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宋代至明清时期的著名石雕佛像艺术的进一步世俗化
 
 
 

联系我们

  • 嘉祥长城雕刻有限公司
  • 电话:13791739397
  • 传真:0537-6855252
  • 邮箱:13791739397@163.com
  • 网址:-
  • 地址:嘉祥县长城雕刻厂
 
 

宋代至明清时期的著名石雕佛像艺术的进一步世俗化


发布时间:2013-09-08 06:00:21 阅读:7178

    宗教艺术的进一步世俗化,宋代至明清时期的著名石雕佛像,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在唐代的佛教艺术中已经日益明显。到了宋代,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在社会上,中上层人物广泛追求豪华、欢乐、奢侈和享受,对世俗生活的兴趣日益浓厚。同时从唐代中期以来,佛教中的禅宗压倒其它佛教宗派。以后,还进一步出现了在理论与要求、信仰与生活完全统一起来的禅宗。这一派主张不需要繁琐的宗教教义和仪式;认为不必出家,也可成佛,不那样自我牺牲、苦修苦炼,也叮成佛,而且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就是成佛。这些理论的必然结果就是,并不需要一种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于是,宗教艺术日益世俗化,以至最后完全被世俗艺术所代替,所以,麦积山石窟第165窟的宋代石雕观音,已完全人间化和世俗化了。它与同一石窟的宋代供养人像相比除了衣着与普通人稍有不同外,已经完全是优美俊丽的妇女形象了。它比唐代具有世俗化倾向的菩萨更写实、更逼真、更具有人情味。有些虽不属佛教寺庙,但属宗教寺庙性质的神庙,如著名的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主像圣母毫无生气,最有生气的却是与圣母并列的三十三尊侍女像。那神态各异、楚楚动人的优美的妇女形象,已毫无宗教寺庙的气息了。此外,象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辽代菩萨像,其中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面形丰满,体态婀娜,合掌微笑,秀丽妩媚,俨然是窈窕淑女的化身。石雕观音之汉白玉自在观音

    到丁明清时期,中国佛教的石雕佛像就越来越世俗化。现存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的十八尊罗汉像和云南昆明筇竹寺的五百罗汉的彩塑像,就是典型。前者不仅造型生动,而且注意个性刻划,成功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间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世、不同性格的人物的内心活动,十分耐人寻味,民间依据这些罗汉的形象特征,给他们取了许多浑名,如多言罗汉、瘦罗汉、哑吧罗汉等。可见它们都是人世间的活生生的人物。至于筇竹寺的五百罗汉,更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他们似佛非佛,似僧非僧,有文有武,有老有少,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刻划得细腻传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两个罗汉,一个好象在讲述什么有趣的见闻,另一个是那么心领神会地在倾听,两人的神态呼之欲出,十分传神。再如那个手臂上站着一只癞蛤蟆的罗汉,似乎正在向你津津有味地介绍他那宝贝的来历和了不起的妙用……。象这样世俗气息特别浓厚的佛教造像,说明中国的佛教造像至此已完全世俗化了。石雕佛像的贴金效果

    以上,从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的石雕佛像三个方面,鉴赏了一些有代表陛的作品。虽然远不能概括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全貌,但是,那些与当时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动传神的陶俑。气势雄伟庄严的陵墓雕刻,以及那些虽是宗教幻想,但又曲折地反映了现实、寄托着当时人们理想的丰富多彩的石雕佛像,已经可以说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丰富与宝贵,其中不少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应当珍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这项重要的艺术遗产,从它灿烂多姿的面貌中,加深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版权属于: 长城石雕 (http://www.shidiao136.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人阅读了:

 
关键词:
 
 

在线留言

留言内容
用户名
联系方式
验证码 
 
 

留言记录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