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佛教艺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育生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佛教雕刻是佛教艺术产生以来*为辉煌的部分。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至公元5世纪云冈石窟开凿之前,在印度以及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都先后产生和发育了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佛教石雕艺术品之间由于产生发育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相互间既有区别和差异,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其艺术风格在继承和吸收我们传统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必然受到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当时已存在的佛教雕刻艺术的影响。笔者通过研读中外学者佛教艺术史方面的论述和著作,对照云冈石窟有关艺术品的表现特点和个性风格,发现其受犍陀罗派艺术的影响极其明显,并呈现了艺术发展的*新阶段和我们化趋势。一、"否定之否定"式的演化--讨论云冈石窟中所描绘的"佛陀鹿野苑初次说法图"与犍陀罗佛教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联系及其发展。
"佛陀鹿野苑初次说法图"是佛教雕刻艺术*为常见的表现内容。说的是释迦牟尼成道后,始来鹿野苑说四谛之法,度陈如等五比丘,是谓"鹿野苑初次说法"。《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
尔时世尊为陈如三转十二行法轮已,陈如等悉了达诸法因缘,漏尽意解,成阿罗汉果。即于是时,三宝出现,婆迦婆为佛宝,三转十二行法轮为法宝。
五跋陀罗为僧宝。"佛陀鹿野苑初次说法图"在佛教雕刻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早期印度派佛教艺术(约公元前150年~公元50年),由于不允许有佛陀的形象出现,在描写"佛陀鹿野苑初次说法"的画面中,不可能出现佛陀本人的形象,只能以象征的形式加以描写。早期印度派佛教石雕艺术家以印度古时的难底婆多(金牛)象征来表现"三宝",这一印度派佛教艺术的传统规定性被延续了几百年的时间。黑格尔曾说过:"规定性是被视为肯定的否定",这是很深刻、很正确的。犍陀罗雕刻艺术产生不久,我们就看到了对印度派佛教石雕艺术象征表现手法的否定方面。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