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座极具雕塑特征的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大厦建筑,和雕塑有着同一性,一是在承重方面和野口勇的作品极其一致,众所周知,当时大家对于这个建筑的可实施性都有疑问。其实,这组雕塑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个形式的建筑在重心方面无需怀疑,但是库哈斯的方案还是在结构上对传统摩天楼结构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性,反过来说,也正是雕塑的实验性成为这座建筑结构成立的基础。另外一点上和野口勇的作品保持一致,即通过一维而获得多维空间,野口勇的雕塑可以说是一个“环”,通过巧妙的扭转而站立。
**是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的角度与雕塑进行类比。贝幸铭说过:“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
我们知道老子的美学早就揭示出一个原理,诞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为利,无之为用。即我们在塑造陶盆时,重要的是被塑造的空间,那么这个“环”要构筑的是多维空间,所谓建筑形成的那种完全自我的内在秩序,正是由这个”环”来构筑的。也许有人认为,库哈斯的思考是彻底粉碎了传统的审美基础,但是未必如此。从外观上,我们找不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建筑,因而使固有美学标准迷失了方向,但是当我们放弃那些已经失灵的尺度,就会发现将雕塑巨大化,功能化,转换身份,从而形成极富表情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待建筑作品可以*加直接地了解建筑的设计初衷。
也有学者从这个科学门类的相似性发展来看待这个论题。例如,肖玮先生在《装饰》2006年第12期发表过题为《论建筑形式的雕塑性发展》的文章,他在文中阐述道: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美产生于建筑形式,产生于建筑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建筑因而像个完整的躯体,它的每个器官都和其它部分相适应。雕塑作为一个重要的形式语,给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多种可能。并提出现代建筑形式着重内外空间凹凸深度的塑造,逐渐走向塑造具有雕塑性的建筑形式—建筑即雕塑。所以,在艺术的发展中,石雕和建筑的关系从来就没有隔断过。
其他人阅读了;
北京十三陵的石雕牌坊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