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嘉祥长城雕刻有限公司
- 电话:13791739397
- 传真:0537-6855252
- 邮箱:13791739397@163.com
- 网址:-
- 地址:嘉祥县长城雕刻厂
桃源宫陀罗尼经幢的建筑特征及宗教作用
发布时间:2015-08-14 08:00:20 阅读:5656
泉州市南安桃源宫陀罗尼经幢建于北宋天圣3年(1025年),通高7m,八角七层,雕刻有陀罗尼经以及佛、菩萨、护法神、天神、力士、飞天、迦陵频伽、龙、海浪、莲瓣等造像与图案,整体造型高大美观,气势非凡,极具宋代建筑风格,己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桃源宫陀罗尼经幢做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泉州建筑、雕刻、宗教、书法以及地方史的珍贵文物,反映了宋代时期闽南地区的人文状况。
1、泉州石经幢概述
我国早期的经幢多为木结构,不易保存,后来为了追求永久性,选用质地坚固的石材,并结合我国传统的佛塔和石柱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石经幢总体说来,石经幢是一种柔合了旌幡、塔、石柱等的结构而创造出来的新的建筑形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造型的塔,同时是件雕刻艺术品,并成为佛教供养物之一,用作庄严宗教圣地。
泉州自古以来就有“泉南佛国”的美誉,拥有大量佛教文物,是全省经幢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发现的石经幢共有20座,其中鲤城区10座,晋江5座,惠安3座,南安1座,石狮1座。除了开元寺大雄宝殿旁的一座石经幢建于唐大中8年(854年),其余均建于两宋年间。这些弥足珍贵的经幢,反映了泉州佛教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当地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泉州的石经幢一般竖立在通衢大道旁、江河边、海边和寺庙里,而南安的陀罗尼经幢坐落于当地宗教场所桃源宫的大雄宝殿前庭院的正中位置。
2、桃源宫经幢的建筑特征
桃源宫陀罗尼经幢分为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外形为八面体,使用花岗岩石构筑,造型美观,雕刻精湛,是福建宋代石经幢最经典之作。
2.1幢座坚固稳定,层次感分明
桃源宫经幢的幢座为四层须弥座,第一层较宽大,第二、三、四层逐渐向上收分,如此设计使得重心在下,利于寺院经幢的稳定性。第一层八边形须弥座高0.6m,双层下枋,底边长0.78m,下袅为覆莲瓣,八边形束腰每边长0.62m ,高0.28m,八个转角雕侏儒力士,中间为飞天浮雕,上袅为仰莲瓣,每边长0.66m.第二层须弥座下枋为八边形,每边长0.5m,高0.16m,雕刻整齐连续的海浪纹样,下袅圆弧形,高0.22m,雕刻水波纹,束腰圆形,高0.38m,浮雕双龙戏珠,上袅圆形,分成八瓣,每瓣宽0.4m,高0.16m,雕牡丹花图案。第三层须弥座的束腰直接位于二层须弥座顶部,为八面体,每面有方形石龛,内雕风格各异的护法神像,上枋八边形,边长0.4m ,高0.13m ,每边刻菱角花纹饰。第四层须弥座的下枋就是第三层须弥座的上枋,八边形束腰每面雕天神,上袅为三层仰莲瓣。
桃源宫经幢的四层须弥座层次感分明,比例匀称,雕饰精美,具有宋代石经幢的特征。
2.2幢身高大挺拔,富有节奏感
桃源宫经幢的幢身高大挺拔,上下共分七层,外形遵照一凸一凹的韵律,层层叠加并向上收分,富有节奏感。第一层八角形石柱最高,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额围绕幢身横刻“奉为今上皇帝崇佛幢一座”从第一层顶部以上,共有4组宝盖加仰莲,宝盖与仰莲之间还有一层圆鼓形幢身,第三、五、七层每面佛会内为佛菩萨像,其中第三、五层分别有8尊,第七层4尊,总共20尊。第一、三、五层顶部的宝盖做成屋檐状,分别有八个翘角,侮个翘角装有铁环,为串联铁索之用。第七层幢身与檐均为方形,出檐部分雕饰4尊迦陵频伽经幢的幢顶作葫芦状,造型饱满。
桃源宫经幢整体为石构建筑,使用30级石构件以凿榫卯的形式组合叠砌而成,是一座雄伟恢宏而又雕饰玲珑的石刻艺术品,在建造技术上,通过拱石、垒石、石与石的交接处凿榫对卯,嵌合联贯,使各块岩石之间相互牵制,石缝间的空隙灌注铁水和糯米浆,使之更加坚固稳定。总体看来,桃源宫经幢的幢座显得端庄稳重,而幢身则秀丽挺拔,造型方圆结合,浑然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经近千年的风雨而小倒,反映了古人高明的建筑水平。
3、桃源宫经幢的雕刻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桃源宫经幢的雕刻艺术在泉州乃至福建各类寺院经幢中是首屈一指的,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
3.1人物雕刻生动有趣,端庄肃穆
桃源宫经幢的人物雕刻有力士、飞天、神像、佛、菩萨等形象。
在寺院经幢底层须弥座上雕刻力士是借鉴传统佛塔的形式,桃源宫经幢上的8尊侏儒力士个个矮矮墩墩,挺胸露腹,以矮小的身躯托住幢身,他们有的身穿短衫;有的赤膊裸身;有的双目圆睁;有的撕牙咧嘴;有的歪头侧脸,而且全都是单腿跪地,仿佛己使出浑身力气。这些力士具有感人的表情和动态,形态健美威严,充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同在底层须弥座束腰上的飞天,身形线条流畅,虽破损较严重,但风韵犹在。飞天又名乾闼婆、紧那罗,为佛教天国里的香神与音神,是天堂中腾空撒花,闻音起舞的快乐天使,福建不少古塔上均雕刻有飞天,而桃源宫经幢上的这些飞天,代表了福建甲期飞天身材短小的造型特点。
桃源宫经幢第三层须弥座束腰上的护法神手中握着剑,孔武有力,威风八面,虽然体型矮小,却流露着不可一世的气概,而第四层须弥座束腰的天神,面容丰满,帔帛飘舞,动态优美,有飘飘欲仙之感。幢身上的20尊佛菩萨像正襟危坐,神情肃穆,更显端庄,体现了佛教的崇高地位和宗教尊严,而且,佛菩萨像与护法神均采用“压地稳起”的浅浮雕技法,构图饱满,形体严谨。
3.2动植物等雕刻灵动洒脱,抒情朴实
桃源宫经幢上的动植雕刻主要有迦陵频伽、双龙戏珠、莲瓣等。
在这些动植物雕刻中,最奇特的应是幢身顶部的4尊迦陵频伽造像。迦陵频伽又称歌罗频伽,据传说因其声音优美动听,又名美妙鸟,是一种人鸟结合的形象,被作为佛前的乐舞供养,在佛教里主要任务是宣传教义。丁福保的《佛学大词典》中说“迦陵频伽,此云美音鸟,或云妙鸟此鸟本出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其音和雅,听者无厌”,又据《佛说阿弥陀经》记载西方极乐世界:“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花。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鸪、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所以,寺院经幢上的迦陵频伽表示佛教的“法音宣流”,并以优美声音与舞姿供养和取悦于佛。一般迦陵频伽多出现在佛教壁画中,如敦煌壁画里常有这种可爱的美妙鸟,但历代各种石雕经幢上较少出现迦陵频伽的形象,仅有少数经幢有它的身影,如建于唐大中11年(857年)的金华法陇寺经幢顶部雕有迦陵频伽,还有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的杭州梵天寺经幢顶端也刻有迦陵频伽的形象。对比这3座佛教经幢上的迦陵频伽造型,基本动态相同,均是人首身,鸟翼尾,舒肢展翼,双手礼拜,呈飞翔状,因此可以判断出,桃源宫经幢上的迦陵频伽借鉴了唐五代时期江浙地区石经幢迦陵频伽的造型。在经幢上方雕刻迦陵频伽形象,主要是因为许多经幢有为死者超度追福的作用,而迦陵频伽又是极乐世界的吉祥鸟,安置这种鸟是希望亡者能脱离苦海,往生极乐佛土。
桃源宫经幢束腰上的飞龙,张牙舞爪,孔武雄健,强劲有力,洒脱朴实,仿佛在空中游动,体现了宋代雕刻理性的时代特征。龙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吉祥物之一,具有昂杨的生命力,作为图腾和信仰的产物,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双龙戏珠更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泉州大部分石经幢都雕有双龙戏珠,如洛阳桥经幢、杨林石经幢、池店石经幢、陈埭石经幢以及承天寺内的多座经幢。
桃源宫经幢共有6组莲花造型,其中底层须弥座下袅为覆莲,其余均为仰莲,外形都颇为饱满,继承了唐代莲花雕刻的造型风格。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代表清净、吉祥、圣洁,具有美好、高扬的精神意蕴,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安康的生话,在我国,几乎所有塔幢上都雕有莲花图案。桃源宫经幢的第二层须弥座下枋为海浪纹样,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周边环绕着八座高山,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总称八海,在塔幢的须弥座上雕刻海浪也是常见的。
3.3文字顺时针排列,端正舒朗
桃源宫经幢第四层幢身上刻唐密宗大师不空翻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为楷书,字体端正舒朗、运笔谨严梭利。幢身上方顺时针横刻“奉为今上皇帝资崇佛幢一座”,由于《陀罗尼经》历来得到皇帝的推崇,因此建幢有时会刻上“奉为今上皇帝”等文字。这些文字排列顺序均采用顺时针方向,包含着一定的道理,因经幢是种特殊的塔,而按照佛教的说法,顺时针绕塔与太阳运行轨道一致,符合宇宙的内在律动,会有许多福德利益,因此幢上的文字排列均为顺时针方向,便于信徒环绕。由于经幢是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流传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石刻形式,而且据说幢上刻此经有着巨大的功德利益,因此,我国绝大多数佛教石经幢均刻此经,所以又被称作“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为“尊胜经幢”。
综上所述,桃源宫经幢的雕刻作品参照了传统佛塔和经幢中的题材,形神兼备、即生动洒脱,又端庄肃穆,流露出佛教威仪与隆重的气氛。
4、桃源宫经幢建筑构造的传承与演变
桃源宫经幢整体造型完整,比例和谐,具有十分熟练的建造技术。泉州何以会出现如此成熟的石经幢建筑呢?这需要把它与其他经幢进行比较,才能够进一步了解其建筑构造的传承与演变历程。
4.1与泉州其他经幢的对比
目前泉州留存的20座石经幢中,与桃源宫经幢构造最接近的是承天寺内弥勒殿后的东西双经幢和文殊殿前的通天宫经幢,其中东经幢建于唐淳化2年(991年),比桃源宫经幢早34年,而西经幢建于唐天圣3年(1025年),与桃源宫经幢同年建造,通天宫经幢建造时间又晚了81年,为宋崇宁年间(1102年一1106年)。这4座经幢建造时间跨度虽然达115年,但整体结构上基本相同,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能窥见泉州地区石经幢发展的大概脉络。
首先比较桃源宫经幢与承天寺东经幢的建筑形式,可以发现它们主要有5个共同点。均为四层须弥座,而且每层须弥座的雕刻相类似,第二、三、四层须弥座都雕有双龙戏珠、护法神像、花卉等。因东经幢是八十年代根据原有的构件重建的,其第一层须弥座是新建的,也许当时为了方便,只是素面无雕刻,根据推断,应该也有与桃源宫经幢相类型的侏儒力士雕刻。幢身都为七层,第一层上均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第一至第七层幢身之间为宝盖加仰莲,宝盖与仰莲之间为鼓形幢身,宝盖做成八角形屋檐形状。第三、五层幢身都有佛菩萨像雕刻。整体造型都呈正八边形。幢顶都是宝葫芦造型。两座经幢唯一比较明显不同的是承天寺东经幢幢身最上方是四方形宝盖,没有任何雕刻,而桃源宫经幢此处却雕有四尊迦陵频伽,上方还加盖一层仰莲,而与桃源宫经幢同时建造的承天寺西经幢和东经幢从建筑到雕刻内容完全一样。经过对比可以看出,桃源宫经幢明显是参照承天寺东经幢的建筑形式建造的,只是在幢顶部增加了迦陵频伽和仰莲雕刻,而承天寺西经幢的修建也是借鉴了东经幢的建筑样式。
进一步比较泉州地区更早建成的经幢,如开元寺唐大中8年的石经幢和开元寺出土泉州海交馆收藏的五代保定4年(946年)的石经幢,在结构上均较为简单,而且只有两层须弥座,雕刻也较少,如果再与建造时间比桃源宫经幢晚的通天宫经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通天宫经幢主要是参照桃源宫经幢建造的,有着同样的建筑结构,而且基本保留了桃源宫经幢的雕刻题材,也雕有迎陵频伽、力士、双龙、神像、莲瓣、佛菩萨等造像。
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为泉州乃至福建地区最精美的石经幢,桃源宫经幢即吸取泉州早期经幢的建筑特点,又成为后期经幢建造的一个标准,在泉州各类石经幢的演变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了福建石经幢的最高成就。
4.2与江南及中原地区经幢的对比
据史料记载,福建的佛塔和经幢都是由江南及中原地区传入的,把桃源宫经幢与这些北部地区历代部分经幢的建筑构造进行比较,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桃源宫经幢建筑样式的来源与传承。
考察分析唐代的石经幢,如唐开元16年(728年)的陕西陇县经幢,唐天宝5年(747年)山西潞城原起寺经幢、唐大中4年(850年)洛阳龙门大德真竖经幢、唐大和9年(835年)河北邢台天宁寺经幢和唐中和5年(885年)河南郑州开元寺经幢等,这些经幢建筑构造都比较简洁大方、明快朴质,只设一层须弥座,幢身上方宝盖也较简单。唐末时期如河北行唐县封崇寺石经幢、五代吴越时期临海海会寺经幢、北宋太祖开宝2年(969年)的杭州灵隐寺双经幢、北宋真宗大中2年(1009年)的山西五台县尊胜寺经幢和北宋仁宗景祐5年(1038年)河北赵县经幢等均造型复杂,雕饰丰富,比例优雅。元代之后,经幢发展缓慢,如河北保定明代的西夏文经幢,结构趋于简单。把桃源宫经幢与以上这些经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桃源宫经幢的建筑构造史接近于灵隐寺双经幢和尊胜寺经幢,它们都有多层须弥座、笔直的幢身、宝盖加仰莲以及类似的雕刻题材,只是一些局部构件略有变化。这也证明了以桃源宫经幢为代表的泉州宋代石经幢主要继承了江南及中原地区宋代石经幢的建筑样式,并加以局部的改造,因此,桃源宫经幢体现了我国宋代经幢的建筑特征。
通过对比还可以发现,石经幢自唐代出现后,历经五代至北宋,己经发展到高峰,而元、明、清时期逐渐衰落。从唐代到两宋时期,石经幢的建筑结构基本由简洁发展到复杂的过程,而桃源宫经幢正反映了宋代中国石经幢发展的高超水平,具有复杂、严谨而成熟的建筑构造。宋代石经幢的结构比唐代更繁琐,在施工水平、吊装技术和粘结工艺等方面均有提高,在造型上受佛塔的影响,同时融合石柱等建筑的构造,最终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经幢风格,桃源宫经幢正体现了这种建筑特色。
桃源宫经幢融合江南文化、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于一体,是我国宋代南派石雕艺术中的精品,为研究泉州古石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5、桃源宫经幢的宗教作用
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所述,在幢上写此经能破除一切恶道罪业,净除所有业障烦恼,因此佛教信徒们纷纷在石经幢上刻此经文避难消灾以求福报。据台湾学者刘淑芬博士的总结,经幢共具有9种宗教作用。1、祭拜供养,2、刻石传经,3、拓榻经书,4、超度亲人或亡者,5、灭罪,6、镇土地或海眼,7、禳灭祈福,8、延寿,9、报德建幢。可以看出,随着与中国传统文化小断融合,经幢所具有的功能也逐渐增多,从最早的灭罪度亡,发展到具有祈福、灭灾、镇土地、保平安等诸多作用,具备了某些风水塔的功用,因此,经幢与一般意义上的佛塔有着相类似的作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最大特色就是“坏罪积福”,并且有破地狱的功能,因此从一出现起,便和死亡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宋代泉州地区开始流行为亡灵竖立经幢,以便超度去世的亲人往生天堂。据记载,宋仁宗天圣年间,南安丰州有一个姓葛的富人去世,按照当地的风俗,其妻陈二十二娘就在桃源宫内为其竖立陀罗尼经幢,为亡夫祈求冥福,所以,桃源宫经幢首先具有超度亡者的作用。因陀罗尼经幢位于桃源宫内,与桃源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了解桃源宫的概况。桃源宫位于南安风景名胜九日山脚下的桃源村里,据传,唐僖宗光启年间,大将军傅实奉命入闽,僖宗赐其太宗李世民塑像一尊,后傅实就在泉州丰州的桃源村中建立桃源宫,用来供奉李世民圣像,并由妙应禅师主持工程,因此,桃源宫又名唐王宫,目前内塑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像,左边分别塑文巨徐茂公与魏征,右边塑武将程咬金与秦叔宝。桃源宫建起来之后,香火旺盛,傅实经常亲临朝拜,经过千年的发展,宫内供奉的李世民己经由人变成神,被称做瑞安大帝,而且佛、观音、祖妈以及田都元帅、相公爷也供奉在宫内。桃源宫实际上己经成为具有儒、释、道以及民风民俗思想内涵的综合性寺庙,这是佛教世俗化趋向的表现。所以,桃源宫经幢必然也受到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前来礼拜的对象由佛教徒扩大为普通民众,有着镇护土地,为平民消灭祈福的作用。
综上所述,桃源宫经幢主要具有追荐亡者,超度亲人,并为其灭罪祈福的作用与功能,而且,当年陈二十二娘选择在有着多种文化内涵的桃源宫内竖立经幢,还有利于今后乡民祭拜供养、灭罪求福以及镇土地等作用因此,桃源宫经幢与桃源宫一样,具备多种宗教作用,是佛教世俗化的具体表现。
结语
寺院经幢不仅是宗教物件,更是一件艺术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宗教史和社会史的意义。桃源宫经幢高峻挺拔,秀美壮观,雕刻华美精细,内容丰富,是集宗教、民俗与建筑、雕刻于一体的单体建筑,在建筑技术、雕刻工艺等方面皆属较高水平,不仅具备佛教内涵,而且还包含儒、道以及民风民俗的思想观念,体现了佛教逐渐世俗化的特点。桃源宫经幢既有江南和中原建筑文化的特征,又具泉州当地民风民俗的特色,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闽南乃至福建地区的宗教建筑以及雕刻艺术。
版权属于: 嘉祥石雕厂(http://www.shidiao136.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线留言
留言记录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