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有关麒麟的文字记载*早见于春秋文献《礼·礼运》:“凤凰麒麟,皆在郊数。”然而一个古代名词的诞生,必然要经历累世的文化酝酿,因此,石雕麒麟文化的源起也必然远于春秋时期,而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我们上古时代往往记载着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关于麒麟文化诞生的端倪。而原始的世界神话传说总是有惊人的相似性,麒麟传说也是如此,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印度月亮神话与早期麒麟文化的共通之处。虽然不能说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两种文化的共同点却不容后人轻率否决。从两地的神话传说、古文字语言以及流传的古老民俗艺术中抽丝剥茧,对理清麒麟文化的源头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我们传说时代的麒麟
石雕麒麟是我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灵兽,先秦文献中关于麒麟的记载并不鲜见,早在《诗经·周南》、《春秋》、《公羊传》及《左传》等春秋文献中麒麟以“麟”或鲁见载,“麒麟”并称的*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礼·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数”,又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商君”·画策》和《战国策·赵策四》则写作“骇嶙”,指的是日行千里的神马,后人用作“麒麟”的异体字。春秋以来,多把一角兽称作“麟”或“麒麟”并举,与之对应,双角者或称为“麒”,但并没有单属“麒”类,也没有“麟麒”的开明的叫法,这是因为“麒麟”是固定的旧名称,相似的古词汇还有“凤凰”、“夔龙”、“重黎”等,这类固定俗成的古代词汇*早应当来源于古代的神话遗留。
据朱囿芳教授考证,“麒麟”之称*早见于《山海经·海内西经》,称为“开明神兽”(见图1)《山海经·海内西经》有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初。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界莫能上冈之岩。.一昆仑南渊深三百初。开明兽身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此处所载之“开明”原作“启明”,以“开”代“启”是汉人为避景帝讳而改变的。“启”为本名,“明”为附加的形容词,形容光明貌。按照古音“启”与“麒麟”的发声相符,以声类求之,当即是麒麟了。开明与麒麟有传承关系的说法在后人的古籍中也可以得到明证。宋人汪若海在《麟书》中明确地说:“麟居五门,开明蔑一;昆仑之墟,帝之所都,面有五门,门有开明兽守之。;所记载的文字大体与《山海经》所记极为相近,这*加证实了麒麟称谓应当来白“开明兽”的神话传说。然而《山海经》所显示的麒麟形象特点是虎身、九首,与后世典籍所形容的类鹿形象有相当大的出入,其中必然经过长期的演变。 兽身
这种演变与人种的融合、部落的兼并及联姻紧密相连。据《尚书大传》所记:“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羲皇于人。“人皇”是“伏羲”的古称之一。而人皇“起于刑马山提地之国”l,古语“提”通“氏”,也就是说,“人皇”的部族源于“氏地之国”,即指今天的西北地区。氏羌是远古时期活跃于我们西比草原的两个主要部落。经过氏羌两族的世代交婚,*后至商周之时形成西戎我们,西戎我们以独角鹿为图腾,因而音转为“独鹿”、“鹿蜀”等。在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可知“人皇九头”,这与《山海经》所述的“开明兽”形象雷同,当为虎图腾。经过后世部族的兼并联姻,虎图腾渐为鹿图腾所代替,这也是原始社会从狩猎经济向畜牧经济过渡的一种反映。石雕麒麟的类虎形象向类鹿形象过渡也是受这种图腾转变的影响而完成的。这种过渡并非臆测,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四方逐鹿,谓割据,……犹之外府,果存麟族,是自遗虎。;可见麟与鹿、虎的确有相关的传承关系。
二、现今流传的原始舞蹈与麒麟文化的起源
麒麟文化起源与古代羌族有关的证据至今仍有迹可寻,现今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四川及西藏部分地区的纳西族仍流传着古老的麒麟舞。每年除夕至十五期间,纳西族人将表演麒麟舞。这种舞蹈所反映的麒麟形象如鹿,又如耗牛,拟其动作为舞步,这种舞蹈是原始狩猎舞蹈的依存,基本上是人们对狩猎劳动对象或者一畜牧对象的模仿产物,并蕴涵着原始人类崇拜白然力和把白然力神化的“万物皆有灵”的自然观。而纳西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据《后汉}J'西羌传》记载,这个支系南迁时间为战国时期,这种崇鹿古老的草原游牧我们的迁入,必然为麒麟文化注入一股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
由上述可知,麒麟文化的诞生之初便与西北文明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纳西族人白古居住在云南、四川、西藏地区,而这些地区是我国与印度相邻的地带。在张赛通西域之前,这些地区一早已与印度互有往来,不久前印度北部山区发现有公元前2500年的我们龙岩画便是*有力的证明,而且根据日前拥有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据、众多碳十四测定的数据和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所支持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原地区至少在8000年以前就与中亚、西亚和一比欧有着文化的交往[f`}l麒麟文化与羌族的渊源使我们进一步考据其与欧亚文明的联系成为必要的研究。
二、我们麒麟雕刻传说与印度月亮神话的关系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的古老神话,由于月形常变的缘故,月亮成为古人喜于乐道的神一话主题。在我们和印度这两个相邻的文明古国中,月亮神话的流传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据现存的汉文献资料可证实我们与印度在汉之前已经有沟通往来,西北我们与印度人民的交往也应远在张赛通西域之前,那么两个毗邻的文明古国之间的神话互渗是有其地理前提和适当的中介者的。
我们的麒麟雕刻传说属于月亮神话的一支。麒麟自古被视为灵虫,而灵虫都是为道气所化的。
《潜夫论·本训篇》有载:“道者,气之根也,气者,道之使也..…是故道之为物也,至神以妙..…旧以之光,月以之明,四时五行,鬼神人民,亿兆丑类,变异吉凶,何非气然?……龙鸳凤,鳌丝蜂蝗,莫非气之所为也。由此可知,灵虫为道气之精华,而麟是毛虫之精,也是道气所化。既然如此,则灵虫可以互相变化。《淮南子》有云:“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正反映了这种变化。而灵虫的互化与月形常变关联密切,因为月形或月体的阴暗面及其丰富的变换形体是古人感受道气变化的*直接天象。石雕麒麟既然为道气所化,与月亮神话的关系就不容轻视。石雕麒麟*早见称于为“启明兽”,在古人的字宙观中,月以道气齐名,因此,麒麟或许是守护月宫的灵兽。后人典籍记载的石雕麒麟也与月亮有着颇深的渊源。《鹃冠子》明确地说:麒麟者,玄楞之兽,阴之精也。“阴”即指月亮,夏元吉《石雕麒麟赋》也提到:“元楞降精,二仪合德。”“二仪”指的是月亮的阴阳两面。《春秋命历序》云:“麒麟有翼能飞者,从日月,谓循其度也。;可见麒麟是追日逐月的灵兽。《春秋·孔演图》记载:“麟斗则日无光。张华《博物志》又云:麒麟斗而日蚀,吴淑《麟赋》也说到:“(麟)每斗则日必无光。类似的记载在古籍中常有出现。这说明麒麟与光明有关,麒麟可蚀日,而蚀日者为月亮,可知在古籍中的麒麟实际上有暗指月亮的隐义,可以说,麒麟为月神。另外,在现今出土的各朝铜镜中,麒麟与蟾蛛相对作为纹饰流传很广,而蟾蛛是月宫的灵虫,可见麒麟也必然与月亮脱不了关系。除此之外,在山东汉画石雕中,有图为西王母、麒麟、捣药玉兔二者并存一画见图2,因此,可推断,麒麟神话实为月亮神话的一支。图2山东汉画石雕麒麟
与此同时,在印度神话中,月形变化是解释所谓“转生”的依据,在印度的佛经故事中,释迎氏经历多次转生,或为修行者,或为婆罗门教徒,或为猴子,或为蛇,或为鹿等。而鹿被印度人视为神圣的动物,婆罗门教徒身穿鹿皮衣作苦修,而小孩也流行戴一小鹿皮作邀福。在古代印度月亮神一话中,流传着以神鹿驾月车的故事,并有一角仙人的传说,此仙人生于鹿,可见印度神话中把鹿与月亮或一角神灵相联系。而我们的麒麟雕刻与月亮有关,一角又是麒麟的土要特征,因此印度月亮神话中的神鹿与一角仙人的传说与我们石雕麒麟传说相似。另外,在《华严经·十行品》中说道,人要进入因陀罗法界才能达到人生日的,是功德圆满,按“因陀罗”在梵文中指月亮,所以登月成仙是人生的日标。在两汉时期的画墓砖上,常见有羽人骑麟登太虚的画面,太虚也就是月亮,石雕麒麟变成沟通人与月亮的神物,而当时的麒麟形象基本上与鹿的形象是相同的。可见,印度月亮神话与麒麟神话有着种种相似之处。我们的一角兽传说泊《山海经》内多有所见,据台湾学者杜而未先生考证,《山海经》中的一角兽和多首多面兽皆属于月亮神话,而这些一角兽多体形如鹿、如牛,或身被鳞甲,与后世所述之麒麟形象相同之处颇多。后世的麒麟是鹿的神化,加上神秘的月亮传说,成为后人称道的瑞应神兽。
据《五代史·前蜀世家》所记:“至于龟龙麟凤喘虞之类,世道所谓王者之嘉瑞,莫不毕出于其国。”可见,麟现的故事多在蜀地产生,这是因为占代的蜀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早窗口,特别是与身毒(印度占称)交往的据点。而石雕麒麟文化在蜀地流传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于原始时代,至晚在战国时代出现麒麟文化的酝酿,这都说明两地深化互渗是有源可溯,有据可依的。
其他人阅读了:
石雕麒麟为什么是祥瑞喜庆的代表
标签:
石雕麒麟吉祥寓意的审美内蕴
标签: 石雕麒麟 麒麟 麒麟雕刻
石雕麒麟石狮子造型工艺该怎么去创作
标签: 石雕 石雕麒麟 石雕狮子
石雕麒麟和石雕狮子造型的传奇阶段
标签:
石雕麒麟-摆放在大门口增加祥瑞
标签: 石雕麒麟
汉白玉石雕麒麟雕刻现货
标签: 石雕麒麟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