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牌坊为什么不是石雕牌坊

  • 国子监牌坊为什么不是石雕牌坊已关闭评论
  • 6,603
  • A+
所属分类:石雕

  国子监牌坊建造过程,琉璃和和石雕结合的琉璃牌坊位于辟雍南侧。相传这年五月,工部尚书金简奏请皇帝在辟雍前面建造一座四柱三间的木牌坊,乾隆皇帝却让他建造石牌坊,而且要求的规格特别高。对此,金简特别为难,因为次年就是乾隆皇帝登基50周年纪念日,到时候如果建不成,就无法向皇帝交代了。金简遂面请皇帝陈述困难,皇帝一听建造石雕牌坊确实不能如期完工,而木牌坊又不够庄严肃穆,权衡之下,就让金简建了这座琉璃牌坊。

北京市国子监为元、明、清三代的*高学府,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明初改北平郡学,明永乐二年(1404)复称国子监。

清代的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设管理监事、祭酒、司业、监垂、博士、典簿、典籍等官员。国子监的学生分文、武两类,文称文生,武称武生,文生、武生统称为监生。这些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的秀才中选拔监生,然后送到国子监深造,二是来自高丽、交趾、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三是例监生,只要按照相关规定,向朝廷捐助一定数额的银子,即可领取“监照”,挂名在册,从而成为例监生。例监生没有实权,但可享受晋见县官的政抬待遇。暂且不论监生来源如何,在当时来说,国子监总归是优秀人才的汇集之地,历代皇帝对国子监的教学工作尤其重视,每当上任之后,总要循例前来讲学。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辟雍大殿就是皇帝讲学的专用场所、辟雍在圆形水池中央,池上石桥称之为圆桥。据史料记载,辟雍落成翌年早春,清乾隆皇帝就亲临辟雍,举行了盛大的“临雍讲学”典礼,听讲监生及各级官员跪满圈桥以南中院、前院和集贤门外侧街道,仅“圆桥观听”的学生就有三千多人。通常在皇帝讲学之前,先由满汉大学士讲《四书》,再由满汉祭酒讲《周易》,称之为助讲·然后再由皇帝亲发御论,而殿外的官员及学生通过传肿官逐级传桶,才能听到皇帝的讲学内容。

国子监琉璃牌坊为四柱三间七楼砖石结构,上层三楼为歇山顶式,正脊龙吻,垂脊哉兽,顶覆黄色琉璃瓦,三间均辟券门,并以汉白玉须弥座作为台基,立柱及坊体上半部分镶嵌琉璃面砖,次间饰二龙戏珠琉璃花板,当心间大字板题刻清乾隆御书“圈桥教泽”、“学海节观”。

“圈”有回旋、环绕之意,“圈桥”借指教学之地。《清史稿》曾载:

“.........临雍讲,自圣贤后裔,以至太学诸生,圆桥而听者云集。”

“学海节观”则源于厉史掌故,据国子监清乾隆御碑《三老五*说》载: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二年(59)率领群臣恭养三老于辟雍,晌射礼毕,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绪绅之人圈桥门观听。由于是临雍盛典,执经问难、质疑问难的人很多,围观凑热闹的人*多,现场拥挤不堪.秩序混乱,为了保障必要的讲学秩序,于是就用圈河把人群同辟雍隔离开来,使皇帝的临雍典礼得以顺利进行。“三老五*’均指有德行声望的致仕老人。“三老”知天地人事,‘’五*”则知五行*代之事。“学海节观”本意为临雍讲学时,因场地所限,需要节制听课人数。清乾隆皇帝为国子监琉璃牌坊题写“学海节观”,实际上是告诫监生:学海无涯,读书求学,应有所节制,学有专攻,学有专长,这样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国子监琉璃牌坊是北京尚存的唯一一座为教育机构设立的牌坊,其乾隆御书“学海节观”,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