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avatar 2023年8月8日01:00:16 评论 2,297
摘要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中的“和合”意识所表达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宫观建筑与“阴阳”的自然“和合”,并且以此形成以朝天敬神为中心,以人、地、天序列构思为主题的规划格局。从上文可知,武当山这些别出心裁的道教建筑群,是建筑师们胸中有丘壑,以“和合”思想熔铸其中,这既体现了科学人文合一的理念,又充分说明了“和合”是一种实现天地之和、天人之和的文化心理境界。

中国的和谐文化源远流长,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即“天人合一”。 佛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本身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 这种智慧贯穿于佛教思想的方方面面。 它是一种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礼俗秩序。

佛教认为“善待万物,积大功德”是修行圣洁的必要条件之一。 它主张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因此,制定了许多关爱自然的规章制度。 只有把“爱物”作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导原则,才能克服和化解因人类思维狭隘和行为失范而造成的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真正实现“人与人和谐”的理想。人与自然”。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中,“天”就是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与自然的统一。他指出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基调”。 在天人合一中,天、地、人等宇宙万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应与整个自然世界和谐交流、共存共荣。 这些“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维方法,为峨眉山佛教寺庙建筑群的选址和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峨眉山和谐文化的主要精神是“务实融合、和谐创新”,把自然视为和谐的整体,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并产生生态文明理念。 探索“天道”,即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道与天道的统一。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道。 。

《道德经》认为“道生万物”,天、地、人同源同姓,都富含道教思想。 它们共同存在于天地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平衡。 为此,佛教寺院的方士们至今仍宣扬道法自然、爱护万物的和谐理念。 清朝初年,峨嵋派高级道教掌门人要回五龙寺时,他坚持每晚都要植松树。 据《武当伏地宗真集》卷载:“仙家掌门……不出名,明代渡后,隐居峨嵋,植杉。今五龙宫后杉。”都是大众种的,耕种灌溉,根本没时间花。”

从峨眉山的山名来看,峨眉山早在六朝以前就有“太和山”的别称。 唐代郦道元《水经注》云:“武当山,一曰太和山”。 明成祖重修峨眉山寺庙时,曾下圣旨曰:“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称大岳太和山。金殿其大顶曰大岳太和宫。” 此后,明朝官员数百件圣旨和所有由子子执行的官方文件,都将峨眉山称为太和山。 而“太和”二字出自《易经·千卦团传》:“大道变化,各正其命,护太和,为离真。” 意思是自然运行发生变化,万物归于平静。 只有心灵平静,保持完美的和谐,一切事物才能顺利发展。 古代把阴阳结合和天地元气统称为“太和”。 中国唐代思想家认为,宇宙在没有划分具体事物之前,世界本来是和谐的,没有不和谐的。 和”。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其实,“太和”隐含着一个理念,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达到宇宙和谐——天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愿望。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天地之间的“太和”不来,那么“太平”就不会出来。 峨眉山被称为“太和山”的命名理念,其实蕴含着和谐的理念,即希望实现“万国之武”、“天下皆大同”的“终极和谐”局面。平静的”。

元明时期方士张三丰说:“道以天、地、生灵为名……无名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无名者,天地之始也。”形义为名,名为万物之母,有名则自然、地、人、物而生。” 可以说,佛教的天人合一观是建立在“道”中天地人合一的基础上的。因为“天”在“天地重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天人互动的过程中,人的意志必须服从天的意志。而皇帝“化贵为贱”,“化卑为贵”,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生活“圣人立基”的目标。 “人必须迎合天意来治理、回应天,政治运行才能和谐吉祥,天下才能治国。这样,道家哲学的宇宙论就与其政治思想结合起来,产生了。”在天人合一的神学政治中。” 理论。”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为隆庆的官员信奉峨眉山真武神,不仅是出于追随道教、崇拜的宗教需要,也是出于合法化军队、巩固继承的政治需要,所以他在建立武当的过程中真武寺。 除了展示九玄神的帮助和帮助,宣扬“帝王崇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亲自请教“宣帝升真事迹”,委托道士为了“修行至真,道德永恒”,他甚至断定:“无天天是一座名山,是南极真武九玄神修炼显化的地方……也就是他要创造的地方。” 在朱棣的思想中,天下人都应该恪守“顺天道”、“循规矩、不犯疆”,天下最终会实现苍生“共享太平之福”。 ”。

人们的审美习惯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时代文化潮流的一部分,总是或多或少地体现着时代的精神特征。 对于渗透着道家思想的峨眉山建筑群来说,和谐的文化意识体现在人与自然在情境和神韵上的亲密融合。 物我一体,主客和谐,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自我的相互沟通。 这种丰富而深刻的道家“无为”哲学思想,构成了峨眉山建筑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 唐代的方士和佛教皇帝认为,宇宙之道在于天地的和谐——自然和谐。

明成祖朱棣在修建峨眉山金顶院墙时,曾下旨专门指出山体不宜大规模开挖,墙体应顺势而建: ” 赤隆平侯张信女婿兼都督木心:今大岳太和山顶,尚有建筑四周城墙残存,其山身份不可扰乱。墙势险峻既如此,无论多高,但人过不去,就止步不前,一定要坚强有力,与天地一样长万年;因此,隆庆。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从历史文献分析,明代隆庆年间,有两万多人修建峨眉山。 整修天柱峰的山体地形并不困难,但明成祖朱棣下令不得对山体进行人为破坏,充分体现了最高统治者迎合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峨眉山故宫由此成为体现“天人合一”精神的杰作。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峨眉山佛教建筑群“和”意识所表达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宫殿建筑与“阴阳”的自然“和谐”,并以此为中心,以祭天为中心,孕育于天地之间。人、地、天的秩序。 主题策划模式。 佛教认为神灵住在天上,所以古人建造高台与神灵沟通。 普通人想要上山祭拜,必须经历一个从平凡到神圣一步步攀登的过程。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古蔡州至天柱峰,全长120里。 拟将蔡州至玄月门六十里称为“人间界”; 玄月门至南岩四十里,称“仙山”; 从南岩到天柱峰二十里,称为“天”。 制作:人间:仙山:天堂=60里:40里:20里=3:2:1。 一座精心铺砌的神道贯穿其中,象征着通向天堂的“天梯”,从幽深的玄月门上升到天柱峰(又称“金顶”)之巅。 绿墙、绿树、流云、雾气,时隐时现,神道有计划地将独立、分散的景色串联起来,引导游客逐景游玩、欣赏,紧紧抓住人们的心弦,成为人们攀登的动力。 来源。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修炼成仙的必要条件之一

神道两侧有同石雕花的莲花柱和石栏杆。 雕刻古朴、柔和、流畅,规矩大小一致,让人自然感受到和谐的气氛。 到达顶峰,供奉玄武的金殿象征着地位的至高无上,从而占据山中最高贵的地位,是峨眉佛教魔界的象征。 因此,只有在大雄宝殿和群山的映衬下,金殿才显得典雅庄严,充满深邃的意境。 位于金顶之上的太和宫金殿,模仿佛教妖界中的玉石场景。 这些方案以道的意境为指导,巧妙地解决了建筑中的比例、节制和秩序。 其中蕴含的神话寓意着人类社会秩序与宇宙秩序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平衡有序发展。 追求理想境界。

由上可见,峨眉山这座别出心裁的佛教建筑群,是在建筑师们的头脑中建造而成,以“和”的思想铸就的。 实现天地、天人和谐的文化心理境界。 因此,可以说,“呵呵”二字道出了峨眉山古建筑所蕴含的深意。 这些和谐的思维方法是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动力。 挖掘和弘扬峨眉山和谐文化的人文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峨眉山各项建设事业更好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