却又最大限度地拉开了与自然形态的距离使自然结构服从艺术结构。可以说狮子造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悠久的历史渊源汉代自武帝征西域之后,丝绸之路开辟,西方文化信息不断传入中国,波斯帝王陵墓前用大型石刻动物守陵的信息也随之传入。非洲与波斯兽类造型的传入,产生了纯中国式的主体兽类石雕,题材包括石马、石虎、石雕貔貅及石狮等。由东汉武氏祠石狮开始,历代帝王陵墓石兽中均有石狮子形象。唐代十八座帝王陵墓都有石狮守卫;明代只有帝王陵前才置有石狮。陵墓石狮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狮子雕刻艺术所达到的成就。
石雕狮子形象又是与佛教相关联的。
据梵文经卷记载,释迎佛出生时,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口所以狮子在佛教中被神化,成为佛法威力的象征。佛陀的训诫犹如狮吼,唤醒众生。西汉末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末年永乐年间,中国使者赴印度学佛法归来建寺译经,佛教艺术由此开始在中国流传渐广。狮子造型也开始广泛用于寺院装饰美术中。代表我国佛教艺术最高成就的敦煌千佛洞中彩塑的主题内容计有二十几种,狮子即为其中一种。狮子还常成为释迎的左胁侍文殊菩萨的坐骑。
二、广泛的运用范围古人以狮子为百兽之王,可镇百兽,能避邪护法。宋代以后,狮子不仅守护陵墓,而且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权贵人家常在门前设置石狮镇宅,以示威慑,象征着财富、势力。
在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物中,狮子和石雕麒麟雕刻作为建筑装饰亦随处可见,一般结合木构构件常用于屋脊、梁柱、匾额、门窗、栏杆等处,使建筑物平添华贵的气氛。宋《营造法式》里就记有望柱雕狮的制度和作法。此外,狮子雕刻还可以作为家具、花轿等陈设的装饰件。
以狮子作为装饰纹样,南北朝、隋唐时代就很流行,而后又逐步演化为实用美术传统装饰的主体纹样,广泛应用于器物的装饰上。器物中主要有作为供器的雕塑、摆设等,和日用器皿的盘、瓶、坛、罐、水洗、枕、香台、烛台、帽筒等以及文具和娱乐用品的印钮、水孟、印泥盒、笔筒、镇纸、牙牌、鼻烟壶等。注重审美情趣和造型密切结合功能,是这类器物装饰的两个重要特征。那时候有红狮坛,狮香座,狮形水盂、摆件等。
两宋时期狮子图案用于丝织品装饰也极为常见。狮子戏绣球与花草、鸟蝶、雀梅等作为刺绣、印染的题材,更是屡见不鲜。
用于表达狮子造型的材料非常广泛,木、石、金属、玉、象牙、水晶、陶、瓷、景泰蓝、泥、布……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不同的材料特性,相应于各种材性的工艺制作特征,所谓“材美工巧”,也使石雕狮子的造型各具特色。陶瓷工艺品的物美价廉及工艺流程的相对简单,使得陶瓷狮子造型的丰富多样成为可能。瓷雕的装饰主要运用线刻、浮雕、透雕、堆贴等手法,可使狮子精巧细腻,栩栩如生。广东民间很流行在家中摆设陶瓷狮子,作为装饰用的吉祥物。瓷绘狮子,则是绘画与瓷器生产工艺的精美结合。就瓷器而言,官窑的狮子造型常是精工有余,活泼不足,民窑的则较为清新自然。
小件雕刻品则材与工并重,如木玩和象牙印钮等,由于质地细腻,故常辅以精刻细工,雕刻不厌其繁,可谓小中见大,形象传神。
三、质朴的审美内涵狮子作为一种瑞兽装饰图案,通过谐音和寓意的手法,被赋予吉祥含意,所以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它深得百姓喜爱。“狮”与“师”、“事”同音。
“太狮少狮”,即为太师少师,本为官名,喻意高官厚禄;两只狮子表示事事如意,多只狮子,表示诸事如意雌雄狮成对,并伴有小狮的,表示子嗣兴旺、四海统一等等;狮子戏绣球表示好事在后头;广东民间流行的陶瓷狮子摆设,其图案也常常为狮子戏球,球的形状多演变为金钱图案的球,为戏弄金钱之意。狮子配缓带或与蝙蝠等组合在一起,表示好事不断、幸福长久,狮子还可与牡丹等吉祥图案共同组合,题材自由变化,但画面都包含祥瑞之意。这种寓意于形、探形求义的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一脉相通。
中国狮子造型的另一个重要审美价值在于注重其灵性的表现,也就是让狮子拟人化,赋予其鲜明的人格化意义。狮子性格的刻画,或威武雄健,气势凛煞或敦厚淳朴,憨态可掬;或活泼顽皮,稚气可爱或面色平和,神气安详……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皆能反映到狮子的情态上。艺人借助于狮子的造型,表达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直接体验。(图一12彩釉瓷狮摆件)
四、精湛的刻划手法一般狮子造型常见的有蹲姿、立姿等静止之态,走姿、吼姿等动态之形,也有狮子戏球等跳跃欢腾之态。更有倒挂狮子头部朝下,前肢下扑,后肢朝天,整个身躯呈俯冲斜线状,充满动感。可谓形态各异,意趣盎然。多变的造型,准确的身体结构表现,展示出狮子蓬勃的生命内蕴。
狮子造型的创作,既是代代沿袭,又多是通过想象和发挥而成。当然也有基本遵循的法则,比如,北京的石狮子-威武精美http://www.shidiao136.com/shishi809.html,南方的狮子灵巧可爱。民间流传的造型口诀便有“十斤狮子九斤头,还有一斤在后头(尾巴)”和“十斤狮子九斤头,一双眼睛一张口”的说法。头部的夸张和刻画是狮子造型的关键。
故无论是体态硕壮的大型雕塑,还是把玩于掌的小巧文玩,看上去都有千钧之势。
头部的处理常通过整额、鼓目、张口、舌氏舌、眺牙和肌肉的鼓张等手法,显示出狮子的面部表情特征。头部氰毛的形式,一般呈涡状、乳突状或是长波纹乳突状,一层覆盖一层,显得浓密厚实。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细部处理,均显示出浓郁的装饰趣味。唐代发展定型的螺旋状露毛,成为中国式狮子造型的一个明显标二匕产已、·背部处理常把氰毛向两边分开,形成涡卷形、尖叶形、或波状三角形。
背脊的露毛有的成辫状,有的处理成小小的螺旋纹排列的条状,好似镶了一条漂亮的花边,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
躯干的造型手法以体块为主,着重结构和肌肉表现的简洁、准确,宽大饱满的胸肌可突出威武雄浑之势。雕塑辅以阴刻线条表现须毛等细部,显得浑厚而细巧。相对一般头大身小的比例,有的狮子头部则略微缩小,更显现出体型的魁伟。四肢的动作体现出狮子的态势,因而尤其强调结构的准确性。腿部、前肢部常带有火焰纹、横波纹图形的露毛,也有具体地刻划腿部飞毛,或在四肢关节处缀以涡卷。
尾巴的处理也是狮子造型的显突部分,“还有一斤在后头”的说法便是佐证。图案狮子的尾巴大都大而有力,鬓毛或直或卷,甩于身后。雕塑狮子的尾巴,有的短小而上翘,简单有力;有的长而紧贴后背或后背一侧。
狮子主体造型以外,通常还借助于一些其它缀饰来表现,如颈项挂有兽头响铃和缨须、口衔缓带或足持绣球等。
五、鲜明的时空特征狮子造型从最初引入中国,到逐渐衍变发展,经过了繁荣、衰退的历程。其间,国力的盛衰、时代审美价值的取向、地域的民俗文化以及材料的运用都显着地影响到狮子造型。
中国狮子的独特形态,可以说由唐代开始形成,明清基本沿袭了这一风格。宋代形象写实,身体部位夸张,头部比例略缩小。宋代以后的作品较具有动态人型的纯粹造型美,元代狮子在气质上不如宋代的威严、雄浑,显得较为温顺、驯化。明代狮子首创蹲立的坐姿,雕塑狮子具有挺拔、修长的美感。前肢离开地面,通过绣球、缓带或小狮与底座相连,并在这一部分采用透雕的手法。这样,体量不是很大的狮子可以在高度上取胜,石刻狮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视觉效果。
狮子分雌雄始于南朝,唐、宋时期的陵墓狮子雕塑延续了这一作法,均以石雕的态势来表现雌雄。雌狮略作蹲姿,体态饱满,性情温顺;雄狮昂首挺胸,威武豪迈。宋代的狮子造型已出现用配置绣球和幼狮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雌雄,一般是雄狮踩球,雌狮以足抚幼狮。
狮子雕塑在明代逐渐形成南派和北派两大派系。南狮和北狮在眼睛、耳朵、身躯、尾巴的处理上有明显的区别。北方狮子眼睛较大,耳朵小而紧抿在脑后,身体硕壮,尾巴紧贴身后,态势一般较为正直。南方狮子眼睛小而呈圆球状,体态瘦削,态势多变。广东、福建地区的狮子造型别具一格,耳朵大,或张开,或聋拉,尾巴呈爪状,反翘于背上,在雕刻饰品中,常用透雕手法来处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江南石狮,民间艺术色彩浓郁,形体瘦小,姿态灵巧,形象天真可爱,花纹雕刻精致,富于装饰性。图一17山东民间石雕狮子,图一18福建民间石雕狮子
参考书目:《中国瑞兽图集》,王抗生编着,1990,万里书店轻工业出版社《中国民俗吉祥图案》,李苍彦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国狮子雕塑艺术》,朱国荣编着,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全史》,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人民出版社《世界美术史》,朱伯雄主编,1990,山东美术出版社《说石》,桑行之等,1993,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宝》,台湾太阳国际出版社,1987年3月初版《宋代民间陶瓷纹样》,曹克家等,196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造型艺术辞典》,郎绍君等主编,1996,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版权属于: 长城石雕 (http://www.shidiao136.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人阅读了;
在线留言
留言记录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