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对此课题的探讨,源于观巧竹寺五百罗汉石雕像么后,其绵丽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吸引我们的目光,亦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巧竹寺五百罗汉石雕像的雕造者为山东艺人,他在68岁入滇雕造巧竹寺罗汉石雕像前,己于1851年在成都宝光寺雕造五百罗汉石雕像。我们前往成都宝光寺考察五百罗汉雕像时,发现其与昆明巧竹寺的罗汉石雕像在表现手法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色彩方面:巧竹寺五百罗汉石雕像色彩绵丽,大色块、对比色运用颇多;宝光寺五百罗汉石雕像雕金身,仅在衣纹的權皱处有色彩涂绘的痕进。
相貌方面:巧竹寺罗汉石雕像相貌"野逸";宝光寺罗汉石雕像相貌"儒雅"。雕像风格方面:巧竹寺五百罗汉石雕像中,雕于大雄宝殿两侧墙壁上的敞尊罗汉像,以"群组造像"方式呈现给世人,再现"壁雕"?技艺;宝光寺的罗汉石雕像,单尊陈列,多采用圆雕技法。
空间安置上:巧竹寺罗汉石雕像分列于大雄宝殿、梵音阁、天台莱阁三处,大雄宝殿两侧的墙壁上共雕像敞尊,每面墙壁雕34尊;梵音阁与天台莱阁的罗狭像,在空间上呈现出"四"字形结构,每一阁分左、中、右三间,每间墙壁的三面分上、中、下三层,靠口一侧的墙壁为内外两层,两阁的罗汉石雕像分别为217、218尊;宝光寺罗汉堂由中轴线将垫像分为南、北两区,两区内包含殿内壁、曲尺外侧、曲尺内侧、天井壁四个部分,罗汉石雕像呈"田"字形结构分布,甜列在四面墙壁、天井四周和四个独立的曲尺台上,另外四尊像位于田字殿的中屯、十字过道内,或坐或立。
通过对两寺五百罗汉石雕像色彩、相貌、雕雕风格以及空间安置四方面的对比,我们发现虽然两寺五百罗汉石雕像都雕于晚清年间,且为黎广修及弟子雕造,但两寺的罗汉石雕像差异明显,除此之外,在罗汉类型、制作工艺、罗狭堂主尊方面又有相似之处,送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为此,我们查阅罗汉石雕像的相关资料,了解自五代始,罗汉绘画、雕像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特色。然而关于五百罗汉石雕像的来源,经典的记载各执一词。《十诵律》?卷四载,释迦牟尼佛生时,便有随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称为五百罗汉。《法华经》?记载,佛为罗汉讲经之后,罗汉修成正果。《法住记》载十六罗汉各有部下,各有驻地,从五百到一千六百数目不等,五百罗汉石雕仅是其中一组。《舍利弗问经》记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祇,音乐树下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在弗沙密多罗王灭佛法后,有石雕五百罗汉重兴圣教。两晋竺法护译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记载佛灭度后次年,迦叶尊者与五百罗汉(五百比丘)*初结集的事。《高僧传》卷十二载,东晋时,五百罗汉*初显现于天台山;至五代,对罗汉的崇拜兴盛。
佛经中记载石雕五百罗汉的各种起源,关于石雕五百罗汉的表现艺术--绘画、雕刻,在佛教史、美术史中亦有记载,*早把罗汉绘成图画出现在后汉时期。随着《佛说兴起行经》的翻译,五百罗汉石雕像开始流传,两晋么后,《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译出,在北方中原地区,五百罗汉石雕像的事迹逐渐传播。至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已有"涅藥变相"的石刻,表现的是一佛二弟子题材,龙口石窟中亦有罗汉题材的石刻。北方的寺院壁画中,有"释迦十弟子"、"十六罗汉浮雕壁画"、"十八罗汉石雕壁画"等罗汉题材的壁画。南方现今遗存*多的早期罗奴壁画,是成都大圣慈寺的"行道二十八祖(西天二十八祖)"、"行道罗汉有六十余躯",由四川画家左全绘画,这些遗存为后来五百罗汉石雕像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