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石马仆
东汉石刻珍品。 1955年河北望都汉墓出土; 高76.5厘米。 它是由一块石灰石三维雕刻而成。 马头高高昂起,显得雄健有力; 骑手像个侍从,左手捧着一个扁盆,右手拿着两条鱼尾,神情轻松又满足。 石雕简洁明快,比例匀称,线条刚劲有力而不繁琐,整体造型古朴雄健。
皇帝、皇后礼佛石刻
两幅北魏时期的大型浮雕。 原刻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前壁左右两侧,描绘了北魏孝文帝与王后礼佛的情景。 构图、雕刻精美,人物情感丰富。 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著名杰作之一。 它于1933年和1934年被盗并运往美国,现藏于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州尼尔森艺术博物馆。
商代虎头人物石雕
河南安阳侯家庄出土大型Ⅰ型墓葬。 这是一尊圆形的白色大理石雕像。 整体高度 37.1 厘米。 全身盘膝而坐,双耳竖立,双目圆睁,张口露牙,全身虎爪云雷纹,似虎非虎。 形象凶猛,雕刻精美。 这种整块石雕的动物雕像,到商代晚期才发现。 当时,它被用来装饰在房子的柱子旁边。 是商代石雕的代表作。
商代石雕坐像
商代石雕中的珍品。 据说,西盘磨1943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高14.5厘米。 为白石雕刻而成,为商代晚期遗物。 此图像被完整保留。 坐着,胸部暴露,双腿向后拉,膝盖绷紧,双手放在地上,船长在你面前。 头戴平顶、围稍高的圆帽,身穿无扣双排扣大衣,大衣上饰有云雷图案。 稍微抬起脸,用眼睛直视。 形象古朴,枝干雕刻精美。
商代石刻遗存
河南安阳侯家庄出土一座商代晚期A型大型Ⅰ型墓葬。 白色大理石雕像。 头颅残缺,跪坐。 上身着大领外套,衣长及臂,右衽,宽腰带。 下身着裙长及膝盖以上,绑胫和绑腿,脚穿尖头鞋。 衣服的领子、驳边、下边、袖口都像绣花边,腰带上也有绣花图案。 裙子看起来像“褶子”,还带有刺绣图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商人的穿着打扮。 雕刻手法简洁、精美。
商代虎纹大石编钟
商代石刻珍品。 1950年,河南安阳殷墟五官村墓葬出土。 编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用石头或玉石雕刻而成,悬挂在支架上,敲击时会发出声音。 虎纹石磬由整块白色半透明的青石切割而成,长84厘米,厚2.5厘米。 正面雕有虎形纹饰。 老虎张开嘴,露出牙齿,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扬起尾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虎纹以线条雕刻而成,线条流畅。 敲击时,声音悠扬、清脆。 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大型乐器之一。
露天雕刻的动物图案石板
战国镂空石板中的瑰宝。 1974年,战国时期河北平山县出土中山王姬。 上有两兽纹,对称排列,下有两螭纹,呈盘绕状。 中间有一个十字,空处是空心的。 雕工还是不错的高11厘米,宽15厘米。
战国浮雕石板
战国浮雕石板中的珍品。 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战国中山王墓。 高度 12.5 厘米。 宽度 14.8 厘米。 两对角为兽纹,回头卷尾,形成侧廓,两足。 另外两对角的形状像动物面具。 雕刻精美,布局优美。
霍去病墓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瑰宝。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手下的名将。 由于战功,他被授予骠骑兵将军称号。 死后,葬于武帝陵旁。 墓旁散落着大型石雕,以示纪念。 石刻为西汉元寿六年(约公元前117年)左右,有象、牛、马、猪、虎、羊、“妖食羊”、“人斗熊”等16件。和《匈奴马践踏》。 。 大多是根据原石的自然形状,采用圆雕、浮雕、线雕等技法雕刻而成。 丰富而深沉,豪放豪迈,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石雕群。 代表作品有《马践踏匈奴》、《浮虎》、《跃马》等。霍去病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石柱基是北魏石刻的瑰宝。 1666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高16.5厘米。 上部为鼓形覆盆子盆,顶部雕有莲花,周围高浮雕龙、山造型; 下座浅浮雕金银花纹、云纹、桂月童纹。 座位的四个角各有一圆形雕塑,表演着击鼓、跳舞等姿势的音乐童子。 形象生动,雕刻精美。
赵州桥盘龙栏杆浮雕
在河北赵县,又名安济桥。 始建于隋开皇末年至大冶初。 该桥仅采用一座石拱,跨度为37.037米。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 桥两侧有栏杆和柱子,栏杆上有龙石雕。 栏杆正面刻着两条奋力贯通的巨龙造型。 龙头相对,前脚互相推挤,后尾紧贴棋盘。 龙全身雕有鳞片。 这个想法很聪明。 龙的造型栩栩如生。 是隋代浮雕石刻的杰作。
顺陵石雕
唐代石雕艺术珍品。 顺陵是唐代武则天之母杨氏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北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顺陵有北、南、东四个门。 南门留有两对立狮和天鹿。 北门有坐狮、鞍马各两对。 东、西门还留有狮子坐像。 其中以立狮和坐狮雕塑最为雄伟。 站立的狮子高约2.5米,睁大眼睛,大鼻子和宽嘴,胸肌突出,仿佛昂首阔步。 坐狮高约3米,是历代石狮雕塑中最大的。 它嘴巴和舌头张开,肌肉突出,前肢和脚部特别坚固和厚实,有效地夸大了狮子的雄伟形象。 整个石雕雕刻精美,雄浑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展现了盛唐石刻艺术的宏大风格。
乾陵石雕
唐代石雕艺术珍品。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 在陕西省干县梁山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陵墓前有大型石雕人物、石兽、中国钟表等。 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树生吉砒霜、无字脾等。 它们高大雄伟,雕刻十分精美。 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
北宋石刻信
1974年,在江苏连云港海清寺发现阿育王塔。 石字由一整块青砚雕刻而成,与须弥座相连。 包括盖子在内,长 90 厘米,宽 40 厘米,高 60 厘米。 坡四周浮雕四神: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出土时,石字是按照四位神的位置放置的。 石字两侧的浮雕内容相同:前半部分是从天而降的十二天乐,迎接佛陀入涅槃。 第一人撑伞,第二人敲钹,第三人举旗,第四人吹海螺。 后半部两侧各有两个小人,扶着一位头戴王冠、身穿长袍的长老。 一位是始皇,一位是梵天。 释帝和梵天身后,是佛陀十弟子。 有的仰望天空哭泣,有的低头哭泣,极为生动。 两个人头上扎着发髻,其余人都头上戴着项链,穿着宽肩外套。 这是一幅生动的“涅槃图”。 石函底部有须弥座,浮雕四位壮汉肩负舍利信,双手托着信函底部。 方形猫头鹰的上部阴线上刻有缠绕花草的如意图案。 腰部及下部淡刻云纹。 整个石字造型端庄,雕刻细腻,形象生动。 石槽前部较浅,为13厘米,后部较深,为20.5厘米。 它们都是手工凿成的。
卢沟桥石狮
金元时期文物。 石狮子是卢沟桥上的重要雕塑,闻名中外。 狮子数量众多,雕刻技艺精湛,将狮子的造型刻画得惟妙惟肖。 每个柱头的狮子都一样,姿态各异,表情各异。 历来有“卢沟桥石狮无数”之说。 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勘察发现大小狮子共485只。 狮子石有不同的品质和年龄。 大多是明清以后增设的,金元时期不多。 元双峰麒麟石雕是元代石雕艺术珍品。 1966年北京明代城墙上出土,石雕高105厘米。 凤和宫的麒麟是古代传说中象征吉祥的动物。 它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中心雕有两道张开翅膀的风。 两股风彼此相反地盘旋。 左上角、右上角饰牡丹。 下部雕有海浪双麒麟图案。 雕刻极其精细。 细腻,技法娴熟,构图饱满,主次分明,生动传神。
白水兴隆寺石雕
位于北京市房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 白水兴隆寺,原名兴隆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不祥之年。 明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 '现有无量殿及石像三尊。 殿坐北朝南,重檐四顶。 砖石结构,平面方形,弧形屋顶,藻井中央雕有龙首。 殿内立有花岗岩造像三尊,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高5.8米。 她有螺蛳髻,没有高肉髻; 脸庞丰润圆润,耳朵垂于肩上,身着袈裟,双手持结印,微微露出脚趾,脚踩在椭圆形莲座上。 两侧有两名侍者,左边是阿难,右边是迦叶。 前者双手合十,后者双手并拢,手指弯曲。 两者都有耳朵从肩膀垂下来。 他们穿着长袍,坐在椭圆形的花环上。 三尊石像衣纹流畅,雕刻古朴。 但明代重修时,全部被泥画所覆盖。 现在大部分已经剥落,露出了雕像的原貌。 它们是北京最大的石像。
明孝陵石雕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位于南京市钟山(紫金山)南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陵前有文臣武将石雕八尊,花桌二尊,石兽二十四尊。 公务员头戴宫廷王冠,手握宫廷权杖; 武将身穿铠甲,手握金乌。 华表由汉白玉制成。 刻有云纹。 石兽有狮子、雄鹿、大象、独角兽、马,各四种。 其中以武将雕塑、石象雕塑最为精美。 武将身高4米多,石象高3.47米。 人物、石兽均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排列整齐,长达三里。 石雕体量巨大,雄伟,造型笨拙,线条粗犷有力,神情宁静肃穆。 是明初石刻的代表作之一。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