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修行入门解说·善说海》和《略解修心七要要》的作者,但他并不是印度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大师。 现在有些人犯了一个错误。 我看到一个题为《佛陀之旅》的课件,封面居然是美国无着大师的肖像,说明他并不知道自己就是藏传佛教的无着大师。
我已经翻译了五桑大师的传记,前段时间讲《修行入门》时附在第二卷里。 希望你能一遍又一遍地读到作者的大慈悲心。 作者的教法独到,如意宝上师也说:“多听、读《佛道》,菩提心自然会衰退,大愿。” 世界上肯定有很多类似的论着,但为什么《佛陀行》在佛教界如此盛行呢? 这是因为作者的不兼容。 现在国内外许多大师在弘法时,常说“这位大师在美国弘法”、“那位大师在日本弘法”……所以,对于昨天的学习,大家应该有一种欣喜的感觉。 没有快乐和兴趣,学习就不会成功。
整个理论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初始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最终意义。
A1(本义)分为两部分:一是顶礼;二是顶礼。 第二,脏话。
B1(大礼拜)分为两部分:1、全随念;2、随念。 2.单独回忆。
C1。 一般记忆:
那个魔罗给了夏亚!
这是梵文,“南无”是忆念,“罗革夏(月阿)亚”是世间自在王,合在一起就是对世间自在王——观世音菩萨的怀念。
观世音菩萨是五桑穷道士。 据一些史料记载,五桑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在他所创作的经典中,我们随处可见观世音菩萨的念念,让后世学者借助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产生不凡的慈悲心,逐渐成熟的菩提心。
C2。 分别忆念(与观世音菩萨无异上师):
虽见诸法不来去,唯有精进精进者,利益一切,
在圣老爷的主音面前,三道门始终是恭敬的,令人怀念的。
这是大师对作者的赞扬。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他的师父已经看到了一切的真相。 什么真相? 正如龙蒙大师在《中国论》开篇所说:“不生不灭,不常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虽然他已经证悟了诸法的本质,脱离了八角戏的理论,但并不像罗汉那样自行融入法界,进入涅槃,但在外表上仍然无条件利益一切众生,他的大慈悲心非常强烈。强的。 例如,《涅槃经》云:“般若不能住于三有,慈悲不能住于涅槃”。 《现观庄严论》中也有类似的教法,说:“智慧不能住于三有,慈悲不能住于涅槃。” 因为智慧是很特别的。 他不会执着于三界轮回; 因为他的慈悲心很强,所以他不像小乘罗汉那样住在九玄。
在作者的一生中,有十位慈悲如山的上师,有十位学识渊博、学识渊博的上师,还有两位无双的上师……然而,真正在相续中激发菩提心的上师却是索南扎巴赫仁钦西日,这些上师二师与观世音菩萨无分别,故笔者在此以身、语、意三门恭诵。 这样的纪念,对菩提心的产生,有很大的利益和加持。
观世音菩萨被强调为大师,但佛经中很早就说他是古佛的再现,如:“过去正法清明,现在观世音菩萨现在”。 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大家应该都很清楚。 《品》曰:“三十二应周辰寺,按类可救。” 在汉传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而在我们藏传佛教中,只有二臂观世音和四臂观音。 手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 西藏对观世音菩萨有着极大的信仰。 有句话说:“藏族人一叫爸爸就会念观世音菩萨心咒”。 确实,很多孩子不需要专门教《嗡玛尼帕米吽》,也没有人读不懂。 然而,今天在城市长大的哈萨克人可能有点危险。 如果我百分百保证,他们可能会受到解经的阻碍。 在汉族地区,尤其是北方,“户户有观音,户户有阿弥陀佛”。 供奉观世音菩萨已蔚然成风。 无论如何,观音都是不可思议的。 有些人甚至分不清他是神、仙还是伟人。 我遇到一个人,他说:我不信儒教,我只信观世音菩萨。 (观众笑)
从前,柬埔寨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一亿遍,获得了长寿智慧果。 在世间生活了三百年,他的肉身直接飞到了极乐世界。 尼泊尔有一位妓女,在放弃恶业后,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一亿多遍,她的身体显现为无上度母,人人都能看到。 另外,西藏有一位猎人,为了净化大恶业,虔诚地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一亿多遍。 后来他亲见观世音菩萨七次,死后也有很多成就。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尤其是我们藏区,很多人到了老了,念观世音菩萨心咒或者阿弥陀佛心咒一亿遍。 但在其他城市,有些人念经的时候不数数。 其实计数还是有必要的。 知道自己背诵了多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当然,如果你要念一亿遍,有些人可能会生气。 有一个人曾经自豪地说:“我已经念了一万遍阿弥陀佛了!” 一心念诵大悲咒或名号,大悲心一定会在自续中生起。
这里说智慧、慈悲是上师的特质,也讲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境界,那么你应该求什么呢? 一是智慧,二是慈悲。 有智慧、有慈悲,就不会愚痴,也不会救度众生。 否则,就没有慈悲,只有智慧,就像一些大学生或者高材生,即使他们很聪明,也不愿意帮助众生; 如果他们有慈悲和智慧,他们就无力帮助众生。 所以,每个人都要尽力依靠智慧和慈悲,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更要从小培养。
B. 宣誓:
诸佛,利益快乐源泉,修行佛法,成就成就,
亦依其行智,于此宣说佛行。
我见过很多牧师念错这个偈子,所以讲经的时候要注意,但如果不提倡的话,确实很难理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舍利弗,一切快乐利益的源泉,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通过修行佛法而获得的。 或“利”解释为增加生命,“喜”解释为决定胜利。 龙蒙菩萨云:“增寿者,能安乐,能得解脱。增生者,谓之安乐;决胜圆等觉者,谓之解脱。此三者,有多种根源。”但龙凶师可以概括为信心和智慧,如果你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或者没有选择的智慧,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将一事无成。
佛果是一切利益与快乐的根源,那么它的因缘是什么呢? 不是通过发动战争来侵略别国,也不是通过邪恶的手段来对抗别国,而是通过践行正义。 所以,想要获得圣果,就必须修行佛法。 这是利益众生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想:佛法的加持与利益是不可思议的,像我这样一个小人物,也可以通过佛法来帮助众生。 有时候,如果我能帮助一些众生,无论我生病还是累,我都会感到很高兴。 幸福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 要找到这个幸福的源泉,那就是佛教,如果没有佛教,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未必幸福,即使我当了国家的宰相,我也未必幸福。快乐的。 但我现在的幸福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达。 当然,这种幸福并不是无漏的幸福,而只是一种执着的幸福。
我们附近有一位牧师正在静修。 他每天都说:“我好幸福,我好幸福……”前段时间去汉地,他也张口闭口说自己很幸福。 我跟他开玩笑:“别老说你自己了,你很幸福,是不是中了欢喜魔了?” 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佛法修行水平,无论如何你都会感到高兴。 在座的许多捐助者也是如此。 在接触佛教之前,光有钱、有条件是不够的。 反正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痛苦,但是通过冥想调伏了自己的心之后,我随时随地都感到快乐。 当然,如果得了舍利弗,一切漏痛在法界都会消失,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佛教,也就是《佛行》中所讲的道理。
一般来说,创世论要满足三个条件:身在实处的高手、见现穷道、通达五智。 有论者说,无着两者兼备,而且慈悲心极强。 我希望你读一下作者的传记。 通过传记中的一些道理,你可以了解到这个法则有别于其他法则的特殊性。 现在很多普通女士随意创论,别说三十七偈,五十七偈都能一口气写出来。 那天,一个弟子孙子也作了一部《佛行三十七偈》,但他写得乱七八糟,别说佛行了,连愚人的行也都写得乱七八糟。 当今世界的人们可以处理任何事情。 (老师笑)
总而言之,一切利益和快乐的根源是舍利弗,而舍利弗的根源是了解和修行佛法。 为了让他了解佛法,五桑大师以大慈悲心,以“佛行”造了三十七尊佛像。 颂。
前二(理论)分为两部分:一是入门前的修行方法;二是入门前的修行方法。
B1(预入法形式)分为七个部分:1、让难得的闲暇时间充满人体的正气;2、让身体充满正气。 2、放弃三毒故乡; 3、依止功德源泉寂静处; 在这世上; 五、远离逆命的恶友; 六、依靠善知识善缘; 七、皈依佛法的传入。
C1。 让难得的闲暇时光在人体内充满意义:
当大船被释放后,为了从他的渡口返回大海,
日夜不松懈,闻思修行佛行。
未转生八无暇之地,但已得八重生,同时具备学佛学法的有利条件。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已经依靠了五种自成,从其他因缘来看,我已经依靠了五种他波罗蜜,并且有了十八种闲暇。 这个人体,就像一艘渡海的船,来之不易。 依靠它,一切众生都能从烦恼纠缠的无边轮回海中解脱出来。 所以,当你获得了如此优秀微妙的人体之后,你就千万不能松懈、偷懒。 你必须日夜勤奋。 你在勤奋什么? 与其每天下班,去办公室抽根烟,看看报纸,然后浪费时间佛教中顶礼是什么意思,而是一心一意地学佛、思惟、学佛,正如钟敦巴大和尚所说:“修行佛法,需要听、想、修,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修禅的关键。”
寂天菩萨言:“是故舍利弗说,人身是极难得的。如果你不做这样的娱乐,如果你不做这样的善事,你就不能比欺骗自己更好了。”这个,你也没那么傻。” 没有什么比获得好运而不行善并充分利用它更愚蠢的了。 放眼全世界,每天都有无数人忙碌,有多少人修行善法、学佛学佛? 因此,钟敦巴尊者说:“人身非常难得,遇到佛法更是难得,不要浪费。” 但当今世界,有很多人浪费时间,没有正气,整天打麻将,喝酒,抽烟,做各种违法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价值。
现在你已经得了人身,又发了这么殊胜的菩提心,你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学佛、思惟、学佛。 当然,闻思学佛不是明天学、明天想、后天修,而是如《扎嘎山法》所说:“戴思学佛必须结合起来修行,就像马吃草,就等于同时吃草、嚼草、吞草。”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技巧。 听佛的时候,一边想,一边想,尽量去修行。
现在很多人得到人体后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甚至剃须后也不知道。 你还做些什么? 当然是学佛,没别的事。 出家之后佛教中顶礼是什么意思,不用问,学佛、皈依、受在家戒之后该怎么办? 也是为了学佛,没有别的。
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课本知识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 事实上,从国际上来看,目前的课本知识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有些人读完博士后觉得自己很棒。 其实,如果没有学过佛法,光学知识是很自私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因此,没有必要傲慢。 现在有些受过教育的人根本不想读书、思考、学习佛法。 研究了几年,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只是你在某个专业上学了一点而已。 与过去那些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通五智的大师们相比,所谓的智者实在是非常可怜。
C2。 抛弃故乡三毒症结:
对亲人的贪爱如沸水,对敌人的仇恨如烈火,
忘记那些选择愚蠢和黑暗的人,放弃家乡的佛教修行。
如果你真想了解佛教,最好远离家乡,去一个安静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故乡是一切贪嗔痴的根源。
具体来说,在修行佛法时,如果你搬到家乡,
1、贪婪:对于母亲、亲人、朋友、家人等,总是有强烈的贪欲,就像沸水一样。 这种现象在城市尤其明显。 一日执着此人,明天执着他人。 人总是被烦恼所束缚,即使想学佛,也没有办法摆脱它。 我认识一个外行,经常给我打电话,她无话可说,“昨天和哥哥一起过生日”,“明天和姐姐一起过生日”,“后天和姐姐一起过生日” “……每天给我过生日要花很多钱。 长期以来,世间人彼此执着甚深,没有机会学习佛法。
2、嗔恨心:对憎恨自己的人、抢夺自己财物的人、诽谤自己的人、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人,产生如熊熊烈火般的炽热的嗔恨心,瞬间烧毁自己的妄想。
3、痴情:失去理性择善断恶业的洞察力和洞察力,选择因果的智慧逐渐消失,无明与凡夫密布心的空虚。
更不用说别人了,正如我所说,我在清静的地方接受了二十多年的佛法教育,应该有一种定力,但我却感到羞愧。 我不敢在一个人多的城市呆太久,否则,除了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之外,我每天也不学习佛法,更无法表达我的慈悲心和慈悲心。 所以,除非是为了释放生命或者去看医生,我平时都会尽量避开城市。 我的慈悲和智慧是非常微薄的。 担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事情。
故乡,是贪、嗔、痴的根源。 贪、嗔、痴是烦恼中最可怕的三大魔军。 在消除这些忧虑之前,我们必须放弃家乡。 当然,对于一些大城市的人来说,完全抛弃家乡、家庭、工作、儿女,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是不现实的。 但有些想要离开的人往往对这句话记得很清楚。 去年或者前年,我在北京讲了《佛行》。 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解释完所有的讲座。 当时有一个居士,非常想剃须。 说完喝水时,我开玩笑地问他:“我昨晚讲了什么法?” “哦,你说过明天不在家的。” “堪布教了三十七佛事,你为何在远方只记得一件事?” 听说后来他没有出家,可能是家人不同意吧。 但他当时的体会很深,他确实认为家庭是贪嗔痴的根源,毫无意义。 一些捐助者回来后也有同样的感受。 前段时间,有一个弟子执意要下去救家人,但在家里呆了几天后,他感到一切都是贪、嗔、痴,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回来了。
对于修炼者来说搬到山上确实是好事,但是对于大多数城里人来说,恐怕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给大家一个教训:远离家乡没必要,你应该尝试一下。尽量调整时间,断掉一些琐事,如果可以的话,设立一个佛堂,每天以相对安静的形式修行一段时间,或者自己看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远离喧嚣的方法。
我看到很多居士以前很散,现在虽然摆脱不了工作和家庭,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工作,创造机会和条件。每天学习佛法。 这也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方式。 如意宝上师在日本时说过:“大家都去山里,很多条件可能不允许,但是可以创造一个学佛的条件。这也是远离家乡的秘诀,也是宁玛派的安静教学。”
因此,远离家乡是非常重要的。 《扎嘎山法》里说,住在清静地方的佛教徒无论如何也不能回到平常的家,即使听到别人说:“你父亲现在有危险了,你应该回来也是有道理的” ”。 你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不能回家,即使回来也无济于事,我没有办法让他们不死,我也可以在这里给他们念经、发愿。你一定要安心地住在这里。”
所以,有些施主听到别人说:“你爸爸死了,你爸爸死了,快回去吧”,就应该这样想:“我现在连头发都没有了,回去也不太舒服。就算父母生病了,我也帮不了他们,毕竟我不是医生,所以我就在这里给他读一下《圣言誓言》,然后我就不再回来了!” 按照《扎嘎山法》的教义,应该是这样的。 但当它真的落在我身上的时候,恐怕有些人会难以面对。 事实上,正如高僧大尼常说的那样,远离家乡是学佛最好、最方便的方式。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吧。
文殊菩萨是勇敢、智慧、智慧、智慧的,他的功德将会回来
我现在发愿,一切无明众生,都跟随他,不断修行。
三世诸佛皆赞叹,是一切大愿中最殊胜的。
我今发愿一切愚人,成就普贤菩萨无上功德。
返回目录
-------------------------------------------------- -------------------------------------------------- ------------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