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的起源与演变

  • 石牌坊的起源与演变已关闭评论
  • 4,883
  • A+
所属分类:石牌坊
摘要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雏形期到成熟期再到鼎盛期,石牌坊从原始产生到最后的鼎盛期在整体造型结构方面没有太大的改变,石牌坊从工艺设计角度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的单一表现形式到多样化的题材融入其中的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雏形期到成熟期再到鼎盛期,石牌坊从原始产生到*后的鼎盛期在整体造型结构方面没有太大的改变,石牌坊从工艺设计角度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的单一表现形式到多样化的题材融入其中的一个过程。牌坊无论如何演变,基础结构都是由立柱和横梁搭建而成。演变过程中变化的是檐楼的结构、立柱和横梁的数量、样式、雕工、画工以及材料尺寸的差异,简单来说都可以归纳成两根立柱架起一根横梁的排列组合结构,与*常见的“门”形式相同,这也是门洞式建筑的特点。

石牌坊

冲天式石牌坊

根据石牌坊的历史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起始、成长、成熟、鼎盛。

起始时期,我们可以追寻至春秋的“衡门”。《汉书·玄成传》记载:“衡门,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居也。”这里的“衡门”就其结构而言,有立柱和横梁,且横梁架于立柱之上,这已具备构成牌坊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现在研究牌坊的原始形态。关于“衡门”*早的古代典籍记载出现在《诗经》中,《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是在周朝初期至春秋中期编写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春秋中期既已出现“衡门”,这也就是牌坊产生的起始阶段。

牌坊效果图

牌坊效果图

第二时期为成长时期,即“乌头门”,(亦称“棂星门”)。“乌头门”是把两根雕刻精美的华表柱竖立后,在其之间增设窗门等结构的形式,这种形式相对于单一的“衡门”视觉上*加完整,表现形式*加独特。为使陵墓有肃穆、宁静气氛,常在主轴线上建牌坊和棂星门,成为整个空间序列上的一个起点或节点,起到分隔空间、增加层次的作用,同时衬托渲染气氛,成为陵墓的标志性建筑。这类石牌坊主要见于明清帝王的陵墓。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记录,这种形式的建筑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据《唐六典》记载只有六品以上的官员府第才准用“乌头门”,一般百姓家是不可以设立的。而且挂匾额在他家的门上,有宣扬品德高尚之意。现今旅游如果所到之处可以见到“乌头门”,便可证明此处曾经住着朝廷高管。

石雕牌坊

三门三楼石雕牌坊

石牌坊演变的成熟期,为第三阶段,这时期的牌坊以独立形式出现。到了北宋中期,人文经济的发展相对于从前开放了许多,牌坊不再是闭塞的作为隔墙,而是将其中间的阻隔墙推倒形成独立的样式。这样传统的格局被打破,新的连接两个街道式的牌坊成为主流。这样逐渐到了宋朝中期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格局变化,新式的牌坊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在城市中建立,这种标志性的建筑也随着后来越多越多的寺庙、陵寝、祠堂、衙署、园林等*多的被建造,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装饰意义的新型建筑。

石牌坊

三门五楼石雕牌坊样式

石牌坊演变的鼎盛期,也是产生以来的第四个阶段。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牌坊从形式上已经多样化,所立牌坊也一定要有其涵义。这时期的牌坊有木式结构,也有仿木式结构。其中石牌坊有以汉白玉为材料,精致的铜雕作为装饰。明清时期的人文艺术及工匠技艺已经发展到鼎盛期,牌坊的装饰雕刻也发展到了极致,皇家牌坊雕龙画凤,民间牌坊吉祥纹样也是精雕细琢,及其臻美。明清时期立于民间街道的石牌坊也有特定的建筑意义,大多建立于交通要道,即为当时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发展到明清时代,必须有皇帝御批才可以建立牌坊,民间百姓若要立牌坊必须通过层层上报。因此,民间为个人所立的牌坊,其表彰者必是造福一方的大善人或是远近闻名的忠孝之人。所以,一个地区所见石雕牌坊多,便可以推测出这个地方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建筑本是一部反映历史的“立体史书”,而我们的每一个牌坊所立,都是极为隆重的事情,人们会对牌坊寄托情感,或是祈福,或是颂扬表彰,或是纪念祭奠。牌坊上往往会雕刻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吉祥花卉纹样、大好河山,石牌坊上往往会雕刻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吉祥花卉纹样、大好河山,牌坊中梁有楹联题款。一座石牌坊就是一座人文的里程碑,这为后人了解前人所处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样本。

版权属于: 嘉祥石雕厂(http://www.shidiao136.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